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青評論:工會驛站上鎖、工人躺地休息?別讓民生工程成擺設
中午時間,工會驛站關著門,勞動者卻躺在驛站幾米外的地面上休息?據極目新聞報道,近日,有網友發視頻反映,山東省聊城市一專為環衛工、快遞員等戶外工作者建設的工會驛站裝了密碼鎖,導致勞動者中午時分無法進入。相關視頻顯示,工會驛站大門緊閉,門上貼的時間表顯示,工作時間為上午8點半到12點、下午2點半至6點。畫面還顯示,旁邊幾名工人睡在街邊劃有停車線的地上休息,形成明顯反差。
驛站門口的時間表和密碼鎖。 極目新聞 圖
對此,驛站屬地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表示:驛站門貼的時間表是指有志愿者在場的時間段。這個時間段內,戶外工作者可以直接進入驛站;而其他時間段沒有志愿者,有需要的勞動者可以下載工會App,注冊后隨時掃碼進入,注冊無任何門檻。針對網友反映的情況,該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正在連夜升級系統,下一步讓有需要的人可直接刷身份證進入。
工作人員的解釋或許有點“道理”,但從勞動者的視角看,驛站在運行時的諸多細節,的確存在管理上不夠完善之處。
比如,在缺乏宣傳導覽的情況下,門口貼的工作時間,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驛站開放時間。再加上午間大門緊閉,一些午休時想找個清涼地方休息的勞動者,便會望而卻步,索性在門口不遠處的地上躺下。志愿者不在的時間段,需要下載App后掃碼進入的規定,對很多基層勞動者來說,似乎也不夠便捷、友好。要知道,很多中老年勞動者根本不擅長智能手機的操作,下載App、注冊、掃碼等對年輕人很容易的操作,對他們來說則可能是“老大難”問題,這無形中增加了進入驛站的門檻。
近些年,全國各地工會積極推進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建設。不少工會驛站都配備了休息桌椅、醫藥箱、微波爐、充電器、空調、電視機等設施,保障戶外勞動者“吃飯有桌椅、渴了能喝水、熱了能乘涼、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輕傷能處理”,成為改善勞動者工作條件的重要民生工程。
然而,一些地方在落實上的不夠到位之處,則讓當地驛站存在成為名不副實的形象工程的風險。今年6月,《山西工人報》記者在調查時就發現,在一家工會驛站,報紙架上掛著的是今年2月的報紙,里面沒有一名休息的戶外勞動者,工作人員也不知所蹤;還有的單位將驛站和業務等待區合并在一起,記者問及工作人員驛站的相關情況時,得到的回答是“應該有吧”。
可見,戶外驛站的建成只是第一步,只有切實做好后續運營,才能讓勞動者真正感受到驛站的貼心和溫暖。
對此,最關鍵的是將管理視角轉化為服務視角,真正基于戶外勞動者的現實需求提供服務。就拿上述事件中的驛站來說,按志愿者是否在場張貼工作時間的做法,就并非以戶外勞動者為服務主體,忽略了他們的工作特殊性和個性化需求。很多基層勞動者忙碌了一上午后,午休時間恰恰才是他們需要到驛站歇歇腳、喝口水的高峰期。因此,對于志愿者的在崗時間,不宜機械地按“朝九晚六”等時間安排,還需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環衛工人、快遞員等戶外勞動者的現實需要,進行合理安排。
此外,在確保安全性和秩序的基礎上,盡量降低工會驛站的準入門檻,并通過張貼宣傳單、新媒體宣傳等多元形式,讓人們更了解驛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誤解,避免驛站“門難進”的問題。例如,要下載App掃碼才能進門的規定,就較為復雜繁瑣,后續不管是允許勞動者刷身份證直接進入,還是加強安保系統、增設志愿者進行引導,都有利于降低勞動者進門的心理負擔,輕松享受到驛站服務。
總之,愛心驛站不能成為“看上去很美”的擺設,讓運營方式更精細化、人性化貼合戶外勞動者的現實需求,才能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溫暖人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