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顧廷龍誕辰120周年:“畢生盡瘁圖書業”上圖展出
顧廷龍(1904年—1998年)是我國著名的圖書館事業家、古籍版本學家、目錄學家、書法家,并在古文字、近代史等領域成就卓著。他將自己與圖書館事業為伴的65載春秋歸結成平實的6個字,“收書、編書、印書”。“專為前賢形役,不為個人張本”作為其畢生奉持的宗旨和理念,感召著一代又一代的圖書館人。
今年是上海圖書館原館長顧廷龍先生誕辰120周年,11月7日,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上海市古籍保護中心)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共同主辦紀念顧廷龍誕辰12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當天,“畢生盡瘁圖書業——顧廷龍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展”也正式面向公眾開放。
上世紀80年代顧廷龍先生在上海圖書館(南京西路325號)
11月7日,紀念顧廷龍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和研討會在上海圖書館淮海路館舉行,會議回顧了顧廷龍先生的一生,并充分展開了對顧老治學成就、精神品格的探討。
“畢生盡瘁圖書業——顧廷龍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展”現場
顧廷龍是我國著名的圖書館事業家、古籍版本學家、目錄學家、書法家,并在古文字、近代史等領域成就卓著。從1932年與圖書館結緣,到1998年謝世,顧廷龍先生倡導“專為前賢形役,不為個人張本”,66年的光陰在“收書、編書和印書”中穿過。
顧廷龍先生在長樂路書庫(合眾圖書館舊址)
1996年在上海圖書館淮海路館門口
他以獨到的眼光長期致力于古籍稿抄校本、家譜、硃卷手札、檔案以及革命文獻的收集,使之成為上圖的特色館藏。他編著的《章氏四當齋書目》《明代版本圖錄初編》(與潘景鄭合作)、《吳愙齋先生年譜》《古匋文孴錄》《尚書文字合編》(與顧頡剛合作)等,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他主編的《中國叢書綜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更是奠定了上圖在海內外目錄版本學領域的重要地位。
此外,在他倡導下,許多館藏孤本秘籍得以影印出版,“化身千百”,嘉惠學林。他在晚年又主持《續修四庫全書》等多項全國性的古籍出版工程,擔任滬上多所高校兼職教授,為古籍事業及其人才培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還是著名的書法家,篆、隸、真、草四體皆長,尤精于篆書,曾兩度作為中國書法家代表訪問日本。
顧廷龍書法作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顧廷龍書法作品“金湯璧合,香港回歸,騰歡傾國,世紀芳徽”
上午的座談會上,顧廷龍先生的家屬、學生代表,上海圖書館的老、中、青三代館員代表濟濟一堂,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回顧了顧廷龍先生在治學、為人、處世中的閃光故事,暢談了顧老的精神品格對自己的感召和激勵。
座談會現場
“祖父一生淡于名利,‘專為前賢行役,不為個人張本’,”顧廷龍嫡孫顧衡說,“今天大家緬懷顧廷龍先生,更是對他老人家學術思想和事業的傳承與發揚,同時也是我們思考如何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契機。”
顧廷龍先生 攝于淮海路寓所
“顧館長從事圖書館工作整整65個年頭,他晚年歸結自己的工作只有6個字,收書、編書、印書。”上海圖書館館長陳超說,在顧館長眼中,書是指一切能夠記錄歷史的資料,比如家譜、宗卷、登科錄、鄉試錄、晉升錄,甚至于電影說明書、戲單、照片、訃告等。“在工作中他始終堅持片紙只字皆史料和片紙只字皆是寶的收書理念。由于他擁有如此科學先進的專業理念和執著堅持的專業精神,如今上海圖書館宏富的館藏中才會形成諸多嘆為觀止的特色品種。面向未來,我們更要站在歷史和文化的高度,繼續推進上海圖書館的館藏建設。”
《中國叢書綜錄》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線裝版
作為顧廷龍先生的學生,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嚴佐之動容表示,“一部書,能流傳千古,而常讀常新,乃謂經典;一個人,雖已離世,卻能長久、不斷地受人紀念,堪稱人杰。”他想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對先生歷久彌新的懷念和敬仰!“專為前賢形役”是顧廷龍先生畢生奉持的宗旨和理念,我們國家“新時代”的古籍整理工作和事業也需要繼續弘揚這種奉獻精神。
上海圖書館原黨委副書記王世偉提到,要學習顧廷龍先生編校印書、孤本不孤的古籍整理方法。“顧老提到,他在跨入上海圖書館大門第一天起,就提出使孤本不‘孤’的印書計劃。在六十多年的圖書館生涯中,顧先生推進了諸多珍稀文獻的影印,使傳統文化的文獻根脈得以傳承和延續。”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彭衛國表示,顧先生對古籍出版工作的貢獻,大致有三個方面:刊布珍稀文獻、主持或參與重大出版工程、為古籍出版物題簽。顧誦芬等輯錄的《顧廷龍書題留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集中呈現了先生的題簽藝術。“顧廷龍先生是古籍出版工作的親力者、推動者、支持者,今天我們紀念他,就是要學習他不遺余力傳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崇高使命感和一切為了讀者的高度的文化責任心。”
作為“上圖人”,從1973年就跟隨在顧先生左右的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原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副主任陳先行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顧老從事公共圖書館工作的方方面面,皆是以“專為前賢形役,不為個人張本”的精神為要旨,任人執事從來不存私心。他是在顧老的熏陶之下,才在圖書館工作和古籍編目與版本鑒定專業一路堅持下來。先生平日在治學方面對他要求極其嚴格,這種嚴格即是愛護。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當日,“畢生盡瘁圖書業——顧廷龍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紀念展”也正式對公眾開放。展覽分為“生平志業”“著作等身”“往來鴻儒”“匋誃蕓香”共四個篇章,共計展出75種顧廷龍相關文獻,展現顧廷龍的生平、編著、交友與藏書。
展覽現場
其中如《創辦合眾圖書館緣起》《新舊圖書館事業的對比》《中國古籍版本學》《書海滄桑》等手稿原件,《元詩選癸集》《郘亭知見傳本書目》《語石》等藏書,《合眾圖書館籌備記略》《工作報告》等檔案以及張元濟、葉景葵、葉恭綽、顧頡剛、潘景鄭、冀淑英、潘天禎等學者致顧廷龍信札,均為首次面向公眾展出。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此外,展覽中還展示了顧廷龍生前影像,陳列了顧廷龍生前所用書桌、毛筆、硯臺等實物展品,還原顧廷龍淮海路吳興路寓所一隅,力圖通過多個角度向讀者呈現顧廷龍偉大的一生。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除了座談會和展覽之外,11月7日——8日間,主辦方還組織開展了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的42位專家學者將圍繞顧廷龍先生的學術思想與成就、交友往來等方面,分“綜探流略”“零文掇拾”“典藏傳布”“挹誦仁風”“師友相資”“文史探賾”等議題展開討論。研討會期間,在與會嘉賓的見證下,館長陳超代表上海圖書館接受了由王世偉、吳錫祺兩位先生捐贈的顧廷龍先生信札、手稿、照片等珍貴文獻。紀念活動期間,還將進行《功標冊府——顧廷龍誕辰百廿周年紀念文集》《顧廷龍先生書法墨跡選》《顧廷龍古籍題跋》三種圖書的新書首發。
重點展品:
1、范時邕造像拓本 顧廷龍手拓并跋
1933年,顧廷龍參加哈佛燕京學社正定考古團,同行的還有容庚、博晨光、顧頡剛、牟潤孫、雷潔瓊等15人。行至龍興寺時,他看見地下的一塊鋪井石古意盎然,靠近摩挲,發現竟然是一尊佛教造像,于是趕緊讓工人挖出造像,放到室內,親手制作了這張拓片并考釋了文字。據他考證,造像建于唐開元二十五年(737),是一個叫范時邕的人和他的家人,為其已經去世的父母修建,用以祈求天下蒼生健康幸福。他還寫了一篇跋文以記其事。此拓片為顧廷龍在燕京時期的重要史料。
范時邕造像拓本 顧廷龍手拓并跋
2、《新舊圖書館事業的對比》 手稿
文章回顧了近代中國圖書館的發展歷史,控訴了舊社會反動政府統治時期不重視圖書館建設、不重視文化事業,以至于大量珍貴文獻在被帝國主義掠奪。他重點談到了合眾圖書館在新中國成立前的艱難境遇。而新中國成立后,文化事業為之面貌一新,購書經費的增加使得館藏日漸豐富。通過“四館統一”,上海的圖書館事業起了根本變化,還編纂了《中國叢書綜錄》等重要成果。他感嘆新中國成立“十四年來各行各業都無不徹底改造,出現新面貌”。
此稿約作于1963年。前半部分用鋼筆書寫,后半部分用藍色圓珠筆,最后一頁為紅色圓珠筆,文稿中有多種顏色的修訂痕跡,當為未定之稿。
《新舊圖書館事業的對比》 手稿
3、《書海滄桑》手稿 附《解放日報》剪報
此文系顧廷龍加入中國共產黨后的感言。顧廷龍1959年即遞交過入黨申請,因種種原因未能得償所愿,直至1982年才以79歲高齡入黨。文中他回顧自己數十年的圖書館及編書事業,通過講述不同歷史時期的境遇,強調黨的領導及社會主義制度對圖書館建設的重要作用——“社會主義圖書館事業,前程未可限量”。繼而進一步說明入黨緣由:“三十多年來感到革命事業的偉大和艱巨,和參與這事業的無限光榮”。文章正式發表于1982年7月14日《解放日報》副刊《朝花》第2544期。
《書海滄桑》 手稿 附《解放日報》剪報
4、《古籍版本與鑒別》《中國古籍版本學》手稿
作為古籍目錄版本學家的顧廷龍,在此領域多有獨到的見解。
顧廷龍歷來重視稿本、抄本與批校本。在《古籍版本與鑒別》一文中,他主要論述了稿本的定義、鑒別方法及在文獻、藝術相關研究領域的作用,并將稿本分為初稿、修改稿、定稿、清稿、寫樣稿五類,強調稿本在文獻流傳過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稿本能夠成為今日上圖的特藏,與顧廷龍密不可分。
《中國古籍版本學》則更為宏觀,顧廷龍在文中提出了他對版本學之定義:“為了辨別一書的各個本子,定其是非,遂形成了專門之學,名之為中國古籍版本學。”并舉例說明版本差異的形成原因,簡要說明了寫本、刻本、稿抄校本等諸類別文獻的概況及特征。
手稿
5、《顧廷龍、冀淑英、潘天禎致鄧穎超函底稿》手稿 附《鄧穎超同志處回函》
1975年,周恩來總理病重期間提出“要盡快地把全國古籍善本書總目錄編出來”。之后,由國家文物局牽頭,聯合全國圖書館,開始著手編纂《中國古籍善本書目》。
1983年5月,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定稿工作正式啟動前夕,主編顧廷龍,副主編冀淑英、潘天禎代表編委會向鄧穎超同志致函,匯報《書目》編纂工作進度,并請鄧穎超為《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封面題字,由顧廷龍親筆書寫。
后鄧穎超辦公室致函北京圖書館,因“鄧穎超同志因手顫,實難如愿”,此信由冀淑英轉呈顧廷龍。現今版本之《善本書目》為顧廷龍題寫書名。
《顧廷龍、冀淑英、潘天禎致鄧穎超函底稿》 手稿 附《鄧穎超同志處回函》
6、《葉景葵致顧廷龍函》手札
葉景葵與顧廷龍相識于1935年,此后二人多有書信往來。顧廷龍編著的《章氏四當齋藏書目》因體例嚴謹,考訂精詳,令葉景葵對這位晚輩青眼有加。1939年4月3日,葉景葵在寫給顧廷龍的信中正式提出了“鑒于古籍淪亡,國內公立圖書館基本薄弱,政潮暗淡,將來必致有圖書而無館,私人更無論矣。是以發愿建一合眾圖書館”的想法。并邀請他與張元濟心目中的“有志青年”顧廷龍南下,主持這一新興圖書館的館務。之后,張元濟也寄來親筆信。在二老的盛情邀請下,顧廷龍于1939年7月正式離開北平,南下上海。這也是顧廷龍人生的轉折點。
今年不僅是顧廷龍誕辰120周年,也是他的“伯樂”葉景葵先生誕辰150周年。
《葉景葵致顧廷龍函》 手札
7、《元詩選癸集》稿本二種
顧嗣立(1665-1722),字俠君,江蘇長洲人,顧廷龍之八世從祖。《元詩選》為顧嗣立編纂的元代詩歌總集。自《元詩選初集》《二集》《三集》陸續編成后,顧氏又將山川地志、稗官野史所傳者再總編為癸集,補前三集之遺缺。
本次展出的《癸集》稿本有兩種:一為康熙年間秀野草堂寫樣待刻本,存詩二十六家,《雪山集》末半葉由顧廷龍自《玉山草堂集》中補足,費念慈題封,雷浚、葉廷琯跋。一為乾隆年間顧嗣立后人從康熙原本傳錄而來,顧廷龍認為“稱之為原稿本,未嘗不可”,有潘介繁題簽,王芑孫跋。
此二種皆為1981年顧廷龍捐贈本館。他撰有《顧嗣立與元詩選》一文詳述顧嗣立生平及《元詩選》。
《元詩選癸集》 稿本二種
《元詩選癸集》 稿本二種
8、《郘亭知見傳本書目》民國鉛印本 顧廷龍過錄前人批跋
《郘亭知見傳本書目》是晚清學人莫友芝對《四庫簡明目錄》所作的版本標注。1927年,顧廷龍在外叔祖王同愈家學習金石學與版本目錄學,他偶爾看到王同愈案頭有一部《四庫簡明目錄》的抄本,匯集了諸家批語。顧廷龍頗感興趣,于是購得這部《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將《簡明目錄》抄本上的各家批語過錄其上。所見有朱、綠、墨三色墨跡,蠅頭細楷,精審可觀。過錄者有管禮耕、王頌蔚、翁炯孫、王同愈及朱學勤等人。顧廷龍日后回憶道:“此是我從事目錄版本之始,安知竟成我古籍整理終身之業”。
1932年6月21日,顧廷龍在燕京大學修學期滿,被授予碩士學位。當日燕京大學圖書館洪業在顧家桌上看見此書,甚為欣賞,即邀請顧廷龍擔任哈佛燕京圖書館駐平采訪處主任。
《郘亭知見傳本書目》 民國鉛印本 顧廷龍過錄前人批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