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紀念傅抱石誕辰120周年,“蹤跡大化”展百余作品
為紀念傅抱石誕辰120周年,11月7日,由保利藝術博物館主辦的“蹤跡大化——紀念傅抱石誕辰120周年展”對外展出。
展覽展出近120件作品,以“上古衣冠”“代山川而言”“抱樸守真”“篤學治史”為思路線索,展出作品包括《對弈圖》《高山仰止》《溪山高會》等。
展覽現場
傅抱石出生于江西新余,早年生活在江西南昌。傅抱石出身寒門,11歲時在瓷器店學徒,自學書法、篆刻和繪畫。1925年,他撰寫了《國畫源流概述》,1926年畢業于省立第一師范藝術科,并留校任教。1933年,在徐悲鴻的幫助下,傅抱石赴日本留學。傅抱石的藝術成就舉世矚目,他不僅以山水畫家、山水畫理論家和美術史論家的身份參與了20世紀山水畫的變革,而且提出了“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等藝術主張,極大地豐富了山水畫的內涵。
傅抱石的藝術風格獨特,他創造性地散鋒用筆,對山水皴法進行了創新,并對山水畫的章法、墨法都進行了變革。他對色彩融入水墨頗有心得,還把古詩的意境移入畫面,創作“古人詩意畫”。
展覽現場
傅抱石曾多次表達立志改良中國畫的宏愿,這一點不僅體現在它面向自然、深入生活的態度上,更體現在其對山水畫法的革新上。多次深入生活旅行寫生不僅提高了傅抱石對山河新貌的現實感受,也開掘了他以傳統筆墨表現新生活、新時代的語言潛力。觀其山水,筆酣墨暢,恣肆雄奇,天風海濤,水墨激蕩,傅抱石以“動”的原則為最高價值,為畫面注入新生命。
此次展覽中,《高山仰止》《杜甫九日藍耕會飲詩意圖》《碧海群帆》等古意山水及《茅山雄姿》《江山如此多嬌》等為祖國山河造像之作品中,傅抱石鑒古開今的新意境、新筆墨和新圖式漸漸鋪陳開來。
《高山仰止》
這一展陳部分的《碧海群帆》中,傅抱石以桃花、松樹、寺廟、飛帆為主要元素,充分發揮水墨逸趣,圖解石濤詩之意境。全圖由近景、中景和遠景三部分構成,呈S形,由近及遠地描摹崇山峻嶺和急流險灘,其右下角著力刻畫突兀山峰、遒勁的松枝;中間是莽莽蒼蒼的逶迤群山、湍急的江流和片片征帆,兩岸叢林茂密,桃花點點,廟宇數椽,寺塔聳立。
《碧海群帆》
《碧海群帆》上有徐悲鴻題識:“此幅沈雄奔放,余深好之,苦不得兼,遂為世芳先生所致,喜同嗜趣,敢志姓名,悲鴻。印文:悲鴻。”和題識“隔岸桃花迷野寺,亂颿爭卷夕陽來。抱石寫。”
與山水畫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傅抱石人物畫中與現實保持精神距離的特質。取材多為“上古衣冠”,選自古典詩詞及歷代人物故事。
畫法早期追隨顧愷之的風神,人物的形態和春蠶吐絲般的線描,無不高古而典雅。后又取陳洪綬的造型、石濤的意趣,由自我的性情統領駕馭,形成了獨特的自家風格。張大千先生1946年題傅抱石先生《擘阮圖》說:“畫境以冷為難,比之詩人,惟昌谷有焉。抱石此作冷而幽,八百年來無此筆!”一語道出了傅畫的妙諦——高古幽冷。
1979年,傅抱石家屬化私為公捐贈先生作品365件與南京博物院,同年5月,國家將數十件有特殊紀念意義的作品交還傅家作為留念。家屬上款的作品首當其沖,另一些則記載了先生創作生涯中最堪吟味或甚可紀念的故事和行為。這批幾乎涵蓋了傅抱石創作每個時期、不同題材的佳作不僅是傅氏創作各個節點的心路歷程及家族往事的呈現,有許多更堪稱其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
《瞿塘煙月》
傅抱石從1939年至1946年,一直居住在四川重慶郊區金剛坡下農舍,那農舍就是他常常自署的“金剛坡下山齋”。當時,他的山水畫因為受到奇茂多霧氣的巴山蜀水的影響,愈加蒼莽淋漓。上世紀40年代的五六年間,傅抱石具有強烈個人風格的藝術風貌形成了,這就是他頗為藏家看重的“金剛風韻”。
傅抱石畫了許多幅觀瀑圖、聽瀑圖,所繪云煙迷霧,壯麗沈雄。創作章法不落常套,善于把水、墨、色融合為一體,氣勢磅礡。
傅抱石所繪《觀瀑圖》
傅抱石也是畫雨景的大師,他的雨景魅力無窮,風格獨特。他用大筆破鋒,快速運筆,掃出的雨絲,蒼蒼茫茫,恢恢蒙蒙,飄灑逸宕,氤氳和融。
《聽雨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