- +1
秘塔AI上線“知識庫”,直接超進化成AI搜索完全體了
原創 數字生命卡茲克 數字生命卡茲克
故事是這樣的。
最近國內各家AI產品不是卷麻了嗎。
就兩大領域kuku卷,之前是AI搜索,這周是AI繪圖。
AI搜索這一波,國內有Kimi上線復雜推理的探索版,海外的Perplexity除了高級推理還能調用各家大模型,GPT的搜索最近更新的動靜也不小,要強干Google的地位。
我一直很好奇,這些廠子,還能把AI搜索完成什么花樣。
然后非常巧合的是,昨晚李子柒不是復播了嗎。
我的所有群,不知道怎么滴,就變成了李子柒討論群。
但是不怕你們笑話,我作為一個做自媒體前,幾乎不看八卦、不看熱搜、不看任何我不感興趣的事的人。
我之前只聽過李子柒這個名字。
但是我真的不知道她為啥火,又為啥2021年以后停播。
那現在作為一個半媒體人,去挖掘任何熱點,都是必備功課,沒有之一。
于是我就習慣性地打開kimi、秘塔、Perplexity一起三箭齊發,去搜了一個問題:
“李子柒為啥當初退網?”
當然這個問題的答案,在這篇文章里面不重要,不過以防又跟我一樣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我還是貼一下答案。
大概的回答是:與MCN公司的糾紛導致退網。
kimi和Perplexity也差不多。
不過李子柒不是重點,重點是AI搜索產品本身。
尤其是秘塔AI搜索。
這次搜索,我發現秘塔的界面,居然多了一個有趣的變化。
就是在你提出的問題“李子柒當初為啥退網?”的旁邊,多了一個加號,點擊以后,顯示的是“收藏到專題”。
作為一個前用戶體驗設計師,我對界面UI太敏感了,我可以百分百保證,之前是沒有這個玩意的。
這交互,藏得還挺深。
我就試了一下這個加號是個什么玩意。
點開以后,發現這個新功能有點像搜索結果的收藏夾。可以把AI聯網搜索后總結生成的內容,分類收藏到一個專題里,同時秘塔主頁的左邊,也多了一個“專題”的欄目。
還是剛才那個李子柒的問題。
點開問題旁邊的“+”,就可以創建專題。比如我建了一個叫“李子柒”的。
有趣的是,這個功能,除了可以收藏秘塔生成的回答內容,還可以收藏回答里秘塔查到的信息源。反正就是只要你能看到那個“+”,啥都能收藏。
左側功能欄目里,有一個“專題”的入口,點開就能找到你的專題庫了。也可以先在專題功能這兒的界面建好專題,要收藏的時候點加號選擇就行。
新功能研究了半天,我才明白,這回秘塔做了一個很有趣的事:
他們做了一個知識庫。
是不是聽著好像很普通的樣子?
但是不要忘了,現在市面上能看到的RAG知識庫的本質,就是AI搜索,只不過是限定了范圍的AI搜索。
這個范圍,就是你自己收集的亂七八糟的文件、網址、知識等等。
但是不管你里面塞了什么東西,它最后本質上還是得用AI搜索。
而秘塔是啥?就是AI搜索的扛把子。
只不過,大家一直對它的印象,是公域AI搜索。
那現在,秘塔來做知識庫,才是這最有趣的神之一手。有點妙啊。
其實秘塔在很早以前,就可以限定范圍和渠道,做特定范圍的搜索了。能搜全網、文庫、學術、播客等等。
那現在,知識庫,作為一個渠道,放在這個地方,真的有點水到渠成的意思。
而且可以把在秘塔上搜索到的任何內容,直接收錄進專題,作為知識庫的一員。
這個自循環,也非常的好玩。
我直接做幾個case,給大家看看這個東西玩起來,是多么的有趣。
繼續前面搜李子柒的。作為一個對她的了解停留在名字的人,想搞明白她這一連串從火到停再到復播的復雜經歷,就很適合用秘塔來干。
以前要梳理這樣的人物經歷,我得先聯網搜索,再把查到的信息和文檔,復制粘貼到我的知識庫去,之后再復盤整理成學習資料。。。。(這么一理,才發現之前整理內容有夠折騰= =)
現在就很簡單,對著AI搜索問就完事。
比如李子柒是什么時間怎么火的、“李子柒為什么停更”、“為什么突然回歸”、“李子柒都有哪些產品”、“李子柒這次回歸后發的內容跟之前有什么不同”、“李子柒現在還火嗎”……
我直接想到什么問什么,秘塔查到我滿意的內容,我就點個收藏,它就會把回答結果以“文章”的形式保存在專題庫里。
這些文章,點開就是剛才秘塔聯網搜索后,回答結果的頁面。
這個專題,其實就成了我篩選過的,非常棒的一個知識庫。
因為坦率講,AI在公域去做搜索,有時候也還是需要抽下卡的,并不是每次的回答,都很棒。
而現在我已經提前收錄過了很多的優質的信息。
之后哪天我要是再需要查找這些“李子柒”相關的事,可以不用再重復聯網搜索,直接去這個專題里面的搜索欄,或者在首頁的搜索渠道里選這個專題,就可以調取之前查到的結果。
比如我在專題的搜索欄問:
在專題內搜索的時候,秘塔不會聯網。它讀懂問題后會進行“知識搜索”,這一步的信息來源就僅限于這個專題,就跟個人的知識庫RAG一樣。
別的不說,信息源都是自己篩選過的,足夠干凈,足夠可控。
最后專題內搜索的回答結果,也不錯。思維導圖、人物信息整理啥的秘塔原本就有的功能,一個也不少。
引用的信息源具體也標得明明白白。點擊回答里小書本一樣的icon或者“LIB”的標注,就能看到參考了專題收藏里的哪一篇回答。
整個體驗就,很絲滑。
以后做這種互聯網信息的整理,我再也不用自己手動一個個去復制粘貼、下載文檔再上傳文檔了,知識庫搭建難度立減九十九。
而且,除了保存和調用聯網搜索的結果,你還可以自己補充上傳特定的知識內容。這一個就和你熟悉的知識庫流程差不多了。
在專題內頁,右邊有個“上傳文件”的功能。上傳word、pdf、網頁啥的都行。
這樣在這個專題里搜索的時候,秘塔就能把這些上傳文檔的內容,也作為信息來源了。
你就想想,以后做工作研究、個人學習、專業知識庫建構……都可以在一個產品里,既能用到AI公域搜索,又能用到自己的個人知識庫問答。
比如建一個“學習資料”知識庫,里面擺滿了各種你自己上傳的以及從秘塔AI搜索問答那的收藏文章。
下次直接想找什么資料,直接對著這個專題問答,你就能體會體會,什么叫飛一般的感覺。
然后我又冒出來個想法,是關于熱梗的。
因為最近我實在是忙得飛起,一大堆推不開的活動和商務,18G沖浪選手本人直接給干成2G了。群里最近聊的抽象梗,我是一聽一個懵逼。已經快跟不上年輕人的步伐了。
所以正好我就試試,在秘塔上整個“熱門抽象梗”知識庫,專門收集這些玩意。
在成為抽象之王的路上一路飛奔......
然后秘塔這個專題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點是,它是可以被分享的。
也就是說,這個知識庫,是可以跟其他人共享的,甚至,可以共同編輯。
你和你的同學或者朋友,可以共用這個知識庫,這個在協同上,就很酷。
但是你以為這就完了嗎。
他們甚至,給這個專題頁,開放了API接口。
這就比較有趣了,可以去做一點套殼的小應用,直接給別人玩。
比如我就借助Claude,隨手寫了個代碼,把我的“抽象梗”專題給封裝成了一個前段頁面。
一個熱門梗解釋器,自動就有了。。
好抽象,真的,抽象到家了。
不過這組“專題”的新功能體驗下來,還是會有不少有待改進的地方。
比如現在能收藏的內容形式,也有一些局限,目前只能收藏秘塔“生成”的文字回答、AI搜索到的網頁和文檔。播客和圖片啥的,還是不行。
并且,可能是秘塔擔心搜索的邏輯套娃,一次搜索結果只能被收錄在單個專題內,不能同時被多個專題收錄。比如問“卡茲克和郭德綱是什么關系”的回答,收藏在【卡茲克專題】后,就不能在被【郭德綱專題】收藏了。只能二選一,這個設計確實有一丟丟難受了。
但整體而言,瑕不掩瑜。我依然覺得秘塔這次更新的方向,選得太對了。
秘塔,確實是一直奔著用戶體驗在走。
也算是第一個,在我看來把AI搜索,做成了完全體的產品。
甚至,它還有一種,想做新生代內容平臺的概念。
AI生成內容,然后收藏內容,進入專題,最后還能對這個進行問答。
形成了真正的閉環。
秘塔,真是把AI搜索。
卷上了另一條路。
原標題:《秘塔AI上線"知識庫",他們直接超進化成AI搜索完全體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