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I搜索,戰火重燃
文 | kiki
隨著月之暗面宣布上線具備AI自主搜索能力的Kimi探索版,一時間,AI新的競爭戰火燃燒至一個并不新的領域——搜索。
今年下半年以來,整個AI搜索都呈現出熱鬧的景象:海外,OpenAI推出AI驅動的搜索引擎SearchGPT,谷歌在近期也宣布將推出由人工智能組織的搜索結果頁面,加速搜索變革。
最新融到熱錢的一批AI創業者中,也不乏AI搜索的影子。除了Perplexity等明星企業外,還有前小度CEO景鯤創辦的Genspark、企業搜索領域的Glean、Hebbia,專注電商領域的Daydream。10月,Ai Pin兩位高管再創業推出的AI事實審查搜索引擎Infactory也已完成4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國內,幾乎所有AI牌桌上的玩家,無論是大廠、中廠抑或是創業公司,都推出了AI搜索產品。不久前,百度文心一言改名文小言,定位為新搜索。
據「AI產品榜」發布的今年9月網站榜數據,國內AI產品中,知乎直答、360AI搜索等增長勢頭十分明顯。中長期來看,理想情況下,隨著AI搜索向智能助手轉變,或重塑互聯網的新入口,前景和錢景都有。短期來看,作為高頻剛需的確定性賽道,在技術和場景上,傳統搜索和AI搜索也并非涇渭分明,無論是作為智能助手的「過渡形態」,抑或是AI原生產品的附加功能,都具備可觀的想象空間。
不過,在行業熱度背后,不少業內人士對此輪AI搜索的態度則十分冷靜。區別于「搜索無所不在」的浪漫幻想,成本、數據、體驗與商業模式等各類更現實的問題,已然浮出水面。
1、為何戰火重燃?
海內外科技大廠與創業公司重燃AI搜索戰火,并非是偶然。
一位互聯網大廠搜索業務人士告訴「硅基研究室」:“搜索一直都AI行業玩家的必爭之地。”一方面,搜索能為苦于流量的大廠帶來重塑入口的可能,它們可借移動時代的生態優勢,快速整合自身能力。而由于搜索應用場景多元,傳統搜索在搜索效率、交互設計等方面又存在很多問題,也自然給創業公司在垂直領域提供了更多「彎道超車」的機遇。
從去年至今,AI搜索領域涌現出三類主要玩家:一類是定位C端和B端的原生AI搜索工具,典型秘塔AI、Perplexity AI、Genspark、YOU、Glean等,大多為創業公司。一類是為傳統搜索引擎中增加AI功能或推出相關AI搜索產品,如微軟的New Bing、Google的 AI Overview,360推出的AI搜索、夸克等,大多集中在搜索大廠,它們更多是一種焦慮情緒趨勢。360集團副總裁、360AI搜索應用負責人梁志輝就談到,在非常早期啟動AI搜索業務的原因主要是「擔憂」:“AI搜索用足夠的時間發展起來后,我們的傳統搜索引擎和瀏覽器的業務可能被徹底顛覆掉”。
還有一類則是給現有AI產品錦上添花,比如在chatbot專門增設搜索功能的Kimi,百度的文小言等。
不過,區別于上輪AI搜索的火熱,此輪玩家們又集體翻新「舊瓶」,離不開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用戶搜索行為的變化。 搜索實際是一個需求泛化的場景,梁志輝在播客《AI產品經理》中曾透露,2019年的360搜索里,有42%的用戶在尋址,21%在找資源,37%在提問題,但到了2024年,在360AI搜索里,尋址的用戶和找資源的用戶占比均有兩位數下降,而超七成的用戶都在提問題,也就是說,生成式AI技術與應用的爆發進一步催熟了用戶以提問為主的搜索需求。
二是,頭部科技大廠焦慮情緒的緩解。 它們逐步意識到,傳統搜索與AI搜索間并非是絕對的替代關系,用戶搜索行為的慣性依舊存在。面對新AI搜索產品,用戶短期出于嘗鮮需求可能會投入成本嘗試,但長期來看,考慮到遷移成本,傳統搜索在端側、生態與內容上的優勢依舊存在,一旦推出類似的AI搜索功能,部分用戶也很快選擇調轉車頭。
三是,上一階段,AI搜索的火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檢索增強生成)」技術的發展, 其將信息檢索(Retrieval)和內容生成(Generation)兩個步驟融合,有效地降低了大模型的幻覺問題,實現了大模型技術和實際場景需求間的平衡。
現階段,技術服務需求的趨勢也越發明顯,行業競爭逐步向技術工程化和產品化發展,無論是智能體的調用、多模態能力的集成,抑或是在技術層對模型能力進行優化,如Prompt工程上的優化,各家都在結合自身的技術優勢和搜索資源,去尋找AI搜索的新形態與新體驗。“外面看這波(AI搜索)很熱,但我們還是很冷靜。”有行業人士向「硅基研究室」這樣評價此輪AI搜索的爆發。
2、告別羅曼蒂克
一提到搜索的想象力,人們常提到這句話:「忘掉搜索框,搜索將無處不在」。
搜索的核心本質其實用戶尋求特定信息的過程,用戶搜索的目的從來都不是搜索行為本身,而是尋求答案,因此每一次query(查詢)往往都是個人需求和意圖的組合,而配合大模型的泛化能力,能源源不斷地滿足個人長尾需求。
這也是為什么Perplexity創始人Aravind Srinivas并不把自己當作谷歌競爭對手的原因所在:“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Google,而是人們不是天生就擅長提問的這個事實。”現階段,AI搜索最關鍵的任務,其實是通過新技術、新產品和新交互去更精準地理解用戶的提問和搜索意圖。
換言之,一個共識是,AI搜索正在告別某種技術的羅曼蒂克想象,變得更接地氣,這源于此輪AI搜索的三個明顯變化。
第一個明顯的變化是,AI搜索的入場門檻正在變高。
DayDream在今年6月完成了5000萬美元的(約3.56億人民幣)種子輪融資,7月,Genspark也完成了6000萬美元(約合4.35億元人民幣)的種子輪融資,估值達到了2.6億美元,英偉達參投的一家AI搜索引擎公司Exa AI也獲得了1700萬美元的新一輪融資。
入場門檻變高的原因在于,入局成本在變高。
目前,市場上很多的AI搜索產品都是通過「接入傳統搜索引擎API+大模型」實現能力的整合,并沒有基于真正的AI架構重新在底層搭建一套搜索系統,原因在于AI搜索的成本還是很高。
從成本端來看,AI搜索的成本可以分為模型成本(大模型接口費、模型搭建、訓練與運營成本)、搜索API費用、私有數據存儲和服務費用(自建索引庫),還有人工和運營獲客成本。
AI搜索核心的一個壁壘就是數據的量和質,這直接影響答案的生成質量,因此底層數據的質量和數量至關重要。比如,傳統搜索大廠在成本端的一個固定開銷就是自建索引庫,昆侖萬維董事長兼CEO方漢在采訪中提到,光是爬蟲集群的開銷,如果索引全球的網頁的話,那基本上在3000臺服務器到1萬臺服務器之間。OpenAI此前也是通過收購了一家名為Rockset的數據庫公司,才彌補了自己在數據層的短板。
這也是為何AI搜索公司估值水漲船高的原因,成本無疑是初創企業需要考慮的最直接問題。
第二個變化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單純只做搜索。 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獵戶星空董事長傅盛在接受采訪時提到:“AI搜索,現在雖然是大一統了,在很多細微的地方,就能看到不同的產品,是不一樣的。”
「硅基研究室」觀察到,背靠科技大廠、自身有著搜索業務的玩家結合自身的數據和生態積累,正在集成更多樣化的AI能力,尋找更多的場景入口,讓搜索無所不在。
在多樣化的AI能力上,比如百度副總裁、AI產品創新業務及MEG戰略運管中心負責人薛蘇就提到,AI搜索和傳統搜索的最大不同就是從單純的工具性的「搜」,走向了更具人性的「搜+創+聊」,這之中,包括我們已熟悉的多角度的總結、長文本的歸納、多模態交互、Agent等融合。
在更多場景入口上,結合更多的硬件入口、多模態入口,做統一和整合,也在規劃之中。例如,夸克不久前發布全新PC端,谷歌與三星合作的推出的「即圈即搜」等功能,都是在為搜索尋找新入口,提升搜索的價值。
而大廠外,垂直領域的AI搜索初創企業走向更精更專與更定制化的體驗。
以Genspark為例,聚焦在旅游和商品等垂直領域,可以利用AI copilot,為用戶生成定制化名為Sparkpage的自定義頁面,支持用戶的自定義編輯,每一個模塊也以卡片形式展現,很像「小紅書」。
Sparkpage在旅游和商品場景的頁面設計 圖源:Genspark
另一個備受科研人士和學生黨喜歡的國內工具秘塔搜索,則在近期上線了播客、文庫以及圖片分析功能,豐富信息源,本質上也是更好地為核心人群服務,契合目標人群的工作流。
第三個變化,則是更多玩家談到了商業化。 如前文所說,商業化是AI搜索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月之暗面在推出探索版后,就向記者透露,未來會考慮做一定的商業化嘗試。從盈利模式來看,AI搜索主要有訂閱制和廣告兩類。不久前,谷歌就宣布將AI搜索能力整合進Google Lens,增加了Lens的購物功能中,同時開放了購物廣告展示位。Perplexity AI也在探索搜索廣告的營收模式,Perplexity首席商務官Dmitry Shevelenko在近期表示,9月份處理了 3.4億次查詢,有幾家「家喻戶曉的頂級」公司希望在該平臺上投放廣告。
來源:谷歌
3、AI搜索沒到終局
Perplexity創始人Aravind Sriniva曾在一次采訪中提到兩個AI能實現「技術-產品-用戶」良性循環的行業——一是自動駕駛,另一個就是搜索:“AI的任何進步,語義理解、自然語言處理,都會改善產品,更多的數據也讓嵌入式向量表現得更好”。
當AI與搜索這一古老的領域相結合,創業者所面臨的是一個兩難抉擇:前方是林立的巨頭,把持高度集中的市場份額;后方,是AI的無窮魅力,它能改造傳統搜索的體驗,為搜索拓寬邊界。
至少從目前AI搜索工具的百花齊放來看,競爭還遠沒到終局,產品、場景與技術的迭代還會繼續,如何降低成本、塑造用戶信任,把流量變留量,又如何技術工程與數據上的諸多問題,行業玩家們都有很多苦活兒要干。
參考資料:
1、甲子光年:拆解SearchGPT后,我們發現了AI搜索的壁壘、突破和未來
2、AI產品Rena:AI搜索產品深度分析-搜索原理和商業模式分析
3、Founder Park:張鵬、傅盛方漢:連谷歌都下場了,為什么OpenAI沒有推AI搜索?
4、播客AI產品經理:國內增速第一的360AI搜索在做什么?| 對談360VP梁志輝
5、中信證券:AI搜索:搜索新范式,流量新入口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