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博東館屋頂花園開放:首展江南石供與海派盆景
上海博物館東館藉建設屋頂花園之機,巧妙構思,精心設計,將屋頂花園打造為一處藏幽居于鬧市的江南新古典園林——云林,這也是上海少有的一處空中園林庭院。
9月5日,借著上博新展“木石雙清:江南石供與海派盆景展”開幕,這處屋頂花園也正式揭開神秘面紗。園林中,遍布陳列的古石供、名石新供、海派盆景等展品也與古典園林的展陳空間相得益彰,為東館剛剛開放的江南造物館和屋頂花園添上雅意盎然的盛裝。
展覽現場 上海博物館東館屋頂花園
穿過上博東館四樓的江南造物常設展廳,沿著扶梯可通往五樓的屋頂花園,從電梯下來,穿過過道廳,眼前是豁然開朗的一處露天的、樹石環繞的新景致,一處藏幽居于鬧市的江南新古典園林——云林。云林的構建借助疊山理水的手法,呈現江南園林的獨特意韻。園林中復仿了一組江南園林建筑,呈現出亭臺樓榭、山環水繞的意境。此處作為室內展廳在室外的延伸,也體現了博物館空間上的開放性。
展覽現場 上海博物館東館屋頂花園
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湯世芬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木石雙清:江南石供與海派盆景展”可以說是屋頂花園首次啟用,將古今名石與蔚然蒼翠的盆景并置,使二者在東館屋頂江南園林場景下珠聯璧合,日后這里的庭院空間還將舉辦各類與其調性相符合的展覽和相關公教活動,比如江南文人雅集,昆曲、評彈和古琴藝術等。
展覽現場 上海博物館東館屋頂花園
據館方介紹,園分東中西三區,園中置佳石三處:西園入口圓洞門東南側,設有古太湖石大立峰山子“匯云峰”,其旁六角小亭名“匯云”;西園西南角有方丈小園名“露香”,園中設須彌座靈璧石大山子“小云居峰”;中園西進院落北側有半亭名“枕藉”,亭中設五彩靈璧立峰山子“梯云峰”。在東館一層東側,另有靈璧石大山子“云居峰” 設于室外草坪上,與屋頂園中諸石上下呼應。
靈璧石大山子“小云居峰”
此次展覽位于上博東館屋頂花園的東園、中園以及江南造物館中庭,巧妙地將古今供石、海派盆景遍設其間,既與園林渾然天成,又形成一個流暢的展覽動線,使山林巖谷之趣溢然環堵之間,足以令觀眾流連忘返。
“從園林的審美角度出發,園林、賞石、盆景它是三位一體的藝術,而且它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要通過人工和天然造物的結合,來體現天人合一的這樣一種審美的追求,我們的這個展覽正是這樣一種文化價值觀的展現。”上海博物館工藝研究部施遠介紹說。
展覽現場 上海博物館東館屋頂花園
展覽現場 上海博物館東館屋頂花園
展覽分為“古石供”“名石新供”“海派盆景”“海上蘭室”四個主題。除了上博、西泠印社藏和私人收藏的一些傳世名石,還有來自上海市觀賞石協會提供的名石新供和上海植物園提供的海派盆景、山水蘭花組合等。
展覽現場 上海博物館江南造物館
“因為受展出條件所限,我們的古石展出數量比較有限,所以盡可能挑選了各個時代、各個石種的一些代表性的賞石,有靈璧石,菊花石、英石、太湖石,還有木化石等。”施遠介紹說。
嶗山綠石案供“小方壺”
古供石中,展出的嶗山綠石案供 “小方壺”是中國傳世文房供石里具有代表性的一件名品。石上有清代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揚州八怪”之一的高鳳翰命名并親手題刻的款識。 “小方壺”經錢鏡塘、王一平遞藏,書畫家、收藏家吳湖帆也對其鐘愛有加,為之在底座正面題寫文字,并專門為此石繪圖。
西泠印社藏靈璧石“水繪靈石”
展出的另一件西泠印社藏靈璧石“水繪靈石”也經眾多名家遞藏。這件靈璧石山子是近代金石書畫大家吳昌碩的舊藏,后經西泠印社時任社長沙孟海先生的慧眼識珠,最終入藏西泠印社,成為社中的“至寶”。而據石上銘文可知,石頭出自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冒辟疆的故園之中,因此,這塊石頭又有“水繪靈石”的別名。
木化石案供
展品中另一件私人藏古供石——木化石案供可說是與上海淵源頗深。木化石即是樹的化石,保留有樹木本身的形態與紋理,是傳統觀賞石中的特殊品種。據介紹,這件木化石案供底座上有清人沈炳垣的銘文,文中記述了他在上海得到此石,并于次年題銘的經過。沈炳垣長期在吳地為官,歷任上海、南匯、崇明知縣,這件古石供可說是一件與上海很有淵源的文物。
英石硯山“襄陽無語”
名石新供主題版塊展出了由上海市觀賞石協會提供的靈璧石“洞里乾坤”、 太湖石“洞天幽意”、 昆石“昆芝”、 英石“鐘靈毓秀”等名石,體現了中國賞石文化的源遠流長。
靈璧石“洞里乾坤”
施遠介紹,因為此前一批傳世文房供石的入藏,上博已逐漸發展成為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國傳統觀賞石藝術的重要平臺。不過盆景進入古代藝術類博物館進行展示這在此前則并不多見。作為此次展覽的主辦方之一,有著五十年歷史的上海植物園為此次展覽提供了眾多海派盆景名品以及特意為此次展覽的融合創新之作山水蘭花。上海植物園園長嚴巍稱這次展覽為他們的一次“跨界”嘗試。
展覽現場 上海博物館江南造物館
海派盆景是一個以上海命名的盆景藝術流派,分布范圍主要是在上海及其周圍各縣市,是集植物栽培學、植物形態學、植物生理學、園林景觀藝術和植物造型藝術于一體的傳統文化藝術分類。觀眾將在園林中看到五針松“水畔閑云”、 金葉五針松“飛云望月”、 黑松“靜觀”、 羅漢松“古韻悠長”、 羅漢松“古韻悠長”、 湖北梣“綠波東流”、 偃柏“村野鳥鳴”等盆景。
偃柏“村野鳥鳴”
五針松“水畔閑云”
錦松“風物長宜放眼量”
黑松“靜觀”
上海植物園園長嚴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海派盆景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是中國五大盆景流派中最年輕的一派,具有“師法自然,蒼古入畫”的海派風格。而此次他們特意結合展覽風格,將海派盆景和蘭花栽培技藝兩項上海市級非遺進行一次融合創新,創作了山水蘭花組合“秋水迎歸”這一作品。“一般的作品中,蘭花是蘭花,盆景是盆景,我們將海派盆景和蘭花栽培技藝進行融合創新,這在全國也是首創。”
山水蘭花組合“秋水迎歸”
“我們一直在探索中國傳統文化如何融合創新,”嚴巍希望,在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融合創新過程中,能夠用植物來體現上海城市文化特色。
上博當天還舉行了“婁國平先生藏古太湖石捐贈儀式”。如今被安置于上博東館屋頂花園“云林”西園入口圓洞門東南側的古太湖石大立峰山子“匯云峰”即為婁國平所捐。
古太湖石大立峰山子“匯云峰”
“我通過上博的施遠先生了解到東館屋頂花園將營造成為一處古典風格的江南園林,但是缺少合適的園林石,所以產生捐贈藏石的想法。”婁國平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他最終決定將這件古太湖石“匯云峰”捐贈出來,“中國古代的園林都要配上石頭,尤其江南地區以太湖石為主,他認為這樣稀少珍貴的古石陳放在博物館里才是最好的歸宿,才能真正體現其藝術和歷史價值,并得到更多人的欣賞。”
施遠告訴記者,這件太湖石的孔洞與背部等處人工修治手法具有較早的時代特征,是比較典型的明以前風格。藏家捐贈的是一塊有人文年代的古石,與博物館厚重的歷史人文底蘊相契,放在園林中相得益彰,也更能凸顯它的價值和意義。
展覽自2024年9月6日起向公眾免費開放,并持續至11月11日,展覽期間,部分展品將進行養護及輪換,請以展覽現場為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