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藝薈中西”回到澳門:看19世紀大灣區的人文風情
澎湃新聞獲悉,“藝薈中西——海上絲綢之路視角下的19世紀澳門與廣東地區圖像展”澳門站暨錢納利誕辰250周年紀念活動(以下簡稱為“藝薈中西”)在澳門科技大學美術館成功舉辦。此次展出作品以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收藏的澳門及廣東地圖與銀川當代美術館收藏的洋風畫為主,共展出150幅洋風畫與古地圖,向觀眾展示19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澳門、廣州及通商口岸的城市景觀與歷史變遷。
展廳現場
展覽開幕現場
據主辦方介紹,此次展覽作為2023年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的一部分,自展出以來深受社會各界歡迎與學界關注,前三站分別在北京、天津、廣州三地順利舉辦。
浴火重生的廣州十三行風光 (傳)順呱 約1855年 布本油彩 銀川當代美術館藏
澳門,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自古以來便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19世紀,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澳門更是成為了洋風畫發展的熱土,見證了中西藝術在這里的深度融合與璀璨綻放。“展覽期間恰逢新中國成立75周年這一重要歷史時刻,此次在澳門舉辦的展覽不僅是對曾經輝煌歷史的回顧,也是對中西文化美好交流未來的展望,更是一座架設起情感交流的橋梁,展現了澳門對祖國血濃于水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認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我們期待這次展覽能夠加強澳門與內陸地區的文化學術交流。”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開幕式上,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唐嘉樂在展覽致辭中表示:澳門科技大學一向恪守著“增進文化交流,致力人才培育,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的辦學宗旨,緊貼澳門與國家的發展需求,致力于培養高素質的人才。“藝薈中西”自展出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前三站分別在北京、天津、廣州三地順利舉辦,反響熱烈。科大將繼續秉持這一目標,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的同時,加強澳門與內地的學術文化交流活動,展現中國“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發展思維理念,為推動文化交流和社會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展廳現場
展廳現場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汪藍教授中表示:在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長河中,澳門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從西方繪畫的“傳入”、“在地化”到“輸出”的過程中,澳門不僅深刻影響了中國近代美術史,也促進了歐洲洛可可藝術及“中國風”藝術的形成和傳播。同時,澳門保存大量珍貴的“洋風畫”作品,生動記錄了19世紀粵港澳地區的風土人情,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資料。本次展覽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和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是對歷史與藝術的回顧,也是對祖國繁榮昌盛的祝福。展覽展現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豐碩成果,并反映了澳門在推動文化交流這一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乾隆皇帝半身冬裝像 郎世寧 1756-1757年 高麗紙本油彩 銀川當代美術館藏
《澳門港城圖》 弗朗索瓦·費羅杰 1699年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
喬治?托馬斯?斯當東肖像 托馬斯?基克尼 1790年代 布本油畫 銀川當代美術館藏
19世紀的澳門是東西方文化交匯的關鍵節點。在這一時期,澳門作為中西貿易和文化交流的港口,吸引了大量西方商人、傳教士和藝術家。19世紀后,以旅居澳門的錢納利為代表的西方畫家與廣州林呱為代表的中國畫家,在此地區留下了一批反映清朝晚期的人物、風俗、風景以及其他題材的繪畫作品,被稱為“洋風畫”。這些作品真實、生動地記錄了澳門、廣州、香港地區及中國其他地區的風土人情和城市景觀。與此同時,本次展覽開幕之際,也正值錢納利誕辰250周年。錢納利作為為中國油畫、水彩畫技法的形成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的歷史人物,是本次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
展覽開幕現場
據悉,此次展覽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澳門科技大學主辦,銀川當代美術館合作,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發展基金支持。展覽將在澳門科技大學美術館展出至10月16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