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圖解|中國11.9萬個百歲老人,是什么樣的?
2020 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有 11.9 萬名百歲老人,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百歲老人最多的國家。
研究發現,2020 年,全國每 10 萬人中就有 8.43 個百歲老人。高于這個平均水平的 13 個省份中,東部地區占 5 個,東北地區占 3 個,西部地區占 3 個,中部地區占 2 個。 其中,海南每 10 萬人中百歲老人數量高達 27.20 人,居于首位,比第二名黑龍江高出約 40%;排在后面的五個省份(天津、廣西、遼寧、上海、北京)則緊湊地分布在同一個檔位里,每 10 萬人中有 13 至 14 位百歲老人。
國家衛健委估計,2023 年出生的嬰兒,平均能活到 78.6 歲,是歷史最好水平。中國人越來越長壽了。
可怎樣才能“長命百歲”呢?中國老年健康影響因素跟蹤調查(下簡稱其英文縮寫 CLHLS)是由北京大學健康老齡與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展研究院組織的老年人追蹤調查,始于 1998 年,是國內全國范圍最早、堅持時間最長的社會科學調查。澎湃美數課綜合 CLHLS 數據和研究“長壽老人”的論文,去尋找那顆長生不老的仙丹。
活到一百歲,會怎樣?
2018 年接受 CLHLS 調查的老人中,年紀最大的,已經 117 歲了。
當人活到 100 多歲,有一件事幾乎是確鑿發生的——喪偶,在 2018 年接受調查的這批百歲老人中,有 94.74% 的老人的伴侶都去世了。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影響因素跟蹤調查(2021 年)》指出,接受調查的老人中,八成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員提供,其中有一半來自兒子和兒媳。社會服務和養老機構提供的照料服務約占 5.32%,保姆提供的照料約為 5.44%。80 歲之前,提供照料的主體是配偶,80 歲之后,子孫照料比重快速升高,配偶照料快速減少。
過半數的老人身體還算健康。30.65% 的老人回答,“過去一年里,身體變差了”,不過幸運的是,36.04% 的老人維持住了健康水平,有 7.46% 的老人甚至覺得身體變好了。
研究人員認為,百歲老人之所以引人注目,不僅是因為他們的壽命很長,還因為他們將疾病的發生壓縮到了生命的最后時刻。但疾病還是很可能會發生。問卷不一定能完整完成,因為有約 23.60% 的百歲老人,出現了視覺或聽覺障礙,5.48% 的老人出現癡呆癥狀,因此不能理解問題,4.78% 的老人處于癱瘓狀態。
學術界有一句經典表述:“men are more likely to die than women , but women are sicker than men(男性要比女性更可能死亡,但是女性要比男性更容易得病)”。
CLHLS2018 調查中,女性百歲老人的占比高達 75%。2023 年,中國女性的預期壽命是 80.93 歲,比中國男性長上 5 年。而世界衛生組織評估的 2021 年健康預期壽命(一個人從出生起就可以“完全健康”生活的平均年數)中,中國女性是 70 歲,男性則是 67 歲。等過了 90 歲,事情就起了變化。
北京大學的一篇論文指出,雖然高齡老人和百歲老人群體中女性老人的比重大于男性,但男性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總體上要好于女性老年人。 CLHLS 調查中評估了老年人的八項生活能力,如獨自到鄰居家串門、獨自外出買東西等,為老年人的“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進行綜合打分,同時還評估了老人的精神健康。該論文對這些數據進行了綜合分析,在控制了性別變量后發現,整體上女性高齡老人的健康狀況要明顯差于同一時期男性老人的健康狀況,男性老人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都更好。
另一份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論文發現,城市老年人容易患的慢性病同樣存在性別差異:男性更容易得慢性肺病(可能是男性更多有吸煙習慣的緣故),女性則更容易患上關節炎和心臟病。論文推測,這是因為女性大概率要兼顧家務勞動和關心家庭瑣事。
少吸煙、多鍛煉、多社交,就能活得更久嗎?
怎樣才能長壽呢?首先要聲明的是,壽命有 20%-30% 左右是由基因決定的。發表在 2017 年秋季的《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確認了三種與長壽有關的基因:ApoE 基因(其突變與阿爾茲海默癥、心臟病以及高膽固醇等疾病相關)、Foxo3A 基因(它的一個變體的蛋白質會對各種緊張壓力作出反應)和 Chrna3/5 基因(它的突變能夠提高吸煙人群的肺癌與其它呼吸道疾病的發病風險)。
不過,后天的生活習慣以及環境還是對壽命長短起了絕大部分作用。有一種很形象的說法,DNA 像是本身攜帶了開關,開關狀態不同,基因的表達也會不同。吸煙、運動、飲食、人際關系等,都會成為是否摁下開關的關鍵。
澎湃美數課選擇了 CLHLS 2008-2018 的跟蹤數據集,來追蹤 1916 年 -1918 年出生的高齡老人。2008 年接受調查的這批老人中,有 68 人活到了一百歲以上,另外還有 829 人沒能活到百歲以上。在下面的分析中,我們將這兩類老人分別設為“百歲老人組”和“對照組”。
2008 年時他們的生活習慣,究竟是否最終影響了壽命?
結果顯示,從不吸煙、經常鍛煉和高社會參與度能顯著提高成為百歲老人的概率。
復旦大學團隊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子刊 JAMA Network Open 上的研究也論證了這點。研究聚焦 CLHLS 數據集中 80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成為百歲老人的可能性,發現從不吸煙、鍛煉和飲食多樣性與成為百歲老人的幾率有顯著相關,而飲酒習慣或 BMI 沒有發現顯著關聯。
還有一項很有趣的研究將人的個性和壽命關聯起來:如果一個人是不負責任的,那么他過早死亡的風險也將增加;他的責任心每下降一個標準單位,死亡率會增加 14%。
不過,搓麻打牌這種聽起來不太靠譜的活動,倒是不僅能延年益壽(13.24% 的百歲老人經常打牌或打麻將,對照組中則只有 3.86% 的人這樣做),還能增強高齡老人的認知能力。發表在《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上的一項研究關注 CLHLS 中年齡高于 80 歲的老人,分析發現更頻繁地看電視或聽廣播、閱讀書籍或報紙、打牌或麻將可能會降低高齡老人患認知障礙的風險。具體來說,每天看電視或聽廣播,能將認知障礙的風險下降 44%,每天打牌打麻將,能下降 30%,每天讀書看報,下降 36%。
如此一來,電視兒童就長成了耳聰目明、愛讀書看報、也愛搓麻打牌的電視百歲老人。
澎湃新聞記者陳志芳對本文亦有貢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