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4
在埃及,旅行真正的美好在于不設防的瞬間|地球快門
【編者按】
提到埃及,即便沒去過當地的人也能想到尼羅河、獅身人面像、金字塔和木乃伊。它們吸引著全球游客,為埃及帶來可觀的收入。因為貧富差距太大,“游客就是救星”的觀念讓游客成為一部分本地人眼中的“行走鈔票”,繁榮的景點伴隨著無孔不入的騙術。網上一句“在埃及,我只允許自己被騙3次”的調侃引發了熱議,而一篇《第一批去埃及旅行的人,已經被騙到快裸奔了》的文章更是讓人們紛紛分享被騙經歷。許多游客抱怨,他們在埃及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與騙子斗智斗勇,而不是享受旅程。
其中,大家吐槽最多的就是埃及經典的“one dollar”套路。這是一種強買強賣的策略:在景點購買紀念品詢價,如果聽到“one dollar”的回復,就往往會被賣家追加商品并索要高價。而游客也記得勿將鏡頭對準當地的小孩子,他們也常用“one dollar”這兩個單詞乞討。
在攝影師蔣磊磊的鏡頭里,卻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埃及。初到當地,他也被街頭的“one dollar”套路干擾,心生戒備。但深入旅程后,他理解了混亂背后的真實生活:在金字塔與現代清真寺、政府大樓與貧民窟共存的城市中,許多居民依靠努力工作謀生。在赫爾格達的清真寺或街頭的互動中,他感受到了質樸的善意。蔣磊磊突破了偏見,認識到旅行不僅是景色的捕捉,更是心靈的開放和文化的理解。他展示了一個多面的埃及,也引導我們以開放心態感知世界的豐富多樣——真正的美好往往源自不設防的瞬間。

攝影、文字 / 蔣磊磊
編輯 / 阿四
九月我跟團來埃及旅游。飛機剛在開羅機場落地,出海關之前我去了一趟洗手間,出來時,一位負責打掃衛生的工作人員雙手打著手勢,沖我喊著“one dollar, one dollar”,我很詫異,明明什么都沒做,卻向我要錢。我立刻想起出發前在小紅書上看到的各種“埃及避雷”帖,在這些帖子的描述里,埃及是一個混亂、骯臟,并且騙子橫行的國家,需要提起100個心眼。起初我還不以為然,但剛到機場就遇到這一幕,讓我不得不半信半疑,對當地人提高了警惕。
金字塔下擠滿了游客和當地的商販,他們擺地攤、提供騎駱駝和馬車的服務,所有人都盯著你,并趁機跟你說出那句話:“one dollar”。如果你是一個人,一定會有當地的“好心人”問你是否需要幫忙拍照,拍完后他就會向你索要一美元。但一般情況下,都是我給別人拍照,我偷偷拍了一個商販,被她發現后,她突然面帶微笑地沖上來,摟著我的肩膀說:“來啊,一起合影。”我說不用了,她接著說,“small money, just some small money(只要一點點錢就可以)。”
我還遇到過幾名游客,問他們是否需要我幫忙拍照,大部分人都不理我,只有一個人回應。不過,他旁邊還有個正在給他拍照的人警惕地看著我,問我要“one dollar”。一開始我沒明白發生了什么,回過頭來一想,才明白那些沒有回應我的游客以為我是拍完照片就會跟他們要錢的“騙子”,而那個跟我要錢的人則以為我是要搶他生意的同行。
臨走前,一個大叔拉著我聊天,他掏出了微信,告訴我,“I love China!”,并展示了他加的許多中國人的微信。他還告訴我,在場的人除了他都是騙子,最后他問我是否需要幫我拍一張和金字塔的合影。
后來,我去坐了馬車。車夫一上車就說:“China no.1, American is bad, Chinese is good。”下車前,他開始要求每人付一美元的小費。在一頓砍價之后,他生氣地說:“Are Chinese people good men?”沒想到,這種營銷在埃及也找到了肥沃的土壤。
離開金字塔后,我對埃及當地人更加警惕。

第二天,我們坐大巴去赫爾格達,中途在一個服務區休整。我碰巧看到幾個正在休息的當地人,詢問是否可以拍照,他們很高興地答應了。拍完照,其中一個大哥突然站起來招手讓我過去,并伸手到兜里掏東西。我立即提高了警惕,心想不會是要賣東西騙錢吧。當我準備搖手拒絕時,終于看到他從口袋里拿出了一顆糖。看到他微笑著把糖放在我手里,我為之前的揣測和戒備感到臉紅。臨走時,他們叫住我,讓兩個孩子和我合影,并祝我“good luck”。路上,我不時望向窗外,后來我發現,每當路邊有當地人看到我在觀察他們時,他們都會高興地向我揮手。
我開始反思,埃及或許并不是鐵板一塊,也許我先前看到的都是旅行社和景區共同構建的與埃及日常生活隔絕的泡泡。我開始嘗試著走出這個泡泡,去看看當地人的真實生活究竟如何。
在赫爾格達,我們脫離了旅游團,自己在地圖上找到了一家旅行社,通過線上溝通安排去紅海追海豚的項目。對接的人非常熱情,堅持要到酒店與我們面談,以便更好地理解我們的需求。我們覺得很奇怪,于是警惕心又提了起來,最終還是拒絕了他的提議。我們帶著半信半疑的態度跟他包了一艘私人游船。第二天早上終于見到了他,他非常友善,并告訴我們這是他剛開始的新生意,所以很重視。我這才理解他為何一定要來酒店與我們聊,可能這些錢對我們來說只是一次普通的旅游項目,但對他來說可能非常重要。
船上有潛水教練、船長、廚師,還有一個15歲的小男孩。潛水教練是位陽光健談的人,他的母親本不是埃及人,被騙到這里后生下了他。一路上他都在與我們聊天,無論是在船上還是在海里潛水時,他總會關注到我們每一個人,問我們感覺怎樣?還好嗎?玩得開心嗎?并教我們如何前空翻、后空翻跳水,鼓勵不會游泳的人在海里獨自游泳。
直到中午,我們都沒有找到海豚,大家都有點失落。我問他還有機會看到嗎,他說非常希望我們能看到,并會努力讓我們看到。隨后,他帶我去找船長,一起查看地圖和海面動向。沒過半小時,我們真的看到了海豚群!教練站在船頭帶著我們一起向海豚打招呼、歡呼,他說海豚很喜歡人們這樣歡迎它們。看到野生海豚在藍色透明的海水中跳躍飛騰,我們都激動得只會不停地歡呼。后來我們在船上隨著音樂跳舞、聊天、互相拍照,了解彼此,他說他很喜歡我為他拍的照片。上船時,潛水教練說可以為我們拍照,如果需要可以花錢買下來。臨下船時,他說要把照片發給我,我愣了一下,他說別擔心,是免費的。原來旅行中給他人拍照也是一種與人接觸交流的好方式。
當天結束后,我聯系了旅行社的對接人,告訴他我們玩得非常開心,非常感謝他。他也說非常感謝我們,這一單生意對他幫助很大。后來我們咨詢了幾個項目,他都給了我們很公道的價格,盡管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行。之前在播客里聽到一個說法,埃及人天生會做生意。如果你們不認識,他可能會漫天要價宰你一筆,但如果你們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他們就會把你當作朋友,提供最好的商品、服務和價格。

第二天,我們終于走上了街頭,發現確實如網上描述的一樣,環境骯臟、混亂。人們的穿著與我們不同,擁有不一樣的臉龐,但街上的每一個細節都在提醒我,他們在這里認真生活,趕車、逛街、交談,就像我在中國的生活一樣。這些細節讓我完全放下了對未知環境的戒備。
我們走進了一家禮品店,用在景區時的砍價方式對待店家,結果對方生氣了,來找我們理論,認為我們并不是真心想買東西,而是在用夸張的砍價方式戲弄他。這讓我再次意識到,這里已經不同于那種漫天要價、需要用1/10的比例砍價的景區了。
在轉角處,我和伙伴看到一條破舊的街道遠處有一座小型摩天輪,走近后發現是一個當地的游樂場。雖然很破舊且規模不大,但人挺多。看到價目表上,幾乎所有項目玩一輪都只要20埃鎊(約3塊錢)。我們是游樂場里唯一的外國人,當地的大人小孩都好奇又害羞地望著我們,還希望和我們合影。我們花了幾塊錢玩了摩天輪和碰碰車,并與當地人聊天。臨走時,我們發現多買了一張票,于是送給了我們合影的小朋友,他的爸媽都非常驚訝并向我們道謝。晚上回到酒店,我們回想這一天,竟沒有聽到一句“one dollar”。
在開羅的最后一天,我們碰巧遇到了埃及文化藝術中心每周一次的當地傳統音樂“Zar”演出。Zar 是埃及的一種傳統音樂和宗教儀式,源自非洲和中東地區的古老習俗。Zar的儀式通常與驅邪和治愈有關,通過音樂、舞蹈和儀式幫助那些被認為受到邪靈困擾的人。這個傳統主要由女性主導,在埃及和蘇丹等地非常流行。據介紹,目前在埃及能演奏Zar的人非常少,已經瀕臨失傳。

由于演出在夜里九點半,我們下午在哈利利市場閑逛,吃當地的街頭小吃。路人和店家都非常熱情,給我們講述當地的建筑,還拉著我們合影。從哈利利市場出發,我們穿過當地居民的街道,一路走到地鐵站。開羅的馬路是一道奇觀,商販、地攤,馬車、驢車、手推車,小型巴士、私家車、貨車,還有頭上頂著貨物的行人,所有能上路的都在街上隨意穿梭。在混亂中似乎又內含著某種秩序,保持著道路的暢通。
地鐵入口常出現在出人意料的地方,就像國內農村的大集市,在人群擁擠和雜亂的攤位中,突然冒出一個現代化的地鐵口。我們跟著地圖匆匆忙忙進入地鐵,從進站到換乘再到出站,一直有當地人主動問我們要去哪里,并幫我們指路,甚至有一個男生已經下到了站臺,卻發現我們走錯方向,又親自帶我們返回到上層,以確保我們去到正確的站臺。
Zar 演出絕對是我看過的最棒的演出之一。雖然演出的場所是埃及文化藝術中心,但環境十分樸素,就像北京胡同里的小酒館。然而,當這些老藝術家開口、當樂器響起時,我震撼得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每一位演出者看起來都像街上隨便的一位路人,但當他們開始演出時,突然就變得神采奕奕,散發著魅力。一個多小時的演出中,我們跟隨著演奏的節奏一起打著節拍、一起唱。在演出的最后,一位駝背的老奶奶拿著樂器,帶領大家在場地的中央起舞,觀眾也成了這場演出的一個部分。







雖然當代埃及經歷過幾輪不同文明的入侵和占領,除了那些文物古跡之外已經與古埃及沒有太大的關聯,但在這片土地上重新生長出的文化同樣令人著迷。
我突然想起剛到埃及的那天夜里,12點逛完街回酒店的路上,一個大約十歲的孩子抱著一捆書追著我們,希望我們買他的書。從遇到我們到酒店門口的十幾分鐘路程中,他一直在各種想方設法地推銷。路上我一直在想,夜里十二點多,一個十歲的孩子還獨自在街上賣東西,他不用上學嗎?家里人不擔心嗎?我是否應該買些他的東西讓他早點回家?但我們剛到埃及,導游和網上的信息一再提醒“無論誰跟你說什么,你都不要回應”,這句話一直在我腦海里回蕩,所以我們真的鐵了心沒理他。
后來我才理解到,他們只是因為生活太困難,沒有偷沒有搶,只是想努力抓住每一個機會,通過自己的勞動賺錢,而這些努力僅僅是為了糊口。就像在金字塔下那些抓住游客問是否需要拍照的當地人一樣,我注意到他們幫游客拍的照片,會精心挑選角度,還給游客提出擺姿勢的點子,拍滿意后才會跟你要one dollar。這算是詐騙嗎?某種意義上是的,但他們的確付出了熱情的勞動。
從那以后,每當遇到那些熱情幫助的人時,我都會欣然接受。在赫爾格達的清真寺上洗手間時,門口的大爺主動問我們是否需要上廁所,他緩慢地移動身體讓我們進去,先用水沖洗了廁所和地面,告知我們哪里可以洗手,結束后遞上紙巾。我也主動準備好了小費,甚至不需要one dollar,幾十埃鎊(幾塊錢)他們就會很感激。
古埃及金字塔和伊斯蘭清真寺,穿著罩袍艱難謀生的當地女性和穿著比基尼在湛藍紅海邊曬日光浴的白人女性,十多歲就為家庭賺錢的孩子和將他們擋在門外的高檔酒店,整潔高大的政府大樓和一路之隔的“死人城”里的貧民窟,有人看到游客就像看到一塊大肥肉,一定要咬上一口,也有人出于善意幫助來此的游客。埃及是一個多面而又充滿矛盾的國家,初到這里,大家都帶著戒備,但如果我們過于保護自己、豎起圍墻,就會錯過很多與人接觸的機會,忽視了許多純粹的善意。
【攝影師】
蔣磊磊,1992年生于陜西漢中,北京互聯網打工人,閑暇時間是個攝影師。
【地球快門】
“湃客·眼光”欄目策劃全新改版,透過光圈,成像世界。精選優秀攝影作品,發現不同地理坐標下的生活方式。
【關于投稿】
“地球快門”目前面向公眾征集優質攝影作品并給予一定稿費鼓勵,歡迎各位攝影師、讀者踴躍投稿。
作品要求:
1、主題性:作品圍繞同一地點的某個主題或事件創作
2、地方性、差異性:作品能夠展現某一地標的自然、人文個性,同時能夠呈現一定的文化沖擊、視覺差異
3、審美性、年輕性:以攝影師的視角觀察世界,發現所在地的獨特趣味
有意投稿者請聯系郵箱:wusy@thepaper.cn(郵件標題請標明:投稿+姓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