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4億元融資背后,媒體融合進程被按下“加速鍵”
根據36氪的報道,傳播大腦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日前獲得了1.4億元投資,投資方為浙江省產業基金,資金將應用于傳播大腦技術研發產品升級、項目拓展及日常運營等方面。
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數字融媒都是資本的冷門賽道,零星出現的幾起融資主要集中在天使輪與A輪,金額普遍在千萬以下。傳播大腦的1.4億元融資,對整個行業而言,無疑是一針強心劑,同時也留下了三個問題:
1、對不少人來說,“媒體融合”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詞匯,對應著什么樣的背景和趨勢?
2、“傳播大腦”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為何會被資本市場所青睞?
3、1.4億元的現象級投資背后,將對媒體融合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有哪些連鎖反應?
倘若能夠厘清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會對媒體融合的必然趨勢,以及其中的潛在機會,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
01 十年探索,“融媒”進入到了深水區
杰·尼爾森曾在《傳統媒體的終結》里預言:“未來五到十年間,大多數現行媒體樣式將壽終正寢,它們將被以綜合為特征的網絡媒體所取代。”
彼時還是互聯網剛剛開始普及的1998年,報紙和電視還是主流媒介,尼爾森的觀點不可謂不大膽。“質變”發生在10年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迅速流行,信息流、直播、短視頻等新業態相繼出現,在“不看報紙,改刷朋友圈”、“不再看電視,而是玩微博”的行為變遷中,媒體融合被提上日程。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媒體融合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發令槍響起后,不再是“融合不融合”的討論,而是怎么融合的問題。
于是在過去十年時間里,“媒體融合”的探索如火如荼,自下而上摸索出了不少有益的模式創新和融合案例。
第一種是“縣域自主”模式,即以區縣為單位,因地制宜進行定向融合創新,最為常見的就是搭建縣級融媒體中心。譬如浙江溫嶺的“村社傳播通”,面向村和社區一級搭建了“感知決策、精準傳播、民意反饋、治理提升”四大場景,打通了基層精準傳播和服務治理的“最后一米”。
第二種是“市域聯動”模式,特點是以市為單位進一步聚合資源,并通過資源配置打通信息孤島。典型的例子就是鄭州的鄭報融媒,協同當地的16個縣區、開發區聯合推進融媒體中心建設,探索出了“新聞+政務+服務+電商”的智慧運營模式,將商業化運營納入到“媒體融合”的范疇中。
第三種是“省域統籌”模式,簡單來說就以省級為單位構建“中央廚房”,作為融媒體內容生產的神經中樞和創新平臺,同時在“云端”打造全域共享、資源開放的技術底座,向下提供技術、平臺、內容、人才等全方位的服務。最經典的就是浙江的“天目云”和“新藍云”。
然而,新與舊是一個不斷交錯的過程,十年前屢試不爽的模式創新,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浪潮下,漸漸顯露出了“乏力”的一面:
在大模型的推動下,數字人、虛擬主播等新業態風頭正盛,囿于技術能力上的不足,市縣級的融媒體中心僅僅只能“秀一下”,并沒有進行常態化應用;同時暴露的還有人才的斷層,浙江傳媒研究院的調查數據顯示,在新媒體內容生產方面,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專業人才缺乏度高達77.78%;以及業務割裂、數據孤島、內容運營、商業變現等一系列隱藏在水面下的問題。
也就是說,“媒體融合”進程已經進入到了深水區,簡單相加的“拼圖式”融合,或組織結構打散重組的“洗牌式”融合,已經無法解決現有問題,除了模式上的創新,還必須在技術上走深向實。
正如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所提出的:“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
02 技術驅動,傳播大腦“織”了一張網
當媒體融合需要技術來破局的時候,意味著游戲規則的改變:誰能抓住技術風口,在技術上擁有話語權,誰就能在競爭中占據主動。
時間回到2023年初,由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浙江省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共同發起的傳播大腦科技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顧名思義,“傳播大腦”要做全省媒體深度融合的統一技術驅動底座。
雖然有著鮮明的國有企業背景,目標明確的傳播大腦更像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平臺,甚至比不少互聯網公司還要“激進”。
傳播大腦總經理張宇宜表示,目前公司技術人員占比80%,從2023年到現在,公司研發投入超過1.2億元。
面對進入深水區的媒體融合進程,一家技術型平臺該怎么應對呢?浙江給出的解法是構建省市縣媒體融合“一張網”。
浙報旗下的“天目云”和浙江廣電的“新藍云”被整合為“天目藍云”,并通過用戶打通、內容打通和運營打通,構建了貫通省市縣三級媒體資源的技術統一支撐平臺,提供涵蓋“策、采、編、審、發、管、評”的全鏈路業務解決方案,避免因資源分散、業務重合、利益沖突造成的內耗。
解決了統一技術基座的問題后,傳播大腦瞄準了制約媒體融合的兩個核心痛點:
第一個是內容生產與傳播。
除了整合宣傳資源形成媒體資源庫、內容自動審核、稿件實時鏈接至傳播矩陣平臺等“提效”工具,傳播大腦不斷向新技術要生產力。直接的例子就是2023年9月上線的“傳播大模型”,陸續推出了對話問答、智能創作、多模態檢索、創意設計、智能審校等60余項AIGC功能,并已經面向“一張網”用戶開放使用。
第二個是商業運營與變現。
如果媒體的收入不夠多元化,沒有強大的造血能力,融合的源動力也就無從談起。技術驅動的傳播大腦,找到了兩個切入點:在內容版權上與頭部商業傳播平臺合作,涵蓋內容精細化運營變現、版權保護等功能;在數字營銷上,搭建了全國首個省市縣一體化數字營銷平臺“洪澤”,通過流量聚合提升商業溢價能力。
個中邏輯并不難解釋。
“一張網”的初衷是用統一的技術底座打通各類資源,讓省內所有媒體能夠共享開源技術,共建開放生態,從過去的單兵突進走向整體作戰。當不必要的內耗消除了,內容生產和傳播的效率提升了,媒體的影響力變大了,商業化的路子走寬了,媒體融合也就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截止到目前,傳播大腦的這張“網”已經服務全省90多家媒體的日常內容生產、發布和傳播,三分之一的江人成為“一張網”的注冊用戶,每天有250萬條內容在“一張網”上發布,初步形成了一個共建共享共融的省域媒體生態。
03 資本進入,媒體融合按下“加速鍵”
按照以往的經驗,資本的進入常常是技術產業化的標志。過去十年的探索中,媒體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驅動的。當媒體融合的驅動力量從政策轉變為資本,究竟會產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
傳播大腦總經理張宇宜在媒體采訪中表示:“對前沿技術的投入并積極運用于媒體文化行業,不斷探索經營與市場的新模式,是我們獲得投資的關鍵因素。”浙江省產業基金的1.4億元投資,將主要用于推動三個方面的業務創新:
一是加大前沿技術的探索力度。包括強化升級“傳播大模型”、打造新一代未來融媒演播室以及提升在正能量態勢感知、風控巡檢等文化數字化產品的技術探索;
二是推動產品和業務的創新升級,繼續優化傳播大腦的核心產品“天目藍云”,積極推動重要平臺“潮新聞”、“Z視介”迭代,加強“洪澤”系統的區域合作;
三是在省內和省外進行市場拓展。據悉傳播大腦將陸續在重慶、江西、廣西、新疆、河北、云南、北京、安徽等地區尋求業務增長點。
公開的消息并不多,但傳遞出的信號已經很明顯,下一步將圍繞兩個方向繼續“去啃硬骨頭”:一邊在技術上持續投入,不斷夯實創新的先發優勢;一邊在生態上穩扎穩打,繼續深化合作的范圍和力度。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在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號召下,傳播大腦的目標恐怕不只是做一個“浙江樣板”。浙江為全國的媒體融合打了一個“樣”,也為傳播大腦爭取到了一張通往更大市場的“船票”。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目前大多數省市的媒體融合進程,還停留在“云化”的階段。這是因為不少媒體還未走出“技術小作坊”模式,研發主要靠外包,以至于在技術應用上明顯滯后。
媒體和新技術怎么無縫融合,迸發出新質生產力?傳播大腦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領航員”和“探索者”的角色。
不管是重塑內容生產力和創造力的傳播大模型,融合虛擬現實、數字人、AIGC等前沿技術的第三代未來融媒演播室,還是“一張網”在省市縣三級融媒體的落地應用,面臨的都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挑戰,怎么解決體制和機制的壁壘問題,怎么加速人、事、制度、思想認識的融合,怎么在路徑上深化技術合作的深度,涉及媒體融合進程中的許多共性問題。
勇闖“無人區”的傳播大腦,為其他省市的轉型提供了可參考的打法。
可以佐證的是,傳播大腦已經與江西省展開深度合作,以技術賦能江西融媒大腦平臺,并參與組建江西融媒大腦科技有限公司,首次跨越地域界限進行“跨省旅行”;過去一年中,先后為貴州、河北、云南、山西、西藏等省外媒體提供技術服務;來自廣西、重慶、江西等多個省市的媒體,已經和傳播大腦達成了“傳播大模型”相關的合作意向。
沿循這樣的邏輯,浙江省產業基金的注資,“解鎖”的不單單是傳播大腦的創新和市場拓展能力,無形中為停滯不前的媒體融合進程按下了“加速鍵”,越來越多區域的媒體融合進程有望被“浙江經驗”激活。
04 寫在最后
媒體的主旋律,永遠是建立在技術創新上的變革。
100多年前還是報紙為王的時代,然后廣播和電視登上了“王座”,互聯網又以一種不被預見的方式成了新的傳播力王者……也許再過10年,互聯網也會像報紙、廣播、電視那般被埋進故紙堆。
技術是傳播的紐帶,這是媒體融合的自然法則,誰違背了市場規律,誰就將被時代所淘汰。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