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光明日報:大學選課“紅黑榜”,也是一個提醒
最近,選課“紅黑榜”作為一種由同學“口口相傳”的評價機制,正逐漸在各大高校中流行起來,也成了很多網友熱議的焦點。
到底什么是“紅黑榜”?原來,課程輕松、給分好的會被同學列為“紅榜”,課程困難、給分差的列為“黑榜”。于是,每到選課時,“紅榜”老師的課程總是供不應求,而“黑榜”老師的課卻少人問津,甚至有些課程因為選課人數太少而取消。
不少網友認為,如此榜單的存在,可能是在變相鼓勵任課教師“放水”,如此一來,學生有了優秀率和合格率,老師的工作也更輕松了,可謂“皆大歡喜”。但如此一來,直接的結果可能就是高校教學質量的下降。
這種說法當然是對的,但也應該看到“紅黑榜”背后高校教師的“難處”。那就是以合格率優秀率為導向的評價機制,讓老師們身處兩難境地。如果真的對同學們嚴格要求,雖然能保證課堂質量,但也可能面臨學生成績不理想的局面,甚至影響工作的評價。
此前就有媒體報道,某地高校教師因為不肯“降低”考試難度,導致很多同學成績不合格,其教授的課程還面臨整改。顯然,“放水”還是“不放水”,有時候也不完全取決于教師的主觀意愿。
這里還牽扯到另一個問題,現在不少高校教師在課程結束后都要接受同學打分。顯然,那些考試“放水”,課堂上也不怎么點名的老師更容易得到高分,而那些“不近人情”的老師會面對怎樣的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不僅如此,當下部分高校教師比較側重科研輕教學。對于年輕教師而言,能否晉升,也主要和能否拿出科研成果有關。如此一來,花費大量精力專注教學,反倒成了一件“性價比”較低的事情。而且,部分高校對于科研考核指標明確、數量很多,而對于教學考核的指標較少。可見,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有沒有“紅黑榜”,而在于高校教師的評價體系。
其實,教師的本職工作本來就應該是教書育人,上好每一堂課。如果因為評價體系的緣故,讓教師們都把心思放到了課堂之外,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得不償失的。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已經提出了堅持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培育涵養、弘揚踐行和引領激勵的工作要求。顯然,重科研輕教學,是與“教育家精神”不相符合的。
教育評價體系是指揮棒,有什么樣的教育評價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紅黑榜”的出現,無疑給各大高校提了個醒:還是要不斷健全教師分類管理和評價制度,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教師,引導教師各盡其才、各得其所。尤其是那些對教學充滿熱情的教師,更應該得到鼓勵和肯定。這樣一來,“水課”自然沒了立足之地,學校、教師、學生都會成為受益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