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鏡中行旅”上海展出,行旅者如何與城市共生
澎湃新聞獲悉,上海當代藝術館“鏡中行旅”主題展覽于11月7日開幕并正式對公眾展出。該展是繼意大利威尼斯首站后,在上海當代藝術館以嶄新姿態啟幕中國之行。展覽通過藝術的“介入”,揭示了“城市”所蘊含的無盡幻想、體驗與秘境。展出的作品中既有借助于虛擬現實等前沿科技的創作,也有通過最日常最平實的材料構建的深刻圖景。
此次展覽由上海當代藝術館執行館長孫文倩策展,邀請了中國與意大利當代藝術的新世代藝術家參展,展覽延續和呼應了第60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的主題精神,同時又是全新打造的藝術家作品組合。“‘鏡中行旅’展覽借助當代藝術這一媒介,將焦點聚于行旅者與城市的共生。在這里,觀眾不僅能夠探索‘無形之城’,也能深入探尋‘無形之己’”。
霓虹燈裝置《三百個字》施勇
《代碼》系列 林輝華(H.H. Lim)
在上海當代藝術館完全敞開的三層空間之中,從一樓到三樓的各個角落,不經意間遇到的每個物件,都可能是藝術家的精心之作。從裝置、影像到繪畫,各種媒介,各類材質。展覽聚焦于三個部分:個體與社會的關系、現代性抵抗,與精神孤島—一瘋人院。一樓以虛實時空為主題,探討社會發展的深刻議題;二樓展示現代性對個體與集體的影響,反思當代生存狀態;三樓則深入探討精神領域,通過沉浸式藝術體驗揭示人類內心的孤獨與沖突。
科技?藝術
知名藝術家蔡國強及其團隊用cAI? (讀作AI Cai)參與博物館的場景空間設計,澎湃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也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借助新技術與前沿科技參與到藝術作品的創作,呈現新的視覺圖景。
展覽現場 朱佩鴻&趙一霖在《Space O 奇異空間-虛實劇場》
藝術家朱佩鴻&趙一霖的作品《Space O 奇異空間-虛實劇場》運用虛擬現實技術輔助開展設計與創作,在展館中央構造了一個近乎兩層樓高的“龐然大物”,光與色彩融于氣模之中,而多個獨立的氣模組合在一起,共同構建出一個似曾相識卻又神秘陌生的場域,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和參與感。作為跨學科藝術家,朱佩鴻是一名抽象藝術家,趙一霖Lilyo是一名建筑師。他們的創作以光與空間為主題,思考宇宙星辰之無限的能量。
《極夜花火》楊泳梁
多媒體藝術家楊泳梁以當代語匯結合前沿技術重現東方傳統的審美方式和文人情結,用作品連接起傳統和當下。其影像作品《極夜花火》呈現的是廣東-中國香港-澳門大灣區壯麗的煙火和夜空的光芒。藝術家將現代都市融入東方古典山水,用數字編輯軟件對于照片解構、重組,重塑了在歷史長河中當代都市的發展變遷,又與中國北宋山水畫中描繪的、超現實的自然遙相呼應。作品旨在思考:當城市慶祝現代化成就的同時,光污染給人的幻覺引人深思。作品提出了城市化、商業化和消費主義所引起的生態問題。它懇請觀眾停下腳步,思考過去、憧憬未來。
布面油畫作品《夏日焰火》 史成棟
《極夜花火》與《夏日焰火》可以形成一種有趣的對照,關于焰火這種易逝物的截然不同的表達?!断娜昭婊稹访枥L的是一種恣意綻放的姿態?!皬乃姓Q生的火焰煥發出流動的光彩,展現出一種從凝滯的日常生活中突圍的力量。水與火、靜與動的對立被定格于瞬間?!笔烦蓷澁厴I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現任教于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繪畫專業。他的作品既承接了學院派的底蘊,又呈現出輕盈、自由、絢麗的氣氛。
《天咫修月》彩色水墨動畫 邱岸雄
跨媒介藝術家邱岸雄的彩色水墨動畫《天咫修月》,將志怪小說注入科幻色彩,形成了古今相逢的奇遇,但并非毫無根據的穿越,而是基于唐朝筆記小說《酉陽雜俎》故事中本有的與科學相關的內容,形成自然的轉換,作品將志怪神話并置于現代的技術神話敘事,形成一個開放的視角,敞開對世界認知的另一個角度。
《金枝》系列畫作 邱岸雄
用荒誕不經結構現實
軟雕塑藝術家計文于&朱衛兵是一對活躍于當代藝術圈的伉儷,此次展覽展出了他們攜手合作的一系列“軟雕塑”的作品。他們的作品能夠“毫不費勁”地吸引觀者進入。觀者穿行其間,會心一笑,又留下長久回味。
計文于&朱衛兵于2003年開始合作創作軟雕塑。他們使用布、絲、棉等紡織材料進行創作,以柔軟、溫和、毫無攻擊性的材料,營建出園林式的造景、舞臺式的陳設,和典型的“中國式”布偶人。作品中透露著調侃,又呈現著追問。
《用棉繩把塌了的墻重新建起來》計文于&朱衛兵
《用棉繩把塌了的墻重新建起來》該作品原先為藝術家一個半月駐地九龍村的鄉村藝術實踐,如今,這一在地藝術在上海當代藝術館得以再現。“我站在福建九龍村一座土建的廢棄房屋前面,屋頂及里面的木結構已消失殆盡,土墻塌了一半,雜草叢生漫過半腰,在一種蒼涼的末日的余暉下。”藝術家把這土墻已倒掉的一半,用1cm粗的白色棉繩以想象的方式把它恢復出來,“它一眼望去是一種恢復,一實一虛,一重一輕,強調重建的部分,又顯示其虛無的部分,一種自然力量和人工作為的抗衡,同時也給人以對于廢墟的思考和彰顯其保護的重要性?!?/p>
現場還展出了兩位藝術家創作的 《別怕,鱷魚看不見》《不同的窗口》《危機過去了嗎》《這里的魚不缺食物》《瞧,上帝看著我們呢》《生命在更迭中延續》等作品,構擬了一個個富有戲劇性的場景??椢锟p制的材料屬性賦予作品一種古樸、圓鈍的質感、卻又不失靈動,于現實中提取妙趣,既荒誕不經又直指現實。
展覽現場《這里的魚不缺食物》 2018 計文于&朱衛兵
《這里的魚不缺食物》 講的是釣魚的人和被釣的魚之間的一種抗衡與博弈。
《不同的窗口》計文于&朱衛兵
《不同的窗口》是藝術家用廢棄布料的再創作。
《瞧,上帝看著我們呢》計文于&朱衛兵
《瞧,上帝看著我們呢》講的是一位全能的、權威的帶著上帝視角的“巨人”蔑視地看著人間。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2014年 計文于&朱衛兵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講的是一群天使抬著一座城從天而降。
藝術家計文于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最早從事繪畫創作,開始“軟雕塑”是受太太朱衛兵的影響。朱衛兵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轉型前一直從事服裝設計,她跟紡織面料有著天然的親近。當時的計文于正陷入油畫創作瓶頸期,“家里到處都是布,朱衛兵一直給我介紹布,我就關注布了。”而朱衛兵覺得,她不想一直做服裝設計,想做更加藝術的事情,但又不能離開布。新的創作媒材給倆人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藝術天地?!艾F在很多人都忘記原來我還畫畫?!庇嬑挠谡f。
揭示精神的孤獨與沖突
此次展覽展出的很多關于人類自身境遇思考的作品,將一種真實而不可見的情緒通過藝術的媒介傳遞出來,在整個場域空間內流動。
繪畫與雕塑藝術家張贏帶來的兩組作品都聚焦于人類在精神層面的“演化”。在張贏的《后現代演化論》創作中,人被轉化為景觀、動物和植物,“在現代社會的規范與訓導之下,個體開始展現出多樣化的特征。人們在社會分類中逐漸異化,主體性似乎與個人身份漸行漸遠。”
《異化星系運轉系統》 張贏
張贏的另一件作品《異化星系運轉系統》呈現了人類精神在后現代主義視角下的荒誕變形。作品聚焦于人在社會關系中的演化,展現了人與人之間、人與自我內心之間的糾纏狀態。在現實的壓力下,人的精神形變逐漸外化成物品、動植物乃至抽象狀態,反映了一種社會性的“進化”。
《屏中市第三精神衛生中心》屏中市
《屏中市第三精神衛生中心》(局部)屏中市
作品《屏中市第三精神衛生中心》是由螃蟹(P)張南兮(Z)圣獸(S)三位藝術家用雙手“憑空捏造”的一座城市,是現實的影像,也是虛擬里真實的存在,作品呈現了一座“成立于1024年”的微縮版精神衛生中心,其中病人、醫務人員、醫療設備、生活設施一應俱全,營造出古老的精神病院詭異陰森的氛圍。
《生存日記》張釗瀛
藝術家張釗瀛長期致力于圖像史的研究與實踐,本次展品《生存日記》共由38幅繪畫作品、2件雕塑作品和1件影像作品組成,深入探討了個人與集體在“標準系統”中的關系。每個單元的呈現都映射出外部環境對個體或集體的影響,以及由此引發的反思和回應。張釗瀛認為,人們需要在這一過程中回歸到“物以類聚”的形態,尋求共同的價值觀或信仰,將共同經驗經典化,轉化為一種信仰意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