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進博會上海會議|“永續之道:跨國的循環行動”開向新20年
說起中國循環經濟的發展歷程,總要追溯到2004年11月6日-7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2004年年會”。這次年會結束之后,2004年年底的中央經濟會議強調,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逐步構建節約型的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這是“循環經濟”概念首次進入國家文件,可將之視為中國開啟循環經濟轉型的標志。
當下,面對愈發嚴峻的氣候變化風險,全球實現循環經濟轉型更為迫切。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新的問題和方案都在不斷出現,如何整理過往經驗和成果,化解未來行動中的障礙?20年后,循環經濟的討論將從上海再出發。11月7日15:30,作為進博會上海會議活動的一場,由澎湃新聞主辦、長三角循環經濟技術研究院做學術支持的“凈零碳城市:推動循環經濟的跨國協作”論壇將在上海虹橋開啟。
本次論壇邀請到兩位嘉賓做主旨演講。從城市系統出發,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上海可持續發展研究會會長諸大建,是首個將循環經濟概念引入中國的學者,將分享《循環經濟助推凈零碳城市》。從綠色循環的產業鏈出發,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周漢民,將結合技術進展的維度,講述《探索產品碳足跡精準量化,推動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
我們認為,循環經濟需要強調跨國協作。是因為全球區域之間的經貿網絡無可取代,各個環節都需要以循環經濟的實踐尋求緩解和適應的方案,以維系產業鏈條的穩定和城市運轉的韌性,跨國合作的面向尤其重要。另外,國際網絡中的學習與參照,也能夠激發各類要素創新,更好地釋放循環的潛力。
澎湃新聞“永續之道:跨國的循環行動”研究和傳播項目正由此而來。本次論壇將發布該項目的系列成果,其中包括經由廣泛征集、專家評選而來的“跨國的循環行動:十佳實踐”,采訪整理形成的“中國循環經濟20年口述”的合集,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報告“回顧與展望:對中國循環經濟的十條建議”。
圍繞“中國循環經濟:20年經驗與未來之路”,本次論壇也將由各方的思考和實踐展開碰撞和討論。同濟?學?態?明與循環經濟研究所所?、?三?循環經濟技術研究院院?杜歡政,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楊春平,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孫佑海,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英國)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關一松,寶馬集團副總裁吳燕彥,以及劍橋大學志奮領學者、綠色光年創始人倪歡,將從法律制定與實施、產業政策的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跨國企業的實踐以及社會組織的作用等方面,對循環經濟的發展給出自己的見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