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玉出申江”:一周城市生活

陳虹靜雯 王越洲
2024-09-27 18:57
來源:澎湃新聞
? 城市漫步 >
字號

今年是中法建交六十周年,也是現代旅法畫家潘玉良遺作歸國四十周年。潘玉良生前工作勤奮,自畫像是她創作的重要主題之一,目前留存可供查考的自畫像作品就有十九幅。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潘玉良在撰寫自述性文字方面表現并不積極,沒能留下多少文書檔案供后人了解。

對于這位生前持續為自我畫像的藝術家,不少自媒體和公眾顯然存在另一種想象。今年夏天,《玉出申江——潘玉良的藝術之旅》(下稱“《玉出申江》”)在世博會博物館開展。安徽省圖書館副館長、研究館員,同時也是本次展覽的學術顧問之一董松先生于9月7日下午在博物館作了一場主題講座。他指出,公眾關于潘玉良的認知大多源自文學和影視作品而非有據可考的史實,忽視了潘玉良作為一名藝術家的真實面目和藝術造詣。

如同四十年前作品回歸母國那樣,潘玉良的真實面目在經歷一番“遠航”之后,也有亟待回歸公眾視線的必要。誰才是真實的潘玉良?上海、巴黎如何參與塑造了潘玉良其人?本期回顧,我以這場講座為起點,進行了一場名為“尋找潘玉良‘真身’”的旅程。

(本期主持:陳虹靜雯)

近期回顧

尋找潘玉良“真身”

坦誠地說,《玉出申江》展廳中最先吸引我注意的是張掛著的上海和巴黎的城市地圖。潘玉良在20世紀的上海、巴黎活躍過的重要美術教育機構、美術社團、寫生場所和畫廊等地點在地圖上被逐個標注,恰好與本次展覽的三個章節——“啟航:滬上晨曦”“遠航:綻放巴黎”“歸航:墨彩和鳴”,也即潘玉良的藝術活動軌跡形成了空間與時間的銜接。

上海、巴黎城市地圖。除特別說明外,回顧部分圖片均由作者提供,攝于《玉出申江——潘玉良的藝術之旅》現場

上海是潘玉良結束十八年人生“空白”之后迎來的第一站,1913年,她隨丈夫潘贊化抵滬,在同鄉洪野的啟蒙下學習美術,“從這一刻起,潘玉良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此后接連創造屬于她也屬于那個特定時空的諸多“第一”。

之所以說是特定時空,是因為潘玉良生活著的上海處于20世紀上半葉轟轟烈烈的“洋畫運動”中心,“女性可以將繪畫作為一種職業步入社會,成為藝術界的一部分”,在學習西洋畫的過程中,繪畫從閨秀的修身技藝轉變成為走出閨閣的路徑,被賦予了女子解放的話語張力,其時潘玉良的命運就是在這樣的波浪里開始翻動。

1920年,潘玉良等十二名女生被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下稱“上海美專”)錄取,成為中國美術高校第一批女大學生,任職于上海美專的洪野是其入學“保證人”。有必要提及的是,上海美專是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第一座美術學校,對于國內現代美術人才的培養貢獻頗多,但對于潘玉良這樣有意學習西洋畫的女性來說,上海美專格外重要——它率先打破“女禁”,使得女性接受美術科班教育成為現實。

《上海美術學校學籍簿》(復制件),1920年,上海市檔案館藏

潘玉良是幸運的,美術教育中的男女同校也只能率先發生在上海,它與這座城市彼時的風氣、環境狀況是同步的。近代開埠之后的上海逐漸成為東西方文明對話的窗口,目前正在劉海粟美術館展出的《從上海出發——百年中國油畫掠影》,則聚焦上海這一區域,提供了對近代留洋美術生在滬狀況更為詳細的詮釋。當時黃浦江畔是國內留洋者們的始發站,1921年,考取法國里昂中法大學的潘玉良就是從這里出發前往法國。

《花果》,潘玉良,1960年,中國畫,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藏

不同于20世紀初自發開展的赴法勤工儉學運動,潘玉良參與的是一次有組織、成規模的留學生運動,此后中國定期派遣學生去歐洲學習直至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1928年學成歸國的潘玉良再度登陸上海,此時她的身份與首次登陸上海相比已經有了顯著不同:初來上海,她只是被潘贊化贖身的妾室——毫無疑問的舊時女性身份,其賦予者是丈夫而非自己;而后一次抵滬,她先是受聘上海美專西洋畫系主任,參加教育學術活動,接著憑借 “潘玉良女士留歐回國紀念繪畫展覽會”全面展示了自我成就,成為國內首個舉辦個人畫展的女性西畫家。

《潘玉良女士留歐回國紀念繪畫展覽會》畫冊,1928年,上海圖書館藏

《自畫像》潘玉良,1940年,布面油彩,安徽博物院藏

如果只看見城市為藝術家們創造的機遇,那將是片面的。毫無疑問,潘玉良獲得學習西方美術的機會,并以上海美術院校、社團作為事業立足之地,從他人之妾變回潘玉良其人,開始掌控自身命運,都與現代都市提供的機遇分不開關系。但當時的上海也急需潘玉良這樣的“海歸”以身傳播現代的美術教育經驗——潘玉良就職時,上海美專剛剛經歷學生運動,校務失序。當時女性進入高校擔任要職并不多見,而美專新任校長聘用具有歐洲留學背景的潘玉良,也有重振校風的期待。潘玉良接手西洋畫系之后便為西洋畫教室制定了規矩,沿用多年。此后任職中央大學藝術科,與同事徐悲鴻等人將該校提升至國內美術教育的核心地位。從這個角度看,潘玉良既是現代美術教育“西風東漸”過程中的一個媒介,又是這個過程的具象化結果。

“合中西于一冶”一詞在國內關于潘玉良作品風格的評價中出現較多,用來概括潘玉良在探索“中西融合”的藝術創作方面的實踐。這一評語源出陳獨秀為潘玉良的人體白描作品所作題跋,其完整表述是“合中西于一冶,其作始也猶簡,其成功也必巨,謂余不信,拭目俟之”,他將潘玉良用毛筆在宣紙上進行人體寫生的實驗稱為“新白描”體。類似的藝術探索在這之后隨潘玉良前往歐洲,并貫穿她旅居法國的后半程人生。

《側身背臥女人體》,潘玉良,1937年,紙本水墨,安徽博物院藏

中年和晚年時期的潘玉良雖身居歐洲,但“對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一直保持著自覺意識”(王小麗,《中西融匯自成一格——潘玉良的中國畫創作》),持續探索中西合璧的藝術道路,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潘玉良旅法時期重拾水墨工具,其作品中常有穿著中國民族服飾,參與民俗活動的女性形象出現。

《雙人袖舞》,潘玉良,1955年,布面油彩,安徽博物院藏

《玩撲克女》,1957,潘玉良,紙本彩墨,安徽博物院藏

于潘玉良而言,在畫布上勾勒線條或許也是在勾畫自我的輪廓,可自我并非一成不變,特別是處在跨文化語境之中,個體的身份也進入隨時變動和生產的狀態。辨認潘玉良人生后四十年的“真身”,需要將視點從上海轉向巴黎。潘玉良在法國擔任中國留法藝術學會會長,與旅法藝術家走動頻繁,可見她依然有維持其藝術家身份的需要,但當時她的影響力輻射范圍主要在旅法中國藝術圈,而法國第二大亞洲藝術博物館——巴黎賽努奇博物館的館長格魯塞對亞洲藝術和旅法中國藝術家格外關注,為她提供展示技藝的空間,1977年,潘玉良生前參加的最后一次展覽就設于該館。

賽努奇博物館館長勒內·格魯塞去世后,潘玉良為其雕塑青銅半身像。攝于《行云流墨:巴黎賽努奇博物館藏現當代中國繪畫展》現場

周麟、郭有守、費柳麗、潘玉良(從左至右),1950年代,照片,巴黎康定斯基圖書館藏,馬克·沃藏品。攝于《行云流墨:巴黎賽努奇博物館藏現當代中國繪畫展》現場

這場發生在潘玉良與西方美術界的對話延續至今。隨著世界美術史研究的深入,蓬皮杜藝術中心等西方主流藝術機構也開始關注潘玉良及其藝術成就,她在中西現代藝術中的橋梁作用得到重視。

2017年的法國博物館日,賽努奇博物館將該年博物館之夜的主題定為“藝術家潘玉良”;正值中法建交六十周年,賽努奇博物館也與上海東一美術館合作,于近期開展《行云流墨:巴黎賽努奇博物館藏現當代中國繪畫展》。在現場潘玉良不再只是通過繪畫、雕塑等作品的形態,而是以博物館歷史的組成部分“現身”,相信該展將為公眾尋找潘玉良之“真身”提供新的思路:只要這場發生于東西方之間的對話不停歇,“真身”便可以再次產生和顯現。

展覽將持續至2024年11月10日

(文/圖 陳虹靜雯,上海近代史愛好者、上海大學文學碩士)

本周主題推薦

《潘玉良藝術年譜》

本書以翔實可靠的歷史文獻和檔案資料為主要依據,客觀真實地記述了潘玉良的生平、寫生、創作、展覽、交游、創作等藝術活動,記述了她與諸多師友的交游往來,記述了她的家庭、生活和種種浮沉遭際,也記述了各個時期媒體、刊物對她的藝術和藝術活動的記載與評論。

《回音室:1897—1935年跨國的中國畫》

20世紀初,隨著中國藝術品流入海外,西方掀起了中國藝術的熱潮。以“氣韻生動”為代表的中國古代畫論與彼時的西方思想潮流不謀而合,經歷岡倉天心、勞倫斯·賓揚、喜龍仁等多位漢學家的轉譯,在多種語言的回音室中流動、循環。而留學海外的陳師曾、滕固、劉海粟等人又將其從日語、德語、英文等語言譯回中文,并應用在學術研究和藝術實踐中,進一步奠定了謝赫“六法”在20世紀中國藝術理論中的核心地位。

《“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1930年代》

本書勾畫了20世紀初中國女性覺醒與社會演進相交織的畫卷,從民族自強的呼喊到“五四”啟蒙,從自由戀愛觀念的涌動到平權解放浪潮,展現了女性主義與國家、文化、個體自由之間的復雜互動。娜拉不僅是社會變遷的鏡像,也是女性解放思想與不同時代的敘事相互碰撞融合的縮影。

活動推薦

上海·講座“新女性”與繪畫 ——以近代中國美術視域中的女畫家群體為視角

詳情請關注 劉海粟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講座馬路學術節·漢口路上

詳情請關注 上海遠東出版社微信公眾號

上海·分享東游記:荷蘭建筑學者的10756公里騎行故事

詳情請關注 群島丨Archipelago微信公眾號

上海·新書分享會左靖《大南坡:共振村聲》

詳情請關注 群島|Archipelago微信公眾號

上海·讀書會真實和超真實:鮑德里亞眼里的美國

詳情請關注 陸家嘴讀書會LUJIAZUIBOOKCLUB微信公眾號

上海·講座法國當代戲劇及中法戲劇交流

詳情請關注 上海翻譯家協會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從暑假的社區觀察講起

詳情請關注 嘉源海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2024上海“15分鐘社區生活圈”優秀成果展

詳情請關注 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Miss Huaihai》插畫藝術展

詳情請見 一一 yiyi 聯合主理沙龍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艾爾·阿納祖:紅月之后

詳情請關注 浦東美術館MAP微信公眾號

上海·展覽|唐潮:嗚咽曲 Ⅲ

詳情請關注 CAF長石藝術基金會微信公眾號

北京·分享|雜糅空間——選擇與必然

詳情請關注 北京中間美術館微信公眾號

北京·展覽俄羅斯的心靈——俄羅斯國立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繪畫作品

詳情請關注 博物館頭條微信公眾號

廣州·展覽「局部慢熱」氣候藝術群展:細小微,掉進沸騰星球

詳情請見 imPACKED微信公眾號

深圳·展覽植物世界漫步——復照青苔苔蘚植物科普展

詳情請關注 籽舍微信公眾號

杭州·展覽|為新中國設計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系列特展

詳情請關注 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CDM微信公眾號

杭州·展覽|為新中國收藏 ——為童年書寫

詳情請關注 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CDM微信公眾號

杭州·展覽|yiwen & Filipa Tojal:自然對話 Nature Dialogue

詳情請關注 卡斯普多特微信公眾號

蘇州·展覽觀看之道——威尼斯與蘇州城市主題攝影展

詳情請關注 吳文化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香港·分享會小步·新流

詳情請關注 ParaSite藝術空間微信公眾號

(如果您想聯系我們,請發郵件至dongyl@thepaper.cn)

    責任編輯:董懌翎
    校對:張艷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平注法规则| 电子百家乐规则| 博九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上海百家乐官网赌博| 百家乐二游戏机| 南雄市| 百家乐庄闲路| 网上百家乐官网内幕| 威尼斯人娱乐城怎么样lm0| 什么事百家乐官网的路单| 海南太阳城大酒店| 钱隆百家乐官网智能| 喜达国际| 申博百家乐有假吗| 百家乐官网赌场现金网| bet365论坛| 百家乐注册送10彩金| 百家乐官网最佳投注法下载| 战神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fl水果机教程| 凯发百家乐是否是程序控制| 网络百家乐官网大转轮| 贵定县| 幸运水果机下载| 百家乐赌博凯时娱乐| 百家乐拍是什么| 游戏厅百家乐官网技巧| 百家乐光纤冼牌机| 最新百家乐电脑游戏机| 百家乐官网设备电子路| 赌场里的美少年| 免费百家乐倍投软件| 百家乐分析博彩正网| 百家乐官网必赢法冯耘| 灵璧县| 大发888手机版官网| 百家乐太阳城小郭| 澳门百家乐官网庄闲和| 大地娱乐城| 百家乐游戏开户网址| 大三巴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