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
- +1166
光明日報:又一網紅書店閉店,我們該思考什么?
最近又有網紅書店閉店的新聞傳出。9月9日,西安邁科中心蔦屋書店正式發布閉店通知,將于2024年10月8日終止營業。對此,不少當地消費者表示“很遺憾,很不舍”,但也有很多網友認為蔦屋書店閉店有其書籍溢價太高、不讓拆封包裝瀏覽等原因,認為長此以往其閉店也不難理解。
確實,每每有實體書店倒閉的新聞,人們總會發出“實體書店活不下去”的感嘆。但條分縷析一下,其實每家實體書店實際運營狀況各不相同,定位也有所差別,我們不能將其一概而論。
曾經去到過北京的蔦屋書店,逛一圈下來確實被其打造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但也著實被過高的書籍和商品價格“勸退”。特別是不少書籍商品,在網絡上輕而易舉就能找到“平替”,況且店內大部分書籍的外包裝并未拆封,讀者走過路過也只能看看封面封底。面對越來越聰明的消費者們,書店的銷售量自然不言而喻。
這可能是大部分精美的網紅書店的“通病”——價格打不過網絡平臺、獨特的店面僅僅被當作免費打卡地。如果僅探討一個商業空間該如何存活下去,那么書店的核心是賣書,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商品想要賣出去,唯有突出其稀缺性和唯一性,是否意味著實體書店的書籍來源渠道應該更獨家?或者價格有其比較優越性?類似目前流行的“多抓魚”等二手循環書店,主打價格優勢。
2024年9月10日,西安高新區邁科中心的“蔦屋書店”將于10月8日“終止營業”,很多讀者特意趕來打卡拍攝。視覺中國 圖
2024年9月13日,西安,民眾在蔦屋書店打卡留念。視覺中國 圖
如果作為文化空間,那么核心就是守護書和書店的“文化性”了,書籍的選擇要有整體性和文化味,空間打造、活動運營要有益于營造一種文化交流氛圍,比如現在比較火的獨立書店、特色實體書店等等。
目前一些網紅書店的核心是售賣生活方式,但所售賣的生活方式能否真正讓消費者買單、能否真正融入消費者的生活里,目前看來還有諸多未知數。換句話說,這種經營方式與國內消費者的實際消費習慣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當然,這種“水土不服”可能需要一定的適應期來改造和習慣,那么在此之前一些書店經營不下去,我們也不必對前景太過悲觀。
2024年9月13日,西安,民眾在蔦屋書店打卡留念。視覺中國 圖
對于書店閉店的新聞,我們的思考應該更深一層:這些運營不下去的書店,到底是因為書賣得不好,還是文化場所打造得不夠深度,抑或是生活方式定位有誤?對應地,可能需要的是長期主義經營、公共政策支持、社會資助等等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比如2023年,江蘇省無錫市對新引進的實體書店最高獎勵50萬元,就是公共政策方面為留住書店這一文化空間所做的積極嘗試。
有的放矢地去思考實體書店閉店的自身原因,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感嘆“實體書店已死”,我們的對策才能更透徹、更貼合實際,這或許才是我們屢屢探討“實體書店閉店”話題的意義之所在。
2024年9月10日,西安高新區邁科中心的“蔦屋書店”將于10月8日“終止營業”。“不要悲傷,保持閱讀”,一位書店員工說這是他想給讀者說的心里話。視覺中國 圖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