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靜:“嚴肅歷史”與“喜聞樂見”之間
以深入嚴謹的學術研究為基礎,用明白曉暢甚至可以說是散文化的語言清晰表達,成系列地堅持不懈地普及歷史文化知識,簡練精當而又引人入勝,當下中國,我覺得首推樊樹志老師。
樊樹志老師畢業于復旦大學歷史系,后留系任教,教書育人四十五載,著書立說超過一甲子。從封建土地關系史、江南經濟史到晚明史、明史乃至中國古代史,樊樹志先生總能抓住要點,鞭辟入里,探賾索隱,使讀者茅塞頓開,醍醐灌頂,跟隨樊老師于歷史的深幽處探查究竟。
樊樹志 上觀新聞 圖
歷史普及 不遺余力
樊樹志老師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歷史學家,學術功底深厚,在“封建”問題、倭寇問題、黨爭問題等諸多方面提出過全新的見解,是公認的明史研究大家。但是樊老師較早地踏入了歷史普及的道路,某種程度上與學術著作出版需要出版資助這一現象或許有所關聯,當然更與樊老師對歷史問題的深刻認知以及準確表達不無關系。
樊老師撰寫普及讀物是從《萬歷傳》(1993年)開始,之后又出版了《崇禎傳》(1997年)。記得我讀博士時第一次拜見樊老師,惴惴不安、忐忐忑忑,真誠表達了對樊老師的敬意,并說:“之前拜讀您寫的《萬歷傳》《崇禎傳》,就像看電影一樣。”是覺得讀樊老師的書,細節拉滿,情緒隨情節起伏。樊老師在《萬歷傳》“中華版”后記中說:“今后如有新作問世,希望一如既往,喜聞樂見?!薄跋猜剺芬姟?,成為樊老師對自己作品的一貫追求。
1998年樊老師在《國史概要》第一版的《后記》中說:“猶如教師人人都會上課,但要講得令學生拍手叫好、津津樂道,實在是不容易達到的境界。編教材,不僅要求編者對本學科領域有精深的研究、獨到的見解,而且要求編者以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教學內容駕輕就熟,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只是最起碼的要求。”
在2006年出版的《國史十六講》中,樊老師說:“我仍然秉持寫作《國史概要》時的宗旨,在內容、形式、結構、表述各個方面,都力求創新,對當代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加以吸收消化,用讓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達給讀者,盡量改變以往歷史教科書枯燥乏味的‘八股腔’,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這里,樊老師再一次提到了“喜聞樂見”。
樊老師說,《萬歷傳》《崇禎傳》出版后,“持續五六年對萬歷和崇禎兩朝歷史深入探索,對我而言不僅僅是出了兩本書,而是改變了我的研究方向,從此開啟了持續二年的晚明史研究”。晚明史研究的呈現形式,主要是一部厚重的學術專著《晚明史(1573—1644年)》和系列普及讀物《重寫晚明史》。將兩卷本的《晚明史》改變體例,補充細節,尤其是這次出版的《重寫晚明史》(五卷本),加了邊欄,增補了圖片,也是為了“喜聞樂見”。
《重寫晚明史》(五卷本)
其實在新世紀前后,已經有為大眾普及知識的趨勢。因為有識之士發現,人們被影視作品里嬉戲或者搞怪的場景吸引,早已忘了歷史本來的模樣。于是,那幾年形成了傳統文化的熱潮,持續至今。2001年開始播出的“百家講壇”欄目邀請了一批有深入學術研究基礎又擅于語言表達的專家學者,主講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等觀眾感興趣的內容。由于節目雅俗共賞,其影響力越來越大,幾年后,以百家講壇內容為基礎的圖書大量出版,歷史知識的大眾普及圖書風靡一時。樊老師以扎實的史料為基礎,有著嚴肅的歷史學家的寫作態度,執著地在嚴肅的歷史研究與喜聞樂見之間尋找平衡,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樊老師做到了。
到2020年出版《圖文中國史》時,樊老師說:“隨著讀者文化水平不斷提高,普及讀物也水漲船高,所以我們做的是,提高的普及,普及的提高?!薄拔业哪繕耸呛喢鞫荒w淺,專精而不枯燥,寫一本社會大眾看得懂又喜歡看的歷史讀物,希望各位可以放在案頭床邊隨時翻閱,愛不釋手?!睆摹跋猜剺芬姟钡健皭鄄会屖帧?,樊老師在熟稔歷史知識的同時,對寫作文筆一直孜孜以求。樊老師曾說,喜歡讀董橋先生的散文,希望可以用散文筆法來寫歷史。他是這樣追求的,也是這樣實踐的。
學術創新 不自設限
綜觀樊老師的學術成就,集中在明史研究尤其是晚明史研究和中國古代通史的書寫,可以用重寫晚明史、三寫中國史來概括。
重寫晚明史源頭是《晚明史(1573-1644年)》(兩卷本),樊老師修改體例、增加史料、改變寫法,改寫為《重寫晚明史》(五卷本)。三寫中國史包括《國史概要》《國史十六講》《圖文中國史》。樊老師的每一次重寫,都對體例、內容做了重大調整,所以重寫的晚明史,三寫的中國史,每一次都特色鮮明、獨立成書、各具看點。
從《晚明史》到《重寫晚明史》(五卷本),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歷史細節,讀到了更多的歷史反思。例如作為《重寫晚明史》第一卷的《晚明大變局》,基本脫胎于《晚明史》導論,但增加了“第一章‘海禁—朝貢’體制的突破”,這部分對于讀者理解為什么在大航海背景下晚明要實施海禁—朝貢的體制,提供了更加詳細的思考。又如在“第三章江南市鎮:市場經濟與早期工業化”的最后,增加了“經濟高度成長與奢侈習俗風靡”一節,體現了樊老師對晚明經濟發展這一表層現象下出現的社會風氣的深入分析。第三卷的《朝廷與黨爭》,增加了“楚王案”“怠于臨朝的朱翊鈞”,補全了前前后后的關系。第五卷的《王朝的末路》,除內容增加外,還將弘光小朝廷作為專章補出,同時以“讀《梅村家藏稿》”作為晚明余音,讓全書都有余音繞梁之意。增補的內容不一而足,讓我們更多看到了一位睿智的歷史學家對于歷史現象的深刻洞察。很多標題的改動也讓我們更多看到了一位睿智歷史學家的反思,例如“游走于學術與政治之間的復社”“撥亂反正的呼聲”“無解的難題:如何兼顧‘安內’與‘攘外’”“無力回天的君臣”,等等。我們讀樊老師的書,除了能讀下去,還真的能讀進去,原因就是這些思考都是建立在厚重知識之上。
陷入晚明的思索之后,我們放眼中國歷史,樊老師的三次書寫采用的卻是精簡提煉的方式?!秶犯乓返膶懽魇蔷売诮虅仗幾尫蠋煂懸槐局袊ㄊ方滩?,這應該是新中國以來第一次以個人之力來寫通史。教材初稿第一次使用是樊老師在韓國講課期間,以《新編國史大綱》為題,可能有向錢穆《國史大綱》致敬之意?!秶犯乓芬哉宫F中華文明的發生、發展與演變為線索,“既提煉百家之言,又構成一家之說”。
2005年開始,樊老師為復旦大學開設平臺課,課時縮減成16學時,故將講稿壓縮改寫,成為《國史十六講》?!秶肥v》出版后,很快成為當年的暢銷書。有學者寫書評指出“《國史十六講》既給初學者以知識,也能給治史者以啟迪,好看又耐看,是一部雅俗共賞的佳作”。
到2020年出版《圖文中國史》的時候,樊老師再次突破自己,把中國歷史放到反復推敲的框架和結構中,兼顧點線面,在朝代系統的架構下,選出若干專題重點書寫,盡量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多的內容,力求深入淺出。樊老師這次又成功了,新出的《圖文中國史》可以用“彈眼落睛”來形容。這可能才是符合樊老師追求的既內容充實、又制作精美的圖書。《重寫晚明史》(五卷本)的精美裝幀,更是圖書內外兼美的代表。
樊老師勤奮書寫至米壽之年,以學術為樂、以學術為生活的精神是我輩楷模;樊老師深厚的學術積淀和深刻的學術思考,更值得我們深琢細磨。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