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河澎湃,2024|爆破,十六鋪客運碼頭候船大樓消失
50秒后,十六鋪客運碼頭消失
2004年12月3日凌晨零點五十九分,上海十六鋪客運碼頭候船大樓和申客飯店被成功爆破,走過140多年歷史的十六鋪客運碼頭告別歷史舞臺。上海市攝影家協會主席王杰指著拍攝的另一張照片回憶,“現在生活在上海的人,祖輩大部分大多是從十六鋪碼頭‘上’來的,特別是已經定居上海的浙江寧波人,他們基本上都是從十六鋪碼頭登陸上海的,對于老上海人,十六鋪碼頭具有特殊的情懷”。
2004年12月3日,十六鋪碼頭被爆破拆除動圖。王杰 攝
上世紀五六年代,十六鋪碼頭是進出上海的通道,對于它,王杰說有著“深刻”的記憶。12歲那年,因為要去往當時正在江蘇鹽城當兵的父親那兒過暑假,母親因工作不能陪同前往,便把他送到十六鋪碼頭,千叮嚀萬囑咐后,小王杰提著大包小包獨自登上“東方紅”輪船去往南通,再轉長途汽車抵達鹽城。半個世紀后,十六鋪客運碼頭的功能正在轉變,取而代之的是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生活方式。
2004年12月3日,隨著一陣沉悶的爆破聲,140多年的十六鋪碼頭在50秒左右徹底消失了。王杰 攝
王杰回憶,“1點不到,指揮官下達了爆破的命令。當時碼頭四周警戒點的工程兵得到對講機里傳來的命令。隨后,一陣悶悶的爆破聲由南向北傳來,大概50秒左右,先是十層樓高的申客飯店,然后是總共有39跨、每跨19米高的十六鋪客運碼頭候船大樓逐跨向南倒塌了。”
爆破后,上海市民從電臺得知消息后,紛紛來到現場,送別這座承載著上海人記憶的十六鋪碼頭。下圖左側這位穿背帶褲的老人曾對王杰講述,過去自己就是從“十六鋪”來到上海的,對它有著特殊的感情。
2004年12月3日,十六鋪碼頭爆破后,上海市民紛紛來到現場送別。王杰 攝
十六鋪碼頭承載著上海人的滿滿情懷和記憶。上海城市發展離不開十六鋪碼頭,十六鋪碼頭是寧波人抵達上海的第一塊“跳板”,也是上海知識青年前往內地插隊落戶接受農民再教育的出發地。如今,十六鋪碼頭已經拆除,轉型為私人豪華游艇的碼頭和休閑區。
浦東第一高樓——東昌消防瞭望塔被爆破
“我當時的BB機就是易達尋呼的,號碼是126的。”王杰指著照片中一棟正在倒塌的建筑物頂樓的巨大廣告回憶道。這張照片拍攝于1999年9月13日,作為當時上海浦東第一高樓——東昌消防瞭望塔被爆破的瞬間,拍攝者正是王杰本人。
1999年9月13日,東昌消防瞭望塔爆破瞬間。王杰 攝
2002年2月1日,浦西金陵路對岸的上海港東昌公司楊家渡地塊倉庫爆破,吹響了浦東兩岸綜合開發的號角,現如今浦東濱江24公里岸線已全線貫通。作為浦東開發開放的親歷者、見證者和記錄者,2024年10月31日,澎湃新聞專訪了時任上海新聞晨報攝影部主任、現任上海市攝影家協會主席王杰。從東昌消防塔退役到十六鋪碼頭爆破,王杰鏡頭下的一個個歷史定格瞬間,一段段鮮為人知又歷歷在目的上海故事,把我們拉回到20年多前的上海。
曾經,火警是靠眼睛觀察的
“從這張圖可以看到整個陸家嘴的變化,浦東的開發開放可見一斑。” 王杰指著照片娓娓道來,“曾經的浦東一馬平川,這座瞭望塔是當時最高的建筑,它的作用就是觀察火情,是通過人工的方式來傳遞火情的消防瞭望塔。塔上有消防員24小時值守,發現火情后立刻通知消防總隊出去救火,在當時發揮了巨大作用。”
建于1954年的東昌消防瞭望塔,自建成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直是“浦東第一高”。浦東開發開放使得陸家嘴的高度一再被刷新。這座瞭望塔從當初的浦東“大高個”變成了“小不點”。周邊的日漸增多的高大建筑逐漸遮擋住了瞭望塔的視線,同時人工瞭望觀察火情的方式也無法跟上時代節奏和城市需求。隨著119火警電話的開辟,1995年,這座瞭望塔正式停用。
1999年9月13日,東昌消防瞭望塔爆破動圖。王杰 攝
東昌消防瞭望塔在一聲巨響中瞬間傾倒。王杰在瞭望塔對面的一棟居民樓樓頂提前踩點,記錄下這組珍貴的歷史照片。“看著這幢樓的爆破,感覺像一場告別會。”王杰感嘆,“身邊的一棟建筑消失了,就像失去了一個天天見的朋友,心里酸酸的。”這段時間,王杰每天在朋友圈發布“每日一圖”,內容正是多年前記錄的上海點滴,其中就包括這張照片。他以此方式與這個時代一步步地告別。
“還有一個蠻有意思的事情”,王杰觀察到,作為當時浦東最高的建筑,很多企業會在瞭望塔上做廣告,但隨著瞭望塔的爆破,這些廣告牌甚至做廣告的企業也隨之煙消云散了,易達尋呼便是其中之一,“這也是時代發展的見證。”話音未落,王杰展示了一張2002年拍攝的 “海興傳呼臺勞資糾紛”的新聞照片。
2002年9月17日,因債臺高筑而瀕臨倒閉的海興尋呼臺在上海新世紀拍賣公司主持的拍賣會上,被滬上尋呼業的龍頭老大國脈公司以50萬元的底價一次拍得。王杰 攝
BP機,又稱為傳呼機、拷機,是1990年代時興的通訊工具。在當時,腰間擁有一臺BP機絕對是“非富即貴”人士。時常在你身邊突然響起“嘟嘟嘟”聲音。只見某人高仰著頭從腰間拿“拔”出BP機,低頭看了一串的數字,便拿起不離手的“大哥大”高聲地與話筒里“大喊大叫”,整個過程絕對是展示“高貴”之舉,讓人“羨慕”的顯擺。
隨著社會飛速發展,科技不斷更新,傳呼機時代走向“末路”,曾經的寵兒成為棄兒。“若干年后,我們身邊當時不可或缺的必備生活用品也將排著隊伍告別生活,擠進歷史博物館。”王杰笑著說。
創紀錄的金茂低空跳傘
2003年10月6日,15位世界頂級低空跳傘運動員從上海金茂大廈88層平臺跳下,起跳高度345米,超過了馬來西亞 “雙子塔”表演跳傘時280米的起跳高度,創下了世界高樓跳傘的最高紀錄。當時,420.5米高的金茂大廈是世界第三高樓。
2003年10月6日清晨,金茂大廈88層平臺上,一位低空跳傘運動員迎著朝霞,如雄鷹展翅般躍向藍天。王杰 攝
2003年10月6日,一群建筑工人在金茂大廈樓下觀看低空跳傘表演。王杰 攝
作為上海的標志性建筑和浦東開發的象征,神似寶塔的金茂大廈矗立在黃浦江東岸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這里原本是一片農田和工房。1990年4月,國務院正式宣布開發開放浦東,僅13年時間,浦東就崛起了400多幢現代化高樓,吸引了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9000多個外資項目,外資總額超過400億美元。浦東,成了“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和“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被國際輿論譽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地方”。
2003年10月6日,“中華第一高樓”金茂大廈88層平臺上,低空跳傘運動員依次跳下。王杰 攝
情系一江一河的“老上海人”
王杰生在上海長在上海,對于蘇州河與黃浦江有著極為特殊的情感。“小時候我家就住在江寧路澳門路,家后面就是江寧路橋。小辰光歡喜去蘇州河游泳,記得當時水不是很干凈,其實蠻黑臭的,現在完全不一樣了。 ”王杰說。
黃浦江上發生的大小事,也逃不過王杰的照相機,他用鏡頭不僅記錄下了上海造船廠最后一艘巨輪下水,也記錄下了第一艘私家游艇下水,記錄下了百年外白渡的整體移橋修繕,也記錄下了F1摩托艇比賽、黃浦江游輪婚禮……他說黃浦江是他生活的起點。“記得第一次和女朋友約會就在外灘邊的情人墻。當時看完攝影展,買了蝴蝶酥和2瓶牛奶,我們在外灘邊看江景邊談戀愛。”如今的黃浦江完全是兩碼事了,王杰感嘆道,它的功能已經從工業水運轉變成休閑觀光。“前陣子我陪同長三角來的客人乘坐浦江游輪夜游時,看到浦江兩岸色彩靚麗、五光十色,你就覺得真的是那句話——‘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2004年8月20日,上海陸家嘴地區百年造船史上最后一艘“上海制造”的遠洋巨輪“嘉祥山”命名下水。隨后,這里的大部分船塢和船臺將逐步拆除,陸家嘴的造船史也隨之畫上“句號”。王杰 攝
黃浦江第一艘私家游艇下水。王杰 攝
2004年7月31日到8月1日,上海黃浦江外灘段首次為體育賽事封江。這項體育賽事便是F1摩托艇大獎賽上海站比賽。王杰 攝
要做一個不后悔的攝影記者
城市迭代的過程中,一些具有歷史價值的老建筑也不幸被拆除,與之一同被連根拔除的,還有人們心中的記憶。對此,王杰認為,任何城市的發展都是從初級、中級到高級的。它由最初的滿足人們基本生活需求功能的1.0版本,到滿足人們享受生活的2.0甚至3.0版本。在這個過程中,雖然看上去有些許遺憾,但是社會要發展,要往前走。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作為媒體人,“我能做的就是把它們都記錄下來,那些照片在當時看可能并沒有太多感悟,但若干年后再回過頭去看,你會覺得非常震撼。新聞攝影有兩大功能——紀實和史料。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新聞是‘昨天的故事,今天的新聞,明天的歷史’。我無法阻擋歷史的腳步,只有不斷記錄,讓年輕人通過照片了解上海的歷史,這就是我的使命和責任,要做一個不后悔的記者。” 王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