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音菩薩應化道場首部通史《普陀山佛教史》出版
《普陀山佛教史》,釋會閑 景天星著,中華書局,2024年7月版,489頁,128.00元
2024年10月26日上午,由舟山市委統戰部、舟山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局指導,普陀山佛教協會主辦,中華書局、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聯合承辦的《普陀山佛教史》出版暨學術座談會于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第一會議室舉行。舟山市委統戰部一級調研員周開龍,普陀山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常務副院長會閑法師,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中心(復興文庫編輯部)主任羅華彤,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辛德勇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傳播學院邢莉教授,南京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建光教授,南京大學哲學系楊維中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張文良教授,浙江大學佛教資源與研究中心主任何歡歡教授,西北大學哲學學院、玄奘研究院王雪梅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鐘錦副教授,山西大學哲學學院景天星副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博雅博士后曾嘉助理研究員,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副院長兼總務長界定法師,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副院長兼院務辦主任夏衛達,南方周末閱讀版編輯劉磊等來自全國多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出版界的資深編輯等十余人出席了本次座談會,本院部分法師、學生與會旁聽。本次座談會由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鐘錦教授主持。
論壇開幕式在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聲中拉開序幕。中華書局學術著作出版中心羅華彤主任致辭,代表出版社對《普陀山佛教史》一書的作者會閑法師及景天星副教授表示了祝賀,向蒞臨現場的各位專家表示了歡迎與敬意。他回顧了《普陀山佛教史》的編輯出版過程,對于鐘錦老師的推薦,王建光、王雪梅兩位老師的認真審讀及編輯送審過程中兩位作者的配合支持表示了感謝。他指出《普陀山佛教史》的正式出版填補了普陀山沒有佛教通史的空白,補齊了四大佛教名山都擁有佛教史著作的缺位。
周開龍調研員致辭時,首先代表舟山市委統戰部、市民宗局對《普陀山佛教史》的順利出版表示熱烈祝賀,對會閑法師、景天星副教授的艱辛努力與無私付出表示由衷敬意。他指出《普陀山佛教史》的出版具有三個方面的意義:一、就學術成就而言,本書是一部規范的學術著作,具有極高的嚴肅性、嚴謹性、權威性及重要的學術價值。二、就文獻價值而言,以文化政治學、佛教地理學為分析視角,直觀呈現了觀音信仰逐步本土化、大眾化、生活化、民俗化的發展軌跡,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獻價值。三、就歷史貢獻而言,本書是普陀山的第一部以佛教為研究軸心的佛教名山史書,本書的順利出版,進一步推動了四大名山佛教史書撰寫的歷史進程,填補了普陀山佛教無史的空白,具有無可替代的歷史貢獻。
學術座談過程中,景天星老師作為本書的作者之一,從合著緣起、寫作思路、內容要素、道場地位等四個方面詳細回顧了本書的寫作背景及成書過程,同時,對于寫作及書籍出版過程中諸位法師、老師的支持與幫助表示了衷心感謝。會閑法師宣讀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楊曾文老師的賀文,楊曾文老師表示《普陀山佛教史》的出版是中國佛教界與學術界可喜可賀的大事,對于作者克服重重困難,在搜集豐富翔實的資料基礎之上細心加以梳理與思考之后,詳細地考察和論述普陀山佛教的歷代盛衰、觀音道場的興廢,從而厘清了普陀山錯綜復雜的歷史,并以嚴謹合理的結構、通暢的文筆完成本書表示了贊嘆。隨后邢莉老師、王建光老師、辛德勇老師、楊維中老師、何歡歡老師、王雪梅老師、曾嘉老師等分別從資料搜集與運用、研究方法、學術創新、歷史貢獻、出版意義等方面討論了《普陀山佛教史》的學術價值及社會文化價值,上述老師一致認同本書填補了普陀山佛教通史研究領域存在的空白,具有明顯的學術創新性及突出的社會文化價值,本書作為名山佛教通史的典范,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不僅是普陀山佛教歷史與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佛教中國化的標識性成果。張文良老師則從觀音造像的角度考察了日本的普陀山信仰,以此論證普陀山觀音信仰對于日本佛教的影響。
此外,西北大學玄奘研究院院長李利安教授、四川大學佛教與社會研究所所長段玉明教授、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陳永革研究員雖因故無暇親自蒞會,也給本次會議提交了書評,分別從不同角度予以了肯定評價。李利安老師認為本書的出版是名山佛教研究的重大推進、海洋佛教研究的可貴創新、信仰佛教研究的典范重塑、地方佛教研究的全新架構,系統展現了佛教中國化的多重維度。段玉明老師認為本書的出版彌補了關于普陀山的研究論著極其有限的遺憾,有助于僧俗兩界完整、深度的認知普陀山佛教,指出本書具有內容全面完整、體例嚴整完備、考據辨析用力三大優點。陳永革老師認為本書呈現出三個明顯特點:一、結合社會環境變遷,充分厘清佛緣、地緣、法緣“三緣”;二、聚焦觀音文化,系統闡明時脈、法脈(宗派)、文脈(文獻)“三脈”;三、著眼文化傳承,整體呈現浙江普陀山作為佛教名山的“出場”“入場”及“在場”。
會閑法師在閉幕式致辭時首先對領導嘉賓的蒞會、專家學者針對《普陀山佛教史》一書發表的精妙見解及寶貴建議、各方的眾緣成就而促成了本次活動的順利舉辦表示了感恩。其次,回顧了本書的撰寫因緣及具體過程,指出《普陀山佛教史》的撰寫,響應了普陀山佛教觀音文化建設的需求,表示本書的出版既是全山觀音文化建設工作成果的展現,同時也傳達出了普陀山佛教對于“道風興教、文化興教、修持興教”理念的堅守。再次,對于本書寫作及出版過程中各級領導部門的關心支持,李利安、溫金玉老師的作序賀助,白愛虎老師的細致編輯,中華書局的惠允出版及景天星老師的傾力合作表達了感謝。表示將虛心接受諸位老師的中肯建議,在后續過程中不斷完善,為推進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貢獻綿薄之力。
會議在莊嚴的三寶歌聲中圓滿落幕。
據悉,釋會閑、景天星合著的《普陀山佛教史》于2024年7月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本書綜合運用歷史學、文獻學、哲學、宗教學、社會學以及田野調研的方法,將普陀山佛教放在中國佛教歷史演變的大背景中進行考察,從普陀山開山開始,以觀音信仰第一圣地的形成為思考焦點,以淵源和流變為核心線索,圍繞佛教制度、地理交通、宗派高僧、宗風闡揚、山志編撰、神圣空間、朝山信仰等展開系統研究,梳理出宋、元、明、清、民國等不同朝代普陀山佛教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階層的相互關系及其基本脈絡和基本特點,深入分析了普陀山神圣空間的生成邏輯和內在理路,全景式再現了普陀山佛教波瀾壯闊的發展歷史。普陀山作為觀音菩薩的道場,其從宋代之后的發展歷史呈現出與中國社會本土文化發展脈絡相一致的特征,使得普陀山成為佛教中國化的重要代表。《普陀山佛教史》作為普陀山佛教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本書的正式出版,不僅填補了普陀山佛教通史研究領域的空白,書寫了名山典范的全新樣本,同時也是佛教中國化的標識性成果,具有顯著的學術意義及社會文化價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