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微軟是怎么失掉移動操作系統市場的?
近日,微軟在其官網宣布,從2019年12月10日開始,將不再為Windows 10 Mobile手機用戶提供新的安全更新和安全補丁,相關的輔助支撐選項和在線技術內容更新也一并停止。微軟建議,在視窗10停止更新后,用戶可轉向運行安卓或iOS操作系統的移動設備,并會在其他平臺上繼續支持微軟的移動應用程序。至此,與安卓、iOS纏斗了十余年的Windows操作系統終于涼涼,微軟通過掌握移動操作系統爭奪移動互聯市場的美夢也徹底破碎。
被打壞的一手好牌
其實,作為軟件巨頭的微軟,原本在手機操作系統上是大有機會的。1995年時,微軟的掌門、剛剛登上世界首富寶座的比爾·蓋茨,出過一本名為《未來之路》(The Road Ahead)的書。在書中,他預言“錢包電腦”(The Wallet PC)的移動設備將會在未來普及。根據蓋茨的描述,這種“錢包電腦”其實很類似今天的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為了在這種移動設備普及前提前布局,微軟于1996年研發了專供移動設備使用的操作系統Windows CE。
當時,諾基亞是手機市場的龍頭老大,微軟自然就將諾基亞作為了Windows CE的最重要推銷對象。起初,兩家聊得挺愉快,一起制定了一個“鳳凰計劃”,約定讓諾基亞做手機、微軟做系統,一起搶占手機市場。不過,這段蜜月很快就結束了,原因是微軟仗著在移動設備操作系統上的壟斷地位,向諾基亞索要高額的授權費。諾基亞對此非常不滿,停止了與微軟的合作,轉而聯合三家手機市場上的競爭對手——愛立信、摩托羅拉和松下共同投資了一家名為塞班的軟件公司,專門為它們制造操作系統。眾所周知,由塞班系統推出的塞班操作系統,后來成為微軟在移動操作系統上的大敵。
需要說明的是,盡管塞班的出現對微軟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但在移動操作系統市場上,微軟依然是占有優勢的。統計結果顯示,當時的移動設備中,至少有30%安裝的是微軟的Windows系統。
真正讓微軟在移動操作系統市場上落后的是iOS和安卓的出現。2007年,蘋果公司發行了iPhone。這款新型手機一改之前手機的慣常設計,取消了鍵盤,轉而采用了觸屏操作。這種設計一經推出,就引領了風尚的變化,成為后來智能手機的通行標準。隨著iPhone的大賣,支持觸屏操作的iOS當然也在移動操作系統市場上占領了一席之地。與iOS相比,當時并不支持觸屏操作的Windows操作系統就顯得十分落后了。據說,喬布斯為此還在不同場合嘲笑過微軟。
其實,微軟并不是沒有支持觸屏的技術。早在2005年,微軟就推出過支持觸屏的系統。但很遺憾,觸屏技術還不太成熟,業界的反應很平淡。在不良的市場反應之下,微軟很快就放棄了生產支持觸屏的操作系統。雖然歷史不容假設,但如果當時的微軟多一份堅持,那么故事可能會是另外一個版本了。
當然,由于蘋果公司的封閉性,iOS系統的受寵并沒有影響微軟爭奪蘋果之外的手機市場,這也客觀上降低了它受到的打擊。不過,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很快,一個更可怕的對手——安卓出現了。2008年10月,谷歌和開放手機聯盟發布了基于Linux的自由及開放源代碼的安卓操作系統。作為操作系統,安卓有兩個特點,一是免費,所有的移動設備開發商都無需對其付費(注:有消息表明,目前安卓的免費模式正在走向終結);二是開放,軟件開發商可以自由地在安卓系統上開發應用,讓用戶使用。這兩個特點讓安卓系統迅速贏得了市場的青睞。設備生產商紛紛選用安卓作為移動設備的默認操作系統,軟件生產商也紛紛轉向為安卓開發應用軟件。由于安卓是免費的,因此在硬件性能相近的移動設備中,采用安卓作為操作系統的設備通常會在價格上更有優勢,這就讓它們對消費者也更有吸引力。生產商、開發者、消費者一致轉向安卓,讓Windows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急速下滑,微軟從此失去了在移動操作系統上的優勢。
盡管后來微軟為了挽回在移動操作系統上的敗局,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它不斷對Windows的版本進行更新,從而改進用戶體驗;還曾出錢補貼開發者,希望他們能為Windows操作系統開發更多的軟件。但是,這些努力的效果都很有限,在iOS和安卓的擠壓之下,Windows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到了2017年,Windows系統在移動操作系統市場上的份額已經降到了0.1%,幾乎毫無存在感。甚至蓋茨在被記者問及他的手機是用什么系統時,也只好顧左右而言他,尷尬地說:“雖然我已經轉而使用了安卓,但用到的應用軟件還是微軟開發的。”從這個角度看,微軟在移動操作系統上的戰略其實早已死亡了,此次宣布停止更新Windows Mobile至多只能算是補開一個追悼會而已。
失利的根本在于商業模式錯誤
在爭奪移動操作系統市場時,微軟曾經握有一把好牌。但是,在一片大好的形勢之下,它卻一步步失去市場,最終黯然退出。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本,就是微軟選擇了錯誤的商業模式來推廣系統。
從本質上講,操作系統是一種多邊平臺,它聯通了很多利益主體——設備制造商、軟件開發商和用戶。和所有的平臺類一樣,它具有很強的“跨邊網絡外部性”:設備制造商在選擇系統時,希望有更多的軟件開發商為其提供支持,有更多的用戶使用這一系統;軟件開發商在選擇為哪家系統開發軟件時,需要考慮哪個操作系統的普及率更高,更被消費者青睞;而消費者在選擇購買設備時,也會關心其安裝的系統到底支持多少軟件。
平臺經濟學的理論告訴我們,當存在“跨邊網絡外部性”時,只要能設法撬動多邊市場中的一邊,就能夠出現類似“滾雪球”的效應,讓市場迅速擴展。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平臺在啟動時,都會選擇免費甚至補貼的戰略。但是,反觀微軟,卻偏偏沒有采用這種戰略,而是延續了工業時代的思路,要求對系統收取高昂的授權費。這就決定了在塞班出現后,很多制造商都轉向了塞班。更令人嘆息的是,在此之后,微軟依然沒有調整自己的戰略,從而最終在安卓的免費攻勢之下潰不成軍。
當然,除了收費,微軟在開放性上的戰略也是導致其失敗的一個原因。相對于安卓,Windows系統的開放性較弱,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開發者的積極性,導致應用軟件的開發生態難以形成。盡管對于操作系統來講,并不是越開放越好,事實上,像iOS等操作系統就以封閉卻安全吸引了用戶。但是,如果一個操作系統上的應用軟件十分缺乏,那么封閉就不是一個好的策略。而微軟恰恰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選擇了更為封閉的策略,這也是導致其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盡管微軟最終失掉了移動操作系統市場,但對于微軟來講,這可能并不是一件壞事。事實上,自從納德拉執掌微軟之后,就致力于將微軟的戰略從2C轉向2B。過去作為戰略重心的Windows,已經被與幾個邊緣業務整合到了一起,變得不再重要。在這種背景下,繼續投入資源對移動操作市場進行爭奪,其實已經非常雞肋。
因此,這次微軟徹底放棄移動操作系統市場,有利于其將有限的戰略資源集中到云服務、人工智能等重點發展的領域。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盡管從短期看,黯然退出移動操作系統市場讓微軟臉上無光,但從長遠看,這或許會是微軟下一次雄起的契機。
(作者陳永偉為《比較》研究部主管,北京大學市場與網絡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