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復旦新書丨吳格主編《文獻學基本叢書》第一輯(八種)出版

偉大的中華文明產生了大量文獻,如何開啟這一寶庫,進一步又如何發掘、整理其所蘊涵的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就是一個重要問題。因此,我們延請當代著名文獻學者吳格先生主編了這套《文獻學基本叢書》,通過選擇名家名作,為當代讀者開啟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寶庫奉上一把鑰匙。本套叢書立足經典、體量適中、針對性強,對于文獻學專業教師、學生及古文獻愛好者,既可作為教材與考試用書,亦可作為入門讀物。

《文獻學基本叢書》第一輯(八種) 吳格 主編
復旦大學出版社,2024年9月
前 言
源遠流長之中華文明,其聲教文物及典章制度,歷數千年而迄未中斷,實賴于文獻之記載與傳承。晚近以來文化轉型,傳統文獻以外,又加入外邦文化,中國文獻學之畛域大為拓展。生于今世而身為文獻學人,非僅知識儲備應加寬加厚,研究能力尤須加精加細,然而盱衡中外,實際現狀則未容樂觀?,F代學制及其課程之設置,培養目標以通用型人材為急務,專業學科人材之造就,則有待分階段完成。置身科技日新時代,人文學科人材之培養本已不易,而文獻學人材之造就尤覺其難。文獻學之范疇甚廣,昔人治史,素重史料、史學及史識,若以此指代文獻學研究之內容、方法及觀念,兩者之內涵庶幾相近。文獻學作為人文、社科研究之基礎學科,征文考獻,乃為其根本宗旨。有志研習文史者,舍文獻學訓練而欲解讀先民遺存之典籍,進而認識古代社會之生活及文化,自不免舉步艱難,所視茫然,而郢書燕說,所在多有。因此常聞人言,對母語及故國文化之荒疏,已為今人之通病及軟肋。
文獻學研究無所不包,舉凡先民創造所遺,莫不可為考釋古今文化現象之材料。其內容雖以文字記載為主,亦包含實物文獻;其文本以圖書典籍為主,亦重視各類非書資料;其取材以本土文獻為主,亦關照域外觀念及古書。面對林林總總之史料,調查收集,編目整序,研讀判斷,整理保護,乃至深入揣摩,著書立說,門類既廣,專題林立,終生投入,所獲依然有限。利用科技信息技術之進步,當代學人雖擁有“窮四海于彈指,縮千里于一屏”之神通,便利遠勝于昔人,但傳統文獻學之基本訓練,如前人于目錄、版本、???、文字、音韻、訓詁諸學科之實踐經驗,仍不可不講求并勤于借鑒。由識字斷文、釋讀文本始,進而遍識群書,分析綜合,加以拾遺補缺,考訂遺文,又能刪除枝蔓,探明本旨,至于體味古人語境,還原歷史場景,應為從事文獻研究之基本目標。
文獻學訓練與研究之主要對象,仍為傳承至今之歷代典籍。由基本典籍而衍生之各類著述,構成現存古代文獻之大海汪洋,其中有關文獻研究之專著,所示門徑與方法,皆為古人遺惠后世之寶貴遺產。近代以來,文獻學前輩董理國故,推陳出新,亦產生大批名家專著,足為今人研修之助。二十世紀至今之文獻學名家專著,屢經重版之余,猶未饜讀者之求。復旦大學出版社編輯同仁有鑒于此,發起編輯《文獻學基本叢書》,計劃由近及遠,選刊久已膾炙人口、至今猶可奉為治學圭臬之要籍,重版以饗讀者。選本標準,一則立足于名家專著,選擇體量適中、授人以漁,既便文獻教學參考,又利于各地初學自修者;二則入選諸書,皆從其朔,盡可能擇用初期版本,書重初刻,未必非考鏡源流之一助焉。
歲甲辰仲夏古烏傷吳格謹識于復旦大學光華西樓

1.《校史隨筆》張元濟 著
本書通過對二十四史版本、文字等的考察,展現《百衲本二十四史》成書經過和學術成果
景印之始,海宇清寧,未及兩年,戰氛彌布。中更閘北之亂,抱書而走。亂定掇拾,昕夕無間,先后七載,卒底于成。世之讀者,猶得于國學衰微之日,獲見數百年久經沉霾之典籍,相與探本而尋源,不至為俗本所眩瞀,詎不幸歟!
——張元濟

2.《史諱舉例 ??睂W釋例》陳垣 著
國學大師的治學筆記,條分縷析,窺探避諱學、校勘學之門徑
避諱為中國特有之風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歷史垂二千年。其流弊足以淆亂古文書,然反而利用之,則可以解釋古文書之疑滯,辨別古文書之真偽及時代,識者便焉。
通俗的書難得板本好、寫刻精,沈刻《元典章》不然,寫刻極精,校對極差,錯漏極多,最合適為??睂W的反面教材,一展卷而錯誤諸例悉備矣。
——陳垣

3.《目錄學發微 古書通例》 余嘉錫 著
辨章學術,構建目錄學體系。精研古書,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相印證
目錄之學,由來尚矣!《詩》《書》之序,即其萌芽。及漢世劉向、劉歆奉詔校書,撰為《七略》《別錄》,而其體裁遂以完備。自是以來,作者代不乏人,其著述各有相當之價值。治學之士,無不先窺目錄以為津逮,較其他學術,尤為重要。
然天下書縱不可遍觀,而一時有一時之文體,一代有一代之通例。參互考較,可以得其情;排比鉤稽,可以知其意。今故將讀古書諸難題,條列為篇,每篇又分子目,皆旁搜證據,詳加解釋。其中成說,多出前修,并加援引,明非臆說。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是在善讀者耳。
——余嘉錫

4.《經子解題》呂思勉 著
本書對中國經部與子部中重要典籍的基本情況及各書的讀法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此書有益初學之處凡三:切實舉出應讀之書,及其讀之之先后,與泛論大要、失之膚廓,及廣羅參考之書失之浩博,令人無從下手者不同,一也。從前書籍解題,多僅論全書大概,此多分篇論列,二也。論治學方法及書籍之作,亦頗浩繁;初學讀之,苦不知孰為可據,此所舉皆最后最確之說,且皆持平之論,三也。
——呂思勉

5.《古書版本常談》 毛春翔 著
生動活潑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論述,融文獻、實例、觀點于一書
版本學所涉及的范圍很廣,舉凡寫本、歷代刊本、歷代傳錄本、批校本、稿本,以及每一書的雕版源流、傳抄源流,孰為善本、孰為劣本、孰為原刻、孰為翻刻,以至印紙墨色、字體刀法、藏書印記、版式行款、裝潢式樣等等,都在版本學的研究范圍之內,內容可謂豐富之至,彼此又皆互相關聯,缺一不可。竭一己之力,鉆研摸索,直至頭童齒豁,終老不能竟其學。
——毛春翔

6.《文獻學與工具書使用法》 王欣夫 編著
本書為復旦大學中文系講義,明確提出文獻學是認識、運用、處理、接受文獻的一種方法
學習文獻學的要求和目的:一要知有些什么書;二要知何種是可靠的版本;三要知做研究工作的基本條件;四要知如何查參考書;五要知讀書方法;六要知工具書的用法;七要知書籍的主要與次要。以上幾點,是現在學習所急迫需要的。而他的總的要求,就是讀書!總的目的,就是怎樣來讀書!
——王欣夫

7.《中國目錄學史》 姚名達 著
以主題分述中國傳統目錄,貫通古今而使其源流畢俱,一覽無余
學術如千門萬戶,書籍更已不只汗牛充棟。將欲因書究學,非有目錄學為之向導,則事倍而功半。故分言之,各種學術皆有其目錄學;合言之,則目錄學實負有指導各種學術之責任。 淺言之,將繁富亂雜之書籍編次為部別州居之目錄,使學者自求之,目錄學家之職務也。深言之,不特使書籍有一定之位置,且能介紹其內容于學者,使學者了然依南針以前趨,尤目錄學家之功勛。
——姚名達

8.《史籍舉要》 柴德賡 著
本書對中國古代各體史學代表著作進行解題,進而涉及史學和歷史評價的諸多問題
我們的主要對象是初次接觸這些書籍的青年學生,因之對這門課的要求應該合乎量力性的原則,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來考慮。選書和講解的出發點有三:一是多講普通習見的書,少講太偏僻的書;二是講解力求系統、明白、扼要,不鉆牛角、掉書袋;三是史書源流、史學常識,因事附見,以切實有用為主。
——柴德賡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