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人重陽吃點啥?
農歷九月初九,是為重陽節,“九”與“久”諧音,有象征長久的寓意,因此被古人視作吉祥的節日。重陽節的活動多種多樣,除了我們熟知的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之外,還有許多美食可以品嘗,比如重陽糕、糟瓜茄、迎霜兔、蒸螃蟹,聽著就讓人垂涎三尺。
明嘉靖 彩漆戧金菊石紋圓盤
故宮博物院藏
重陽糕
宋人喜愛吃菊糕,也叫重陽糕。菊糕不但有糖、肉、秫(shú)面,還點綴著肉絲和水果,上面還插著小旗幟。吳自牧《夢粱錄·九月》也載:“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豬羊肉、鴨子為絲簇仃,插小彩旗,名曰重陽糕。”《東京夢華錄·重陽》亦曰:“(重陽)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遺送,上插剪彩小旗,摻釘果實,如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肉之類。”重陽糕是多層的,最上層不僅插有旗幟,還有動物塑像,可謂精致,有點像今天的生日蛋糕的造型。而且此糕有“一百事皆高”的寓意在里面,重陽吃糕,歷史久遠。
清早期 黃花梨螭龍紋帶抽屜提盒
觀復博物館藏
明代稱重陽糕為“花糕”,《帝京景物略》中有記載:“面餅種棗栗,其面星星然,曰花糕。糕肆標紙彩旗,曰花糕旗。”北方多用面制作,大小如盆,其上鋪棗有二三層之多。南方則多用米糕,淮安府清河縣的重九蒸糕,用米粉做成兩只小羊放在上面,取“重羊(陽)”的寓意。“宮中從九月初一起就吃花糕,重陽節當天還要賜百官食糕,故重陽宴又被稱為“花糕宴”。
清乾隆 粉彩礬紅描金二甲傳臚紋盤
觀復博物館藏
螃蟹
農歷九月,正是螃蟹肥美的時候,正是食蟹的好時節。人們廣泛地開始吃蟹是從唐代開始的,唐人為了讓螃蟹保持新鮮,大多會進行腌制。李白的《月下獨酌》中寫過:“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他吃的就是糟蟹,糟蟹是用醪糟腌漬的螃蟹。在《吳氏中饋錄》中又稱醉蟹,它的做法是“糟、醋、酒、醬各一碗,用以腌蟹。”
清代 天然木雕蟹式盒
故宮博物院藏
宋人發現橙子可以腌蓋螃蟹的腥氣,提升口感,所以將橙子作為其中的食材。在《山家清供》里有一道蟹釀橙,就用到了橙子。做法是將橙子截頂去穰,留少許橙汁,再填入蟹膏與蟹肉,合上頂蓋放入炊具中,用加了酒醋的水蒸熟,搭配醋鹽食用,是一道口味清淡的菜肴。
清乾隆 白地粉彩雕塑蟹果盤
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吃蟹的方式就更香了。明代的《金瓶梅》六十一回“過重陽”中提到,常二嫂做了螃蟹鮮與兩只爐燒鴨,四十只螃蟹都“剔剝凈了的,里邊釀著肉,外用椒料姜蒜米兒團粉裹就,香油、醬油醋造過,香噴噴酥脆好食。”其思路是拿蟹肉填實蟹殼,讓吃的人更加方便,省卻了剝蟹的麻煩。
清乾隆 粉彩菊花詩文雙環形壁瓶
觀復博物館藏
《酌中志》中記載:“九日重陽節,駕幸萬歲山或兔兒山、旋磨山登高。吃迎霜麻辣兔、飲菊花酒。是月也,糟瓜茄,糊房窗,制諸菜蔬,抖曬皮衣,制衣御寒。”其中迎霜麻辣兔和糟瓜茄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明代 玉臥兔
觀復博物館藏
迎霜麻辣兔
清中期的《調鼎集》中有一道「麻辣兔絲」,是將兔肉切絲以雞湯煨過,再加黃酒、醬油、蔥、姜及花椒末,并以豆粉收湯。這里的麻辣用花椒調味,應該就是明宮中所吃的“迎霜麻辣兔”。
糟瓜茄
古人吃茄子的方式五花八門,從關于茄子菜譜就可見一斑。單是宋代的《吳氏中饋錄》中就提到了糖蒸茄、糟茄子、鵪鶉茄、糖醋茄、淡茄干、盤醬瓜茄、十香瓜茄、糟瓜茄等等。所以糟瓜茄這道菜也算是歷史悠久,它是用醪糟與鹽腌漬的瓜茄混合,味道大概與今天的醬瓜很相似。
秋季果豐物滿,逢此佳節,正適合約上二三好友,共同品嘗秋天的美味佳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