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工人日報:書店可以是網紅,但不要追求成為網紅
2024年9月13日,西安,民眾在蔦屋書店打卡留念。9月9日,西安蔦屋書店發布閉店通知,將于2024年10月8日終止營業。視覺中國 資料圖
近日,被譽為“中國最美書店”之一的西安蔦屋書店發布閉店通知,稱于10月8日終止營業。
近期和讀者告別的“網紅書店”不少:開業5年的鐘書閣重慶店停業;廈門知名書店品牌“十點書店”宣告關閉在廈門的三家書店。
近年來,網紅書店前仆后繼,批量崛起又大面積倒下。起初有多少熱烈的期待,后來就有多少無奈的唏噓。
蔦屋書店是日本知名的書店品牌,西安店是其在中國的第三家店,于2021年開業,有4500平方米的兩層實體空間。開業后短時間內,這里迅速成為熱門打卡地,吸引了不少年輕人慕名前來。
這隱藏著很多網紅書店的經營邏輯:以高顏值把顧客吸引進來,圍繞“書”開展個性化的生活風格。“書店+咖啡+文化創意產品+特色空間”的商業模式逐漸成為網紅書店的共性,書店不再只面向讀者,而是面向更廣泛的消費者。
在流量就是王道的市場,資本注意到了書店。
可是,始于顏值的網紅書店,卻很難找到一條持續成長之路。
顏值能夠吸引來人打卡拍照,可是書店總不能收門票吧?書店里可以賣咖啡、賣文創,可是消費者為何不去咖啡廳、文創店消費?本應是核心產品的書籍,甚至純粹成為景觀點綴——于是,網紅書店最大的功能就剩下打卡了,它很難滋養讀者,更難以養活自己。
面積大、成本高、效益低——資本退去,泡沫也在破滅。許多曾經點亮多座城市的書店,如今一個個熄滅了。
當然,網紅書店的倒下,并非意味著實體書店活不下去了,更不是人們不讀書了。 9月北京的地壇書市上, 筆者就見識到了圖書市場的火爆——很多人拉著購物車成捆成捆地買書。
在地壇書市上,商家支個攤像賣菜一樣賣書,讀者摩肩接踵頭頂烈日像逛菜市場一樣買書,但是動輒半價甚至更低折扣的圖書還是激發了人們的購買熱情。
書還是有人買的,書店的核心業務應該是賣書,如果說讓書價比別的渠道更便宜是在為難書店,那么物有所值則不應該是過分的要求。售價42元的香皂紙、70元的紙膠帶、170元的襪子、320元的日記本、640元的酒杯……這樣的價格讓大多數的消費者的興趣只能停留在打卡上了,難有消費沖動。
而書——書店的核心產品,雖然擺滿了,但很多卻被束之高閣,夠不著、取不到、打不開。書是拍照背景、引流工具,書籍選品沒特色、導讀方式不清晰、品類劃分不明確、陳列推薦不專業……網紅書店的倒下,讓人們不得不直面這個問題:當資本的和消費的潮水退去,書店還剩下些什么?
拍照打卡、賣咖啡、做文創,對于書店而言,都可以。但是,無論如何“多元化”,都不是“去圖書化”。裝修和營銷是手段,書店的產品依然應該是“書”,對書籍的選擇和經營是一家書店的核心競爭力。
書店是文化空間,守護書和書店的“文化性”十分緊要。書店點亮的應是一片文化空間,而不僅僅是消費空間。書店可以是網紅,但最好不要追求成為網紅,只有這樣,書店的生命才會更加持久健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