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用假固態電池忽悠消費者,你們良心不會痛嗎?
新能源觀(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創
全文3100字,閱讀時間8分鐘
先關注,記得“點贊”和“在看”
所有人都認為固態電池是下一代鋰電池技術,它似乎也成了電池相關企業的搖錢樹,只要蹭一蹭、擦個邊就嘩嘩來錢。
殊不知,固態電池需要高水平的科技做支撐,而不是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近段時間,關于固態電池的研討會比較集中。10月14日,2024年固態電池產業大會在合肥召開;9月初,2024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四川宜賓舉行。
對于固態電池的技術方案、發展過程判斷、量產時間范圍、應用領域等話題,與會大佬展開了一場華山論劍。
專家們一致認為,固態電池現在正處于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關鍵時刻,雖然商業化路上還有不少坑要填,但大家都樂觀估計,到2027年固態電池可能會開始小范圍試水,而大規模商用則有望在2030年前實現。
不過,有些企業為了搶占“先機”,可真是啥招都敢使。技術還沒成熟呢,就急不可耐地把半成品推上了市場,披上“固態”的華麗外衣,吹得天花亂墜。這種做法簡直就是把消費者當成了小白鼠,不僅帶來了安全隱患,還可能讓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背上黑鍋。
實際上,在這場科技競爭中,誠信和耐心同樣重要!用假固態電池忽悠消費者,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
1.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先“固態”了再說
固態電池是一種使用固態電解質取代傳統鋰離子電池中電解液的新型電池。傳統液態鋰電池主要由正極、負極、電解液和隔膜四大關鍵要素組成。固態電池,顧名思義,就是要使用固態電解質替換傳統液態電解液。
固態電池技術目前仍處于研究開發階段,存在許多未解決的技術難題。但近年來,這個概念已經被炒得火熱,不少企業蠢蠢欲動,用假固態炒作概念,誘騙消費者為不成熟的技術產品買單,埋下安全隱患。
2023年12月,“加電的李斌”在一場長達14小時的直播馬拉松,測試了一款“全球首款量產的固態電池”——一個打著“固態”標簽的150kWh電池包。直播里,他夸夸其談。
圖/李斌150kWh電池包測試直播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結果沒過多久,大家發現,這個所謂的“固態電池”根本不是純固態的,而是摻了點固態料的“固液混合體”。
說白了,就是往傳統電池里加了點新調料,然后搖身一變成了高科技產品。
今年4月,上汽智己L6帶著所謂的“行業首個準900V超快充固態電池體系”高調登場,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款“第一代光年固態電池”。聽起來是不是挺高端大氣上檔次?
圖/智己光年固態電池發布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不過,別急著鼓掌,上汽也玩起了文字游戲。這款電池包實際上還是半固態電池,用的是硅碳負極、超高鎳正極和固液混合電解質。
只不過,他們把電解液的含量控制在了5%到15%之間,比蔚來那種“固態電池”里的液體成分少了一些。
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幾次以后,大家就都明白了,在電池界,“固態”這個詞就跟食品領域里的“有機”一樣,聽聽就好,別太當真。
所以,總結一下就是:雖然這電池比蔚來的更“稠”一點,但還是沒達到真正的全固態標準。看來,在這場固態大戰中,各大車企都在拼命往自己的產品里加點“固”,哪怕只是一點點,也要爭個名頭。
這些企業在廣告和宣傳材料中大肆吹噓所謂的“固態電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長的續航能力,但實際產品卻遠遠達不到宣傳的效果。
總喊狼來了,聽得多了,也就無所謂了。這種行為不僅讓消費者蒙受經濟損失,還嚴重破壞了固態電池行業的整體信譽。消費者對新技術的信任度一旦受損,將對整個行業的長遠發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2.從實驗室技術到產業化量產:一步之遙?
固態電池概念從誕生之初就是資本市場的寵兒,自帶流量屬性,吸睛效果一流。不少電池企業,尤其是那些上市的,隔三差五就發布什么“首發固態”“重大技術突破”的新聞,搞得資本市場掀起一波波割韭菜的狂歡。
不過,等風頭一過,真正能拿出手的產品卻寥寥無幾。資本炒概念的現象在固態電池領域尤為明顯,簡直就是光吆喝不落地的典范。資本市場的盲目追捧更是火上澆油,催生了一堆堆泡沫。
固態電池概念股在股市上動不動就漲停,吸引了大批短線投資者。但這些錢并沒有推動技術進步,反而只是在吹泡泡。一旦市場冷靜下來,這些泡沫破裂,投資者的錢包就要癟了。
從實驗室到市場這條路,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性是兩大攔路虎。固態電池的核心是用固態電解質替代液態電解質,但固態電解質與電極材料的界面穩定性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接觸不良會導致電阻增大,電池性能也就跟著打折。
圖/鋰電池與全固態電池區別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此外,固態電解質的離子電導率低,鋰離子移動慢,充放電速度跟不上。制造工藝也復雜得多,例如硫化物固態電解質需要在惰性氣體保護下生產,以防與空氣中的水分反應生成有毒氣體。這種高成本、高難度的工藝,至少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大規模生產是一種奢望。
現在來看,全固態電池的成本是傳統液態電池的好幾倍,商業化之路困難重重。雖然理論上安全性更高,但實際上高溫下固態電解質可能會分解,電池性能下降甚至失效。再加上充放電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枝晶,穿透隔膜引發短路甚至爆炸,安全性和可靠性仍然是個大問題。
結果就是,很多在實驗室里表現得像超人的技術,到了實際應用中就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小規模制備工藝放大到工業化生產時,成本飆升;實驗室測試條件和實際使用環境相差甚遠,許多技術根本達不到預期效果。
看看國內新能源電池行業的時間表,雖然困難重重,各家企業還是在拼命沖刺。比如8月28日,中創新航發布了名為“無界”的全固態電池,計劃2027年小批量裝車驗證;國軒高科的金石電池計劃2027年小批量上車實驗;欣旺達的第一代全固態電池計劃2026年量產;寧德時代也打算2027年實現全固態電池的小批量量產。
圖/“無界”與“金石”全固態電池發布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梳理上汽、廣汽、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企業的進展,基本上全固態電池都要到2026-2027年以后才能量產。就連豐田汽車也是反反復復修正時間,把量產日期推遲到了2030年。
看來這全固態電池的研發真是難于上青天,各家都在努力爬山,山頂是能看見了,但山路確實泥濘又曲折!
3.不說價格的固態電池都是耍流氓
總結一下那些“耍流氓”的招數,讓大家看清楚這背后的真相。
冒充固態電池:有些企業可能會夸大其產品的狀態,將實際上還處于半固態或者含有液態電解質的電池標榜為全固態電池。這種做法就像是給傳統電池穿上了個新馬甲,然后說它是全新的技術革命。消費者如果不仔細辨別,很容易就被蒙在鼓里。
實驗室突破當成品賣:一些公司可能把實驗室里的初步成果當作是成熟的產品來進行宣傳。比如,在某個小規模實驗中實現了高能量密度或快速充電,但這些成就離實際量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就像是說你在家做了一次美味蛋糕,然后告訴所有人你已經開了一家全國連鎖的蛋糕店一樣。
天價固態電池:目前市面上提到的一些固態電池產品價格昂貴到令人咋舌,動輒幾十萬人民幣一塊。這樣的價位顯然不具備商業化推廣的價值,更像是用來展示技術水平的概念產品。就好比是一款超豪華限量版跑車,好看是真好看,但普通人哪能買得起啊?
博流量吸引眼球:為了吸引媒體和公眾的關注,部分企業會使用夸張的語言描述其技術進步,甚至有時候還會發布一些看起來非常炫酷但實際上意義不大的新聞。這就像是一些網紅靠奇特裝扮來獲取流量,雖然短時間內吸引了注意,但長期來看并沒有實質性的貢獻。
騙取資本: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點,就是利用投資者對于新技術的好奇心和期望值,通過包裝項目、夸大前景等方式吸引投資。一旦資金到位,卻無法兌現承諾的技術進展或是商業回報,最終受害的還是廣大投資人。這種情況就像是玩一個大型的“狼來了”游戲,只是這次受害者不再是村民而是滿懷期待的投資者們。
總之,在關注固態電池領域的發展時,消費者得擦亮眼睛,不要被表面光鮮亮麗的信息所迷惑。真正的創新和技術突破值得我們期待,但也需要時間去驗證。希望隨著技術的進步與市場的成熟,未來能夠出現更多既安全又實惠的新能源解決方案吧!
圖/我國固態電池量產進度排名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真的固態電池實現量產前后,行業監管部門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在固態電池領域玩文字游戲,進行虛假宣傳,這些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因此,監管部門應加強對固態電池行業的監管,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和欺詐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