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懂點心理學·開學特輯|有一種習慣,對解決問題沒什么好處
尹琳
字號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一種習慣,就是遇到麻煩和問題,總想找一個解釋的原因,或者問一個問題:這到底是誰的錯?
我發現周圍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傾向,我自己也不例外。好像只有這方面想通了,我才會對這個問題有一種確定感。
不過,這種心態對解決孩子遇到的問題用處不大。為什么呢?
就拿孩子叛逆來說,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是孩子天生的氣質,是我們之間的依戀關系,是整個社會的教育壓力,是手機網絡,還是其它一些原因?可能這個問題會一直在我們腦子里盤旋,但是除非像科學家一樣去做觀察,否則結論很容易片面、不準。
其實就算是科學家,他們對尋找原因的態度這一百年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過去習慣的是線性思維,因為A這個原因導致了B這個結果的出現,只要找到A就能避免B。后來科學家發現,除了某些特別明確的因果關系外,線性思維是沒有辦法解釋很多事情的,相反,各種原因都可能在這件事情上扮演角色,甚至相互作用、因果循環。這幾年還有人提出了量子思維、量子糾纏,你看,解釋復雜的問題真的沒有那么簡單。
不停地找原因看上去好像是為了解決問題,其實是在浪費我們解決問題的時間。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我們認為這是某個人的錯誤導致的,這就容易陷入責怪、歸罪的游戲里。
責怪別人可以讓我們站在道德的高地上自嗨,被責怪讓我們陷入情緒的洼地,而自我責怪還會讓我們的腳伸進情緒的沼澤地,拔都拔不出來。
這不是任何人的錯,遇到成長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多說幾遍:這不是任何人的錯。
這樣說不是為了逃避責任,相反,是輕裝上陣,把力氣用來承擔責任,發揮腦力上,思考我們想要的是什么,孩子成長需要我們做些什么。
責任編輯:楊潔
圖片編輯:張穎
校對:姚易琪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澎湃矩陣
新聞報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