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被大量不實舉報困擾,教師如何安心教學?
教師被大量投訴圍困,并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但看到《半月談》的最新報道,還是讓人五味雜陳:西南某基層教育局提供的臺賬顯示,今年1至8月,該局共收到128條舉報教師的信息,經調查,僅7起舉報基本屬實。不實舉報中,不乏惡意舉報,如編造教師體罰、辱罵學生等情節。
毋庸置疑,舉報是家長和學生維護自身權益、監督學校教學行為的途徑之一,只要舉報內容屬實,訴求正當,就無可厚非。但怕就怕,一些舉報人過于隨意,有些甚至是無理取鬧、無中生有,讓學校疲于回復,讓教師不堪其擾。
應對過多的不合理舉報,不僅消耗教師的精力,還會打擊教學積極性,讓教師缺乏職業成就感,甚至產生心理和精神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曾做過一項調查,超過80%的教師反映壓力較大,近30%存在嚴重的職業倦怠,近40%心理健康狀況不佳。那么,到底該如何改變舉報泛濫的現象?
首先,受理投訴的部門,教育主管部門也好,12345熱線等部門也罷,在接到投訴后,可以先通過外圍人員了解情況,而不是直接反饋給被投訴教師。如此,在教師和家長之間設置一個緩沖地帶,若投訴失實,或者雖然屬實但明顯不合理,就沒必要反饋給當事人,盡可能減少對教師的干擾。
從投訴端來看,遏制增量、源頭消化是關鍵。學校或教育部門可以通過家長會這樣的已有渠道,結合相關投訴處置案例,集中和家長敞開心扉溝通,分類講解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教師造成的困擾,讓家長看到教師工作的日常、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而更加謹慎地行使權利。
對于那些故意捏造虛假信息中傷教師的,也不能輕輕放過。去年8月,教育部曾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要對教師的不實舉報及時澄清,公開正名;對惡意歪曲事實,誹謗詆毀教師的蹭流量行為堅決回擊,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只有讓惡意舉報者付出一定代價,如公開賠禮道歉,才能讓某些家長正視舉報的嚴肅性。
而從長遠來看,家長們也有必要認識到,動輒舉報并不是一個好習慣,有時不但不能反映出自己權利意識強,還恰恰折射出對他人權利的漠視。
在《半月談》的報道中,一位從教20多年的老師,先是被投訴“管教學生過于嚴格”,結果變得不敢再嚴厲批評學生,進而導致班級紀律越來越差,隨后又被家長投訴“對學生不聞不問”……在這種外行指導內行的逼迫下,教師丟失了教育自主權,這其實也是一種劣幣驅逐良幣效應。
近年來,隨著物質條件改善、精神生活豐富,很多家庭的育兒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從幾十年前“我的孩子隨便管”,到如今“我的孩子受不了一丁點委屈”,有些家長的育兒心態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有個案例就很能說明問題:一學生丟了塊橡皮,家長因此見了兩次校長,打了兩次“12345”,警察來了三次……
不能在無止盡的雞毛蒜皮中彼此消耗了。家長適當地放手,孩子的成長空間會更加廣闊。教育終究是專業性較強的行業,還是應該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讓教師們卸下包袱、消除顧慮,安心教學、自主教學,對工作投入充足的熱情和心力,才符合學生和家長的根本利益。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