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丨喜歡“熬雞湯”的人
我居住的小區附近就是一條城市環線快速路,之前上了快速路只能朝著一個方向行駛。最近環線改造,多了幾個進出口,東南西北各個方向的快速路都打通了,方便得很。于是發了條朋友圈感慨,“人生的路,也應該多一些出口啊!”朋友說,“你真是隨時隨地‘熬雞湯’啊”。
我沒覺得自己是在刻意“熬雞湯”啊,算是發自內心的感慨吧。本來是一條快速路,但因為進出口設計的問題,和其他的快速路無法連接。改造后出入口設計更科學了,與各個方向的快速路都能有效連接,“軌道”變成了“曠野”。不都說“人生不是軌道,而是曠野”嗎?
晚上和上中學的兒子聊我的這點兒感受,他也說我矯情,說我閑得慌。他說只有閑人才時不時地去矯情地感慨。我反駁他說,這“感受”也是要用腦子思考的,你作文寫不好就是因為不會從生活瑣碎中去“感受”,去“共情”。他懶得聽我絮叨,關門回自己的房間了,留下我一個人繼續思考,自己到底是在“熬雞湯”還是“辯真理”。
我上中學時,課外讀物特別流行小品文,那些小品文無一例外,在敘述或者編造一個故事后,最后總要給你升華一個小道理來激勵你、溫暖你。書架上還有幾本那時候保留下來的文集,如今再翻閱時確實能感受到矯情,細細分析,矯情更多來自于故事的假,而非道理的虛。故事假了,道理又怎么可能真呢?
那時候還不流行“治愈”這個詞。現在流行的“雞湯”,它的功能主要不再是“激勵”,而是“治愈”;文本形式也出現了重大變化,不再是“故事+道理”,而是省略了故事的鋪陳,直接用“金句”戳中你。你看某臺那些綜藝節目里,動不動就被網友提煉出“百萬文案”,文本簡短,句句驚艷。它們在提供情緒價值的同時,某種程度上,確實也道出了人生的真相。
當雞湯不再以故事的形式出現,而是以“金句”戳人,每個人都可以把“金句”帶入到自己生活中來。脫口秀舞臺上,海源曾說,“房間里的掃地機器人,像極了自己。不斷努力,四處碰壁。”前面的鋪墊我早已忘了,但這句話卻烙在我心里,很喪,但又很有力量!你可以形容自己的挫折和沮喪,又可以表達自己的不屈。
敲門,打斷正在學習的娃,繼續分享這句“雞湯”的感受:“像不像你們學生?覺得自己很努力了,但考試成績可能還不理想。但掃地機器人只要身體里還有一絲電,它就不會停止工作。四處碰壁算什么?此處碰壁多了數據分析了,下次機器人可能就不會在同樣地方碰壁了。哇,這話用在你們身上再合適不過了。”這次,他沒再把“矯情”兩個字說出口。
輕信、迷戀雞湯當然是一種病,但一味地排斥雞湯也不可取。
心理學家說,從心理特征看,雞湯是一種期待和預測美好未來的“積極幻覺”(或“積極錯覺”,positive illusions)。積極幻覺是指,當一個人在不確定或不佳處境中覺得茫然或沮喪時,用自我期許的理想來夸大對未來的可控性和不現實的樂觀,獲得信心和安慰,維護自己的自尊和希望。你看脫口秀舞臺上,爆火的付航在最后一場演出時,不也同樣用他Passion式的語氣喊出了“勇敢的人做自己,總會有人愛”嗎?
還有比爾·蓋茨的前妻,梅琳達·蓋茨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致辭時說,“你不是波浪你是水。”她講了一個故事:兩股波浪穿越海洋,當他們靠近陸地時,大浪看到前方的海浪全都沖擊著海岸,深感悲痛,它警告小浪,末日即將來臨。小海浪只是微笑著說:“別擔心,我們會沒事的。”大浪不解,小浪平靜地說,“我可以用8個字來解釋原因:“你不是波浪。你是水。”
你看,多好的金句!它用短短8個字,捕捉到了人在經歷巨大轉變時卻又不喪失自我核心的感覺。某個夜晚,當你迷茫時,讀到這樣的雞湯這樣的金句,你是否愿意喝下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