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講武談兵|俄最先進隱身無人機被擊落,核心機密或遭泄露
近日,俄羅斯一架最新型S-70“獵人”-B隱身無人戰斗機在烏克蘭康斯坦丁諾夫卡地區上空被一架戰斗機發射空空導彈擊落。殘骸墜落到地面后,被烏方人員迅速收集運回后方,很可能供北約國家軍方和技術人員分析研究。這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架在實戰中被擊落的隱身無人戰斗機,而且將其擊落的很可能還是己方俄軍的戰斗機。
那么,S-70“獵人”-B隱身無人戰斗機到底性能如何?尚未服役就投入實戰的目的何在?為何會被己方戰機擊落?
俄最先進隱身無人機墜毀在烏克蘭引發了外界的高度關注,對于媒體的報道,俄羅斯官方至今未進行回應。
從“鰩魚”到“獵人”-B
提到S-70“獵人”-B這款目前俄羅斯最先進的隱身無人戰斗機,就不得不先從當年米格設計局推出的“鰩魚”無人機講起。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歐美國家掀起了一系列新型隱身無人戰斗機的研發項目,比如美國國防部整合了空軍和海軍需求后提出的J-UCAS隱身無人戰斗機項目,而法國達索公司在法國國防部的支持下,也聯合了EADS集團以及泰利斯公司等歐洲軍工巨頭,聯合啟動了后來大名鼎鼎的“神經元”隱身無人戰斗機項目。
在這種情況下,陷入困頓的俄羅斯米格設計局仿佛抓到了一棵救命稻草。當時,米格旗下研發的米格-AT高教機不敵雅克設計局的雅克-130,未能拿到俄空軍代替L-39的訂單。而米格-29系列戰斗機的后續發展前景也不妙,即便是被寄予厚望的米格-29SMT以及米格-35等新型號,在蘇霍伊設計局的蘇-27/30等重型戰機的嚴重擠壓下,也很難能夠拿到批量訂單。所以,此時的米格設計局看到了隱身無人戰斗機必將是未來俄空軍急需的先進裝備,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發了名為“鰩魚”的隱身無人戰斗機原型機,并且在2007年莫斯科航展上首次公開亮相。米格設計局希望該機能夠受到俄空軍以及國外用戶的青睞,從而幫助其走出困境。
墜落在烏克蘭境內的俄S-70隱身無人機殘骸。此次墜毀對于該機乃至俄羅斯隱身技術都不是一件好事,因為烏克蘭以及北約可以通過殘骸分析研究俄羅斯的隱身涂料、隱身材料等核心技術的發展。
不過,從當時公開的“鰩魚”原型機氣動外形來看,很顯然米格設計局借鑒了美國J-UCAS項目中波音公司X-45C的設計。事實上,后來以法國為首研發的歐洲“神經元”隱身無人機的氣動外形也與X-45C很相似。這就使得外界對于米格設計局“鰩魚”隱身無人機的第一印象就是波音公司X-45C的“山寨版”。而且,“鰩魚”的外形尺寸也與X-45C很接近,只是翼展和最大起飛重量小一些,同樣都采用一臺無加力版本的戰斗機用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
但是,米格設計局“鰩魚”隱身無人機在某些細節設計上還是有一定的不足,比如為了容納大型制導彈藥而設計了大尺寸內置彈艙,再加上發動機艙,導致機身中部過于凸出,破壞了隱身設計外形。而且,機身頭部進氣道的隱身設計也不夠好。所以,在2007年首次亮相后,“鰩魚”隱身無人機既沒有得到俄羅斯國防部以及俄空軍的后續支持,也沒有哪個國際客戶對其表示感興趣。
事實上,當時俄羅斯政府已經啟動了整合本國航空工業的一攬子計劃,將包括米格、蘇霍伊等在內的原本各自為戰的單位全部納入到新成立的聯合航空制造集團旗下。此后,在聯合航空制造集團的統一規劃下,研發新型隱身無人戰斗機的重任被交給了實力更強大的蘇霍伊設計局手中。從2011年開始,蘇霍伊設計局正式接手該項目,即我們如今看到的S-70“獵人”-B。
蘇霍伊設計局充分意識到了米格設計局“鰩魚”隱身無人機的諸多缺陷,特別是動力不足導致總體布局設計過于緊湊局促。所以,蘇霍伊設計局首先為自己旗下的S-70“獵人”-B隱身無人機選用了動力更加強勁的AL-31F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后期量產型則可以更換為更先進的AL-41F-1S。正是得益于擁有如此強大的“心臟”,S-70“獵人”-B隱身無人機的外形尺寸才得以“暴漲”,機身長度從“鰩魚”的10米增加到14米,與中巴聯合研發的JF-17輕型戰斗機相當,翼展更是從11米大幅增加到20米。相比之下,蘇-57戰斗機的翼展只有14米,而蘇-35戰斗機的翼展也不過15.3米??梢哉f,S-70“獵人”-B是目前世界上外形尺寸和起飛重量(約20噸)最大的隱身無人戰斗機。
正進行飛行測試的S-70無人機,該機采用了有利于提升隱身能力的飛翼式氣動布局。
從氣動外形布局來看,S-70“獵人”-B基本上繼承了“鰩魚”的飛翼設計,同樣采用機身腹部左右兩個大型內置彈艙。由于尺寸增加,機身厚度明顯加大,使得S-70“獵人”-B的機身中部不再像“鰩魚”那么突兀,進氣道隱身設計也改進了很多。不過,2019年首飛的S-70“獵人”-B首架原型機直接采用了一臺帶加力燃燒室的AL-31F發動機,所以尾部的隱身設計做得不到位。直到2021年第二架原型機的出現,標志著S-70“獵人”-B進行了全方位的隱身改進,全向雷達反射截面進一步降低,氣動外形設計基本上達到了成熟狀態。該機采用了無加力版本的AL-31F發動機,高溫燃氣通過與冷卻空氣混合后,經過菱形隱身尾噴口排出機身外,其雷達隱身和紅外隱身效果更佳。
“獵人”-B為何被擊落?
這架被擊落的S-70“獵人”-B隱身無人戰斗機的殘骸墜地后,有烏方人員在其中發現了印有S-70-4字樣的零件。由此可以推測,該機很可能是S-70“獵人”-B的四號原型機,或者稱之為測試樣機。而且,從烏方公布的圖片來看,現場還發現了疑似UMPBD-30SN滑翔制導炸彈的鼻錐部件。這說明當時這架S-70-4號原型機應該在彈艙內掛載有數量不詳的UMPBD-30SN滑翔制導炸彈。從被擊落地點距離雙方前線約16公里、距離俄羅斯阿赫圖賓斯克空軍基地約600公里來看,這架S-70-4號原型機當時很可能在執行對烏方戰線后方縱深地面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的測試任務。
與蘇-57一同飛行的S-70無人機,兩機有可能正進行協同作戰測試。
事實上,不止是俄羅斯,包括歐美國家在內都會在軍事沖突或者高強度對抗的秘密任務中投入使用某些剛剛服役不久甚至還沒有正式服役的新型武器裝備。在這些場景下,新型武器裝備能夠得到更好的實戰或者近似實戰檢驗。當然,一旦被擊落就有可能導致新型武器裝備曝光乃至泄密的風險,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伊朗軍方在2011年通過干擾欺騙手段,俘獲了一架完好的美軍RQ-170隱身無人偵察機。
從目前我們能夠獲取的信息來看,當時這架S-70-4號原型機一方面要進行遠程精確打擊的測試,另一方面也是進行與有人駕駛戰機配合作戰的戰術檢驗。從僅有的視頻和圖片,我們還無法確定當時與這架S-70-4號原型機伴飛的俄軍戰機到底是哪個型號,外界推測可能為蘇-57或蘇-35,而筆者分析認為是蘇-30SM的可能性也許更大。因為蘇-30SM為雙發雙座多用途重型戰斗機,其后座飛行員既可以負責對地攻擊和目標指示,同樣也可以兼做無人機操控員的角色,從各方面來說都要比蘇-57和蘇-35這類單座戰斗機更方便。
但是,最后為何俄軍戰機會發射空空導彈將己方最新的隱身無人戰斗機擊落。最直接的推測就是當時這架S-70-4號原型機很可能失去了人員的指令控制,很可能會一直飛下去,直到燃料耗盡,滑翔迫降在烏克蘭腹地。當然,以S-70“獵人”-B隱身無人戰斗機的設計來看,飛出烏克蘭境內,落到波蘭境內也并非不可能。1989年7月,蘇聯空軍一架米格-23M戰斗機在波蘭訓練時發動機出現故障,飛行員低空彈射。不料,這架無人駕駛的戰斗機竟然從波蘭一直飛到了比利時才耗盡燃油墜毀。所以,俄空天軍也是擔心這架S-70-4號原型機失控后飛向烏克蘭腹地而可能被西方完整俘獲,最終不得不下令將其擊落。即便如此,遺落的殘骸對于西方國家了解俄軍這款最新無人機的設計性能也是很有幫助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