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題】“根”“魂”“夢”賡續愛國愛鄉情懷——35名華人華僑青年的獨特上海行
編者按:
2024年6月29日至8月31日,由上海市歐美同學會首次主辦的“海外華人華僑青年學生實習計劃”在上海順利舉行并取得了圓滿成功。該計劃圍繞暑期實習和參訪體驗兩條主線,為青年們提供鍛煉專業技能、體驗中華文化、感受上海城市發展的機會。
認識上海,發現精彩。8月31日,為期2個月的“2024年海外華人華僑青年學生實習計劃”正式落下帷幕。
此次實習計劃,由上海海外聯誼會為指導單位,市歐美同學會首次主辦,靜安海外聯誼會為共同主辦方,上海香港聯會、市歐美同學會青委會及留美分會等多家單位全方面合作支持,面向在中國境外大學在讀的本科、碩士、博士華裔青年學生,為來滬學生們提供一份實習崗位,體驗上海工作環境,感受海派風土人情。
經過三輪面試,來自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西班牙、德國、奧地利、瑞士、匈牙利、瑞典等國的35名學員加入本次實習計劃。
學員們周中分散在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醫學中心、攜程旅游網絡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等20家會員企業實習。
學員們周末則搖身一變“體驗官”探訪上海:“走進市人大”體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步入未央學宮,穿上漢服,學習禮儀;登上上海之巔,領略浦江兩岸景色;走進消防站、乒乓球學校,與消防戰士、小運動員一同揮灑汗水;探訪非遺文化館、玻璃博物館,沉浸于文化之美;深入智慧建筑、電競產業園區,開啟科技探索之旅;在紅坊文化與集團董事長、浙江商會與青年企業家面對面交流。
40多天的實習生活,幫助學員們在職場規則、崗位技能、工作理念和思路、解決問題的路徑等方面都有了收獲和提高,對中華文化、對上海的建設發展以及取得的成績有了切身的體會和感悟。
上海市委統戰部二級巡視員、上海市歐美同學會黨組書記李霞在結營儀式上表示,學員們用實際行動,展現了青年學生的風采和力量,也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與合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希望學員們始終保持初心與熱情,將所學所得融入未來生活,創造精彩人生。過去的一個多月時間,學員們用滿腔的熱情和不懈的努力,投身實習崗位,理論聯系實際,學習本領、磨礪意志,實現了從書本到現實的轉變,提高了站位、拓寬了視野,增長了才干、收獲了成長和進步。希望學員們回去以后,能帶著這份實習中積累的寶貴財富,繼續堅持學習,既要登高望遠、仰望星空,了解大局大勢,又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能歷史地、辯證地、長遠地看待國家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堅定信心、砥礪前行,在助力國家和上海發展的同時,個人也能更好地追夢圓夢。
希望學員們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不斷弘揚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華人華僑青年具有雙重文化背景和語言優勢,是促進中外民心相通的橋梁和紐帶。實習過程中,學員們深入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感受到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巨大變化,以及上海的城市精神、城市品格和無限魅力。希望學員們回去以后,要將自己在中國和上海的所見所聞、真實感受,以更加生動、更加鮮活的方式傳遞給海外的親朋好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和中華文化,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同時,也要學會包容和尊重不同文化,不斷擴大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不斷增進中西文明交流互鑒。
希望學員們保持與祖(籍)國的聯系,關注中國的發展變化,更好融入祖(籍)國的發展。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也為青年成長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更大的舞臺。希望學員們回去以后,無論身處何方、從事哪種職業,都要時刻銘記自己是華人華僑、炎黃子孫,積極牽線搭橋,以“根”“魂”“夢”為情感紐帶,賡續愛國愛鄉情懷,共筑民族復興偉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數字說
2023年11月開始籌備
面向市歐美同學會全會開展崗位征集與招募帶教老師
面向海外華文學校、海外學聯等組織發布招生通知
共募集到20家會員企業提供的87個崗位,其中9位學長參與日常帶教工作,收到14個國家的297名學生的報名申請。
經過三輪面試,來自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西班牙、德國、奧地利、瑞士、匈牙利、瑞典等國的35名學員加入到本次實習計劃,入選率11.78%。
學員自6月29日來滬入團,到實習計劃結營,參加了1次開營儀式、5次參訪活動、4次合唱排練、1次分享薈演出、1次長三角考察以及2個月的工作實習。
學員說
“實習為我打開一扇神奇大門”
學員:陳喜霂(來自意大利)
我參與這次實習計劃,可算機緣巧合。今年2月,同校好友拿著海外華裔學生實習計劃報名表找到我,商討填表的事情,我由此得知這個實習計劃。
當時,我也在四處努力尋找實習機會,看到如此難得的實習機會,便立即填表報名。4月初,我收到順利通過面試的通知,并于5月中旬得到立信的實習確認。
7月1日,我來到立信報到。立信根據我的專業特點,安排我在咨詢部實習,工作任務也是根據我的海外背景量身定制,如海外市場研究、企業出海PPT制作等。
實習期間,我跟隨咨詢團隊參與了數個不同領域的公司調研與行業分析、不同國家的國別調研以及多個企業社會責任(ESG)調研,制作了一系列PPT調研報告材料。同時,我還參加了具身智能的科技論壇,了解AI科技對千行百業的影響。
通過實習,我零距離了解了咨詢行業的工作,也逐漸完善自己職業規劃的摸索。基于對管理咨詢工作的興趣,我打算在8月底實習計劃結束后申請延長在立信咨詢崗位的實習時間,希望在未來幾年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咨詢師或企業管理人員。
這次實習為我打開了一扇神奇的大門,也開啟了三段美好的旅行。一是開啟了一段實習求知之旅,感受了國內的工作氛圍,學到了業務實操知識;二是開啟了一段文化體驗之旅,體驗了上海的文化魅力,感受了中華的文化底蘊;三是開啟了一段交流友誼之旅,結識了世界各地的華裔和港澳臺的同胞、組織機構的老師和實習企業的同事老師,體驗到了溫暖大家庭一般的感覺。
“這不僅是一次職業體驗,更是一次文化尋根之旅”
學員:程杰克(來自西班牙)
我是通過我的中文學校校長的推薦,了解到這次令人心動的實習計劃。
在報名過程中,我的導師就跟我說:“這不僅是一次職業體驗,更是一次文化尋根之旅。”確實,這次實習計劃讓我回到中國,深入了解我的文化根源并在職業領域獲得實習經驗。
我目前就讀于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藥物學專業。在上海泰坦科技實習期間,通過與中國同行的合作,我了解到了最新的藥物研發技術,這讓我認識到自己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的潛力,也看到了自身在實踐經驗上的不足。這個實習計劃讓我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標。我計劃在回國后加強這方面的學習,爭取以后能在中外合作項目中發揮更大作用。
這次實習也讓我對上海的現代化和多元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上海的高樓大廈和便利的交通設施讓我感到驚訝,尤其是城市的經濟活力和創新氛圍,讓我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充滿了期待。與我在西班牙生活的城市相比,上海有一種獨特的中西融合的風格。
我也更加深入地體驗了中華文化的精髓。穿上漢服的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幾百年前的中國,感受到了古人的優雅和風范。參觀非物質文化遺產時,我被祖先們的智慧深深折服,他們的技藝和匠心讓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傳承”。
我還結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新朋友,聽了他們的故事后,我的視野變得更加廣闊。
這次經歷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還讓我對中國有了更深的認同感。我希望未來有更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能夠參與到這樣的計劃中,體驗中國的飛速發展,感受祖國的文化魅力。
“交流和聯系是寶貴的收獲”
學員:蔡天馬(來自瑞士)
我是中瑞混血兒。我的媽媽來自天津,我的外祖父母也住在那里,在新冠疫情之前,我幾乎每年都會回到中國。不過參加這次實習計劃是我在疫情之后,第一次回到中國。
我今年的暑假比較長,于是我媽媽幫我找到了一些可以在暑假期間做的事情。當她把這個鏈接發給我后,我就報名,隨后參加了面試,并如愿來到了上海。
我的大多數朋友都還不知道我來上海實習,如果我告訴他們,我想他們也都會感嘆這樣機會是如此難得。
我有自己的品牌代理公司,因此我已有一些為初創企業制定品牌戰略的經驗。這次實習計劃讓我有機會在一家中國公司工作,使我能夠從內部了解情況并看到工作文化的差異。
雖然本次實習已經結束,但我還繼續與這家公司保持聯系,并獲得了為該公司做自由職業者的機會。
交流和聯系是我在此次實習中的寶貴收獲。在上海期間,不僅有朋友之間的交流,還有職業和專業上的交流學習。我和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在上海相知相遇,雖然我們有不同的成長經歷,但作為華裔和同齡人把我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我非常感謝能夠獲得這次機會,這次實習完美地展示了中國人民友好的特質。
“這是我未來職業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學員:陳詩瑤(來自西班牙)
我一直堅信:勇于嘗試,或許失敗;但放棄嘗試,則注定失敗。
我的成長經歷,讓我更加懂得努力,并且目標明確,行動果敢。一直以來,每當有機會,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參與,這次踏上上海實習之旅,也是如此。
我通過中文學校獲知了這次機會,來到了上海律所實習。在上海市聯合律師事務所實習的這段時間,我學到了很多寶貴的東西。除了專業知識的積累,如接觸仲裁案件、審查合同、翻譯文件等,還讓我得以從理論走向實踐,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工作中的實際操作,這些經驗無疑為我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實習期間,我有幸跟隨何律師進行工作。何律師不僅在業務上非常精通,對每一個案件的處理都展現出他的專業素養和細致入微的思考。在處理復雜問題時,他總能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這讓我深感欽佩。更重要的是,他在為人處世方面表現出的謙遜與睿智也深深影響了我。無論在多么緊張的工作環境下,何律師始終保持著平和的心態和對他人的尊重,給我樹立了典范。他的耐心指導和悉心栽培讓我受益匪淺,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法律人應有的風范與操守。
這次實習還讓我結識了許多來自不同背景、不同國家的優秀同事和朋友,更讓我體會到多元文化碰撞帶來的無限可能。每一位我遇到的人都擁有各自的閃光點,他們的智慧與經驗也無形中開拓了我的視野。
感謝這次實習計劃給了我這么多珍貴的機會,讓我不僅在專業上得到提升,更在人際交往和個人成長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樣的經歷無疑將成為我未來職業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將永遠銘記于心。
參與者說
國際傳播中的“城市代言人”
徐曉語(解放日報記者)
這次“2024年海外華人華僑青年學生實習計劃”中,我參與采訪了兩次活動,記錄活動之余,還認識了一群有趣的靈魂。學員們身上有幾點特質令我印象深刻。
首先,他們對中國的語言體系和文化背景很熟悉。盡管大部分同學自幼浸潤于海外的教育生態系統之中,有些母語并非中文,卻能在探討國內經典音樂作品、影視作品乃至時下流行的文化段子時,展現出游刃有余的表達與見解。
交談后我了解到,在國外生活時,他們也會頻繁使用微信、小紅書等社交軟件。在我看來,這不僅展現了他們跨文化的高適應能力,還有他們內心深處對中國文化身份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也難怪許多同學會面對鏡頭說:“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其次,他們對回國就業的興趣很濃厚。35位華人華僑青年中,有初涉校園的新生,也有進入求職季的應屆生。相同的是,他們對未來職業生涯已有一些明確規劃。對于就業城市,上海是多數同學的首選。尤其是游覽了各種中西合璧式樓房建筑后,已有設計專業的同學開始物色合適的上海建筑事務所。
最后,我想強調平臺的重要性。上海市歐美同學會、上海市靜安海外聯誼會作為此次實習計劃的重要推動者,無疑扮演了“橋梁”與“燈塔”的雙重角色。通過實習計劃讓海外青年才俊回到中國,是為橋梁;通過策劃代表性的企業機構和地標景點參訪活動,給予青年了解中國變化及職業發展空間的窗口,是為燈塔。
而作為一名全媒體記者,我也洞察到華人華僑青年群體在國際傳播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文化使者”與“城市代言”角色。他們獨特的跨文化視角,以及對上海的喜愛與向往,就是對這座城市硬實力(經濟基礎)與軟實力(文化底蘊、社會治理)的有力佐證。
“上海體驗”盡顯中華魅力
王政欽(我會靜安分會副秘書長,實習計劃帶教老師)
我非常榮幸能夠參與今年的海外華人華僑青年學生實習計劃。如果用一個詞來表達我的感受,那便是感動。
首先,感動來自于主辦方的付出。讓我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主辦方對華裔青年們的熱忱和真心。在近40度的高溫天里帶領大家進行參訪活動,所設計的參訪路線有很多巧思,盡可能在有限時間內讓學生更多了解上海、了解中國。
另一份感動來自于華裔青年朋友們的家國情懷。作為帶教老師,我有機會與學員廣泛接觸。有學員告訴我,父母雖遠赴海外定居,但依然非常注重中華文化傳承。很多學員們周末要上中文學校,漢語要考到最高等級,很多同學成年可選國籍時,選擇了中國。在結營儀式的表演環節里,他們彈奏了中國傳統音樂《梁祝》,朗誦了自己創作的中文詩歌,還用中文表演了脫口秀,脫口秀里不乏中文語言環境里的梗和包袱。
談到中國,學員們都稱為“回國”,他們青春洋溢、陽光自信、多才多藝、獨立思考,他們展示出的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作為中華兒女的自豪感,讓我這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深受感動。
這次活動是一個“真心換真心”的過程,主辦方、志愿者對學員們的真誠付出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祖國、祖籍國的溫暖。
很多同學告訴我們,他們將這段“上海體驗”分享給家人朋友后,很多人問以后還有沒有這種活動,如何報名參加。許多同學在實習過后更加堅定了到中國發展的信心。
作為志愿者,我們積極踐行“民間外交生力軍”作用。在活動中,我們同樣開闊了視野、增進了才識。
與主辦方老師們的開會交流、頭腦風暴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工作方法,對于提高自身工作技能有很大幫助。同時,參與本次實習計劃,也增強了我在上海城市發展建設中的參與感,這種參與感會讓我們更加熱愛上海、愛護上海。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