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紅書年輕人,正在TikTok賺外國人的錢
本篇原創文章源自微信公眾號:DT商業觀察,ID:DTcaijing;作者 / 堅果、編輯 / 鄭曉慧@mersailles、運營 / 蘇洪銳、監制 / 鄭曉慧。
另辟蹊徑的跨境電商直播,正在成為新的淘金夢。
據艾媒咨詢,一邊是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在2024年預計達到19083億元,但增速卻從2018年的600%下降到15%左右;另一邊則是“跨境直播電商成為市場新風口,2025年有望達8287億元。”
先嗅到商機的國內頭部電商,已經嘗到了甜頭。
今年6月,TikTok達人@iamstormisteele 創造了單場102萬美金的銷售額,打破了美區銷售紀錄,成為TikTok美區首個單場帶貨破百萬美元的主播,給跨境人注入了“強心劑”,而幕后的操盤手正是交個朋友的海外團隊Befriend US。
在小紅書上,分享怎么做跨境直播也正在成為一個高流量話題。“我在TikTok直播,月入兩萬”“英專生就業新方向”“00后教你怎么賺美金”......
01年的Tosca(化名)在做跨境主播一年后,開始憑借之前在意大利留學的經驗,創業做二手奢侈品的跨境直播。從搭建到出單的兩天時間,賣了五千多美金。
面對這片藍海,帶貨主播、電商人、MCN機構,都想成為最先分到蛋糕的人。
但陌生的文化環境,多變的政策,未被教育的消費市場......國內被驗證有效的直播方法論,能直接復制到海外市場嗎?
《DT商業觀察》采訪了跨境電商主播和創業做MCN機構的老板們,試圖在一片繁榮中找到一些“真相”。
在哪能賺到跨境直播的“第一桶金”?
目前,跨境直播電商平臺主要分兩類。一類是以亞馬遜、shopee等為代表的傳統電商平臺,類似于國內的淘寶、京東;一類是TikTok、Youtube等主流社交平臺,相當于國內的抖音、小紅書。
相較于其他平臺,擁有中國基因的TikTok天然被跨境人青睞。
2020年開始做跨境主播的wing,做過TikTok英區、美區,也嘗試過Instagram、Facebook和Youtube帶貨,最終把重心移到了TikTok,因為“其他平臺需要投流,Tiktok是自然流”。
她曾在去年七月,在TikTok美區做出了場觀1萬的直播,借鑒的就是國內直播間的玩法。
她坐在像山一樣的鐵皮小車上,一邊帶貨,一邊拿塑料盒“鏟車”,鏟多少,就給多少。回憶那場直播,wing的感覺是“好疼!”本來她穿著鞋子,觀眾說“踩到的不要”后,她只能光著腳走在那些鐵皮小車上,“腳都滑爛了”。
(wing分享在TikTok直播的片段)
wing在社交平臺上分享過一個“萬能公式”,即“賣點+使用場景+價值疊加+逼單”。之前她在黑五(國外的大促節日)播過一場3-4小時的直播,單場銷售額達到了3000美金,她在賣發夾之外,精細化了包裝,放置了小卡片等等。
“人性是相通的”,wing說,“還是要去分析你的受眾,抓住他們的心理,引導他們下單。至于話術上,和國內直播是相似的”。
平臺的政策和流量傾斜讓人潮紛紛涌向TikTok。
在馬來西亞創業、做MCN機構的丁里里也有相似的看法。“國內的直播市場幾乎沒有免費流量了,只能靠付費去砸,所有人都在搶流量的時候,成本也水漲船高。但TikTok基本不怎么需要投流,同時,它對于內容的精細度也沒有太多要求。”
丁里里還認為,TikTok直播更好地強調了社交和帶貨的雙重屬性。
“拿Facebook做比較,它的客單價比TikTok更高,但側重點是對品牌的加持和曝光,走高端市場。我們以往直播經驗里平民化、走銷量、玩帶貨的思路,更適合TikTok。”
在《DT商業觀察》的采訪中,很多人不約而同地用“野蠻”來形容目前的跨境電商直播。
丁里里做了一個比喻,“如果國內的直播已經發展到了5.0版本,那這里才到2.0。以前只要敢播就能賣,現在需要簡單地介紹產品。我們會給主播做一些培訓,怎么面對鏡頭,怎么留人,怎么開場,怎么介紹產品......但都是國內的超級簡易版,太深了,他們也聽不明白。”
“賺的就是信息差”,丁里里說。
憑借認知上的領先和成本上的壓縮,跨境人很容易在直播上挖到“第一桶金”。
就拿丁里里公司搭建的直播間來說,“不需要裝修得很豪華,只需要把產品擺放起來,讓觀眾能看懂在賣什么貨就可以”,國內最小的直播間是30平方米左右,但在馬來西亞,5平方米或者10平方米就能滿足需求。人員的成本也減少了,一個馬來主播的月薪在3000元浮動,也無需配備投手、助播,而運營,“往往是幾個直播間共用一個。”
跨境直播VS國內直播,有什么不一樣?
在賺到第一桶金之前,需要面對一系列棘手的問題,才能扎進本土市場。
“你要開播,第一個問題就是網絡環境。美區對網絡環境的檢測非常嚴格,我們做美區本土店,如果被檢測到是在國內直播而非本土,會被封號處理,同時,直播對于穩定網絡環境的要求也很高。”
從2020年開始做跨境主播的wing告訴我們,在起號的初期,有兩個難點,一是網絡的穩定性,二是與當地市場的“互相接受”。
海外市場需要時間接受亞洲面孔。
wing知道很多大賣的美區直播間也是中國主播,但“從用戶的角度考慮,如果用戶是一個白人,看到這件衣服是亞洲人穿時,會想,穿到她身上合不合適?可能就沒那么直觀。”
同時,國內的主播也需要了解海外市場。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國內,我們喜歡低調的顏色,而美國的用戶喜歡閃亮的、夸張的配色。一開始,需要常常問自己,你發的東西,美國人感興趣嗎?”wing說。
想要走得快,靠的是信息差;想要走得遠,還得回到用戶思維。
今年1月,丁里里來到東南亞考察了一整個月,最終選定馬來西亞。盡管這里的人口紅利不如越南、印尼等國家,但因為華人占比多,“文化差異、經濟收入、語言環境方面,起碼和國內是相似的”。
很快,今年3月,丁里里帶著國內的MCN團隊來到馬來西亞,租下了1500多平方的辦公場所。
(丁里里裝修完辦公室,旗下達人開始直播)
當然,消費者的喜好,多少和國內也有一些不同。
丁里里在工作之余,會去馬來西亞當地的各種線下店體驗和調研,“他們的習慣、風俗、宗教信仰都會影響到消費行為。比如他們喜歡甜食,沒有太嚴重的身材焦慮、不大會減肥,我們服裝、食品的選品就有傾向性。比如馬來西亞是穆斯林國家,我們賣的食物就必須有清真認證。”
想要融入當地搭建團隊,也不容易。
丁里里和團隊最開始轉向海外市場,就是因為國內“太卷了”,即使達人的“直播數據很好,但不賺錢”。但真的到了馬來西亞,團隊的成員又嫌這里“太閑了”。
“做事的效率完全不同,團隊很多人要的是每天都能干活、賺錢,一放慢腳步就焦慮了,而這里除了周末以外,周五也有很多人要去做禮拜,基本算是一周休息三天,還從不加班。”
最終,其他成員決定在國內、馬來兩邊跑,留下她一個人負責馬來西亞的業務。
跨境直播的“暴富神話”,會批量誕生嗎?
未知意味著機會,也意味著風險。有多少人入局跨境直播,就有多少人在觀望。
駱駝(化名)的跨境電商公司主做寵物用品和戶外用品,之前一直在亞馬遜銷售,下單方式傾向于自然位和廣告位,后者即在facebook、instagram上買廣告位。隨著TikTok開辟美區市場,他也開始籌備試水。
“相比于亞馬遜這個重資產平臺,TikTok不怎么需要備貨,是興趣電商。但缺點也非常明顯,永遠不知道哪一款產品賣爆,賣爆了供應鏈也來不及生產,直播出單速度太快,可以創造高銷售額,但也需要不斷更新和迭代產品。”
這和兩個平臺的發貨模式、物流運輸有關。
傳統的亞馬遜發貨模式是預估銷量、備貨至亞馬遜倉庫,再通過亞馬遜FBA物流送到客戶手上,類似于國內的京東物流。
在TikTok,安排多少庫存,商品銷量是否穩定,永遠是個問號,像駱駝售賣的大件帳篷,還存在物流運輸的難題,一旦滯銷重新運回中國,產生的入關費用將大于出關。
(受訪者駱駝在國內的倉庫)
因此,即便是入局TikTok,駱駝也想側重于嘗試短視頻掛商品卡、不出鏡直播等形式。畢竟,轉化和銷量才是他的最終目的,而直播只是能實現這個目的的路徑之一。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跨境直播公司“一夜暴富”的神話,也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光鮮亮麗。
wing入行兩年,已經先后換了三家公司——流動性大是這一行的共識,要么是投資人撤資了,要么是公司只想“賺一波快錢”。
“畢竟我們做的還是很前期的工作,也就是建立海外消費習慣這個階段。從投入產出比的角度去考慮的話,不見得一直能有很大的收益。”
寫在最后
盡管國內直播電商如火如荼,但在國外,不是所有平臺都看好直播電商——Facebook和Instagram就分別在2022、2023年關停了直播購物的部分功能。
在wing眼里,歐美地區的帶貨直播習慣是從TikTok以后才開始“被接受”的,而且低價競爭也變卷了,新的機會可能在更高的價格段里。
“我感覺有的服裝比拼多多還便宜。40美金以下的產品,像服裝等一些品類可能會形成一些頭部,但是,再往上,就是空白的區域。”
而結合現狀來看,跨境電商人平移過去的“直播經驗”,已經初步奏效,但想要持續“升級打怪”,還要繼續深入本土,了解不斷變化的平臺、政策和市場。
不止是一個人、一個商家、一個平臺“踩中風口”,而是眾人合力,才能讓風繼續吹。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