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任伯年到莫迪里阿尼
任伯年的繪畫發軔于民間藝術,技法全面,山水、花鳥、人物等無一不能。他的學畫則從畫像開始,最早是受其父任鶴聲影響。任鶴聲早年是民間畫工“善畫,又善寫真術”,后“設臨街肆,且讀且賈”在蕭山開米店維持生計,因感到生活艱辛又沒有保障,便把“寫真術”傳授給兒子任伯年,以便其日后有手藝可以謀生。任伯年十來歲時,一次家中來客,坐了片刻就告辭了。父親回來問是誰來,他便拿起紙來,把來訪者畫出。父親看了,便知是誰了。這說明任伯年少年時就掌握了寫真畫技巧。
莫迪里阿尼Amedeo Modigliani出生于意大利,父親是商人,家境頗為富裕。對他影響最大的是母親,這位荷蘭哲學家后裔有著良好的教養,對他的藝術之路起著重要作用。自幼體弱多病的莫迪里阿尼常隨母親前往各地療養,總是與美術館、博物館等為伴,大師杰作成為他最重要的啟蒙恩師。18歲時,他進入佛羅倫薩美術學院,后轉入威尼斯美術學院。1906年,莫迪里阿尼來到巴黎,正式開啟藝術家的一生。
中國的“寫真術”并非我們想象中的“寫生”,是一種目識心記的“默寫法”,作為求生技藝的寫真術,是任伯年最初接受的美術教育。從小學習“寫真術”技法,無疑培養了任伯年極強的造型力和觀察力,為日后在人物畫的創作上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并逐步引導他走向了成為一名藝術家的道路。
任伯年-早年寫真作品
元代陶宗儀就提出畫“寫真術”要:“彼方叫嘯談語之間,本真性情發現,我則靜而求之,默識于心,閉目如在目前,放筆如在筆底。如果讓對象靜坐不動,目不斜視,必然矜持拘謹,感情個性不易表露。可見中國繪畫中“寫真術”的訓練方法一開始就已經跳出了“像”的范疇,著重于對人物情緒的描寫,而西方學院派的繪畫基礎—“素描”的教育至今仍停留在“像”的基礎上。莫迪前期的作品也是一樣,善于捕捉人物的面部特征,觀眾一看就知道描寫的對象是誰,但又感覺似像而非像,畫面也是以表達人物的情緒為主。
1907年,莫迪加入了巴黎大皇宮的秋季沙龍,開始對作品進行新的嘗試,這幅《保羅亞歷山大肖像》中除了面部,其余部分都被大面積的虛化了,在筆者看來這種“虛化”猶如任伯年筆下的“潑墨”,通過強烈的虛實對比,更為凸顯了人物的面部表情所傳遞出的情緒,這在莫迪的前期作品中非常多見。可見任伯年與莫迪早期的作品在對人物肖像畫的創作上所要表達的都是人物的“神似”。
莫迪·保羅亞歷山大肖像
任伯年-酸寒尉像
中國人物畫始于夏商,以服務于統治階級的需要為目的,到了周代強調禮法,連日常穿衣戴帽都賦予了各種意義,因此中國傳統人物畫的創作在觀念上受到傳統審美觀和道德觀的影響一直是“帶著鐐銬跳舞”,“帶著鐐銬跳舞”這是德國思想家,詩人歌德的著名觀點之一,寓意是有束縛不能自由發揮。任伯年也不例外,賣畫為生的他在觀念上不能隨心所欲但他并沒有停留在悲嘆之中,而是積極尋找技法上的突破,正如教育家錢夢龍所說“戴著鐐銬也要跳好舞”。
在任伯年的藝術道路上不得不提的是與中國最早的西方美術教育機構土山灣畫館的圖書館主任劉德齋的一段友情交往;劉德齋以畫油畫而聞名,曾傳授任伯年素描技法和透視學,畫人體模特,教他如何使用西洋顏料,并贈送3B鉛筆于任伯年,要知道當時的中國還沒有鉛筆,土山灣的出現使任伯年對西洋繪畫有了實踐性的了解,在繪畫觀念和技藝上無疑又打開了一扇窗。
任伯年的繪畫到了中后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他的人物畫繼承了明清以來的繪畫傳統,在筆墨上展露出靈動而自由的風采,從而不再是傳統規定下的筆墨刻畫,而是自我主觀的筆墨形式。他最具成就的是把中國的風俗畫從傳統中解放出來,提煉出概括的具有表現力的線條,賦予了民間繪畫以文人畫的格調,把中國人物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美學高度。鄭午昌在他的《中國畫學全史》中是這樣評價任伯年的:花卉喜學宋人雙鉤法,山水人物,無所不能,兼善白描傳神,一時刻集而冠以肖像,咸乞其添豪,無不逼肖。滬上聲譽赫然,與胡公壽并重。
[宋] 張擇端 - 風俗畫 《清明上河圖》(局部)
任伯年 - 光緒戌寅仲秋之吉
再看意大利的莫迪里阿尼,雖年少時家族破產但出生富貴的他骨子里仍保留著那股傲氣,不只是傲氣,而是一匹狂傲不羈沒有鐐銬的野馬,22歲的他只身前往藝術之都巴黎,沒有多少人懂他的畫。他也完全不懂如何與方方面面重要人物,如評論家、策展人和收藏家打交道。對那些并不了解他藝術的有錢人,往往不以為然,甚至當面取笑和拒絕。能賣掉的畫非常有限。他貧窮多病,狂傲自負的外表下,隱藏著懷才不遇的自卑與絕望,靠酒精和毒品麻痹自己,但就算畫賣不出去他也一直堅守自己的繪畫理念。1909年到1914年,他發現了非洲雕像中原始簡化的美,這些異國的雕像讓他有章可循,莫迪里阿尼將這種簡化又夸張的手法運用于畫作,形成符號化的人物造型,又下意識地把素描輪廓線凸顯于畫面,線條與漸變形成的具有體量的色彩相融合,使作品整體呈現出一種游離于平面與立體之間的感覺。
莫迪 - 藝術家的妻子
任伯年 - 仕女圖(局部)
莫迪生命的最后五年是他創作的爆發期,后期作品完全拋棄了對人物情感的挖掘,他將這項內容清除掉,把人物對象從具體的環境、時間甚至現實中抽離了出來。面部特征被面具化了,觀者一看就知道是莫迪的作品,卻未必知道畫的是誰,模特成了一個被剝去了全部特征和心理活動的人像符號,這種符號化的表象在中國傳統審美觀中形成的仕女形象又何嘗不是呢?只是中國畫中的仕女多了雙能洞察心靈的眼睛。盡管莫迪很多作品中不畫眼睛,就連他的自畫像也沒有眼睛,然而你卻無法忽略畫作中的眼睛,莫迪曾說:當我了解你的靈魂時,我會畫你的眼睛。把繪畫上升到哲學的范疇這或許是他出生于貴族,荷蘭哲學家后裔的母親帶給他的。從傳統中國文人畫的審美哲學出發這是莫迪想要呈現給我們的“留白”之處。在這里傳遞出來的是畫面中靈魂和內心的氣口。清代書畫家笪重光說:“空本難圖,實景清而空景現。神無可繪,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畫處多屬贅疣。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莫迪生前一直拒絕被定義流派,因為莫迪只有一個。
莫迪·里阿尼 - 珍妮赫布特尼肖像
任伯年 - 仕女圖
兩位大師都有一位大師級摯友。任伯年比吳昌碩大4歲,任伯年既是吳昌碩的老師,也是吳昌碩的友人,他曾對初學繪畫的吳昌碩說:“子工書,不妨以篆籀寫花,草書作干,變化貫通,不難其奧訣也。”吳昌碩沒有辜負他這位老師的良苦用心,終成一代金石書畫大師。他曾這樣評價任伯年:“名滿天下,余曾親見其作畫,落筆如飛,神在個中。”浙江省博物館藏有任伯年《酸寒尉像》軸,寫吳昌碩著官衣立像,極其傳神。
莫迪比畢加索小3歲,畢加索稱霸巴黎藝界,但是不羈的莫迪從來不服他,有時還故意挑釁,氣得畢加索直呼莫迪是“一個瘋狂的意大利混蛋”。但是隨著彼此的深入了解,畢加索越來越欣賞莫迪的才華。畢加索甚至還在大雪紛飛中參加了莫迪的葬禮,墓碑上鐫刻著:“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不走運的畫家在榮耀即將降臨之際被死神召去。”畢加索晚年在病榻上時,嘴里仍念著莫迪的名字。也許這個名字對畢加索來說,意味著激蕩的青春與才情。
莫迪 - 桃紅色上衣的女子
任伯年 - 仕女圖
任伯年出生于1840年,莫迪里阿尼出生于1884年,拿現在的話說任伯年與莫迪里阿尼都是19世紀的“職業畫家”,都從兒時起學畫且又都喜雕塑,任伯年在23歲時與父親任鶴聲逃難途中;驚恐不安,饑寒交迫,不幸染上肺病,父親也遇難。雙重打擊之下,使他身心受到嚴重傷害。靠賣畫為生,時而以鴉片鎮痛肺部,逐染上毒癮。55歲因巨額財產被騙,不勝其苦,臥病哀悲。1895年11月4日(公歷12月19日)病逝于上海。莫迪里阿尼自幼體弱多病,成年后懷才不遇,窮困潦倒,患有嚴重的精神疾患,最終因毒癮而病逝于1920年1月。任伯年享年55歲,而莫迪則更短,享年36歲,真是可悲可嘆。但他們在各自的藝術道路上都應了莫迪生前的那句話“短暫而完美的一生”。
任伯年雕塑 - 任淞云小像
莫迪雕塑 - 女人頭像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