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樂見更多“不用寫論文”的博士
近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轉發《工程類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與申請學位實踐成果基本要求(試行)》(下文簡稱《基本要求》),首次明確通過實踐成果申請學位的標準和程序,提出實踐成果的形式包括重大裝備、儀器設備、軟件產品、設計方案、技術標準等。
將于明年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規定,博士研究生可以“通過學位論文答辯或者規定的實踐成果答辯申請學位”。相較以往博士生只能通過論文申請學位,新規則開辟了“實踐成果申請學位”的新渠道,這無疑是一大突破和創新。
時下,社會對應用型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專業型博士學位制度的建立,正是為了培養一批研究并解決現實問題的高層次技術人才,從而以創新賦能行業產業實踐,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
我國設立專業型博士學位已有多年。推廣專業型博士學位,重要的是要建立與之相符的培養和考核制度,聚焦于實踐與應用。如果專業型博士還是只依靠論文申請學位,培養模式與學術型博士區分度不大,培養效果就會打上折扣。
因此,作為我國博士專業學位的主要類型,工程類博士專業通過實踐成果申請學位的標準和程序得以明確,對于培養應用型高層次人才意義重大。未來,通過實踐成果申請學位的博士生會逐步增加,推動實踐成果在整個科研評價體系中獲得更加合理的地位。
當然,申請博士學位不再“唯論文”,并不意味著降低標準,制造“水博”。《基本要求》強調,實踐成果應面向國家、行業和區域發展需求,圍繞實際工程問題,與重大工程關鍵技術突破、實現企業技術進步和推動產業升級緊密結合。對于申請者來說,“重大”和“關鍵”兩個形容詞的分量不言而喻。
既不僵化地設“條條框框”,又確保評價的科學性與公正性,對于人才培養至關重要。上述《基本要求》強調“同行評價”,以重大裝備為例,需通過同行專家的鑒定或評審,并獲得實際應用效果。這些具體標準規范,兼顧了評審的權威性和靈活性,有利于更好評價應用型人才的創新能力。
日前,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快推動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出“探索建立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培養分類發展、融通創新機制”。隨著專業學位在整個博士生教育中比重的增加,必須嚴格評價和把關,加強專業型博士的社會認可度。
在大眾的習慣認知里,博士就業的主流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但建設創新型國家,博士培養要更多地面向社會、面向產業。近年來,美國等發達國家博士畢業生的就業選擇從學術部門逐漸向企業移動,國內一些高科技企業也在大力招徠博士。在廣闊的產業創新天地中,博士大有可為。
從更高的站位去看,建設創新型社會,既需要理論創新人才,也需要實踐創新人才。作為國民教育的最高層次,博士研究生教育要加強創新能力培養,以實踐出真知,積極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