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追星?或許我想成為更好的自己
原創 孫一文 王穎竹 上海精神衛生飄揚的綠絲帶
?
飯圈文化、應援打榜、刷量控評、粉絲經濟……近年來,追星成了一種流行文化,也成了部分青少年熱衷的“事業”,關于青少年非理性追星的行為多有報道,持續引發社會關注。
追星行為,既蘊含了成長的契機,也潛藏著迷失的風險。它滿足了青春期孩子(腦科學最新研究指出,青春期的跨越時間從10歲至25歲,部分個體甚至可到30歲)對自我認同、歸屬感和榜樣等需求,促進了他們的社交互動和自我激勵。然而,過度追星也會導致青少年忽視現實生活,影響其成長發展。因此,理解追星背后的心理需求,關注極端追星行為隱藏的心理痛苦,學會健康追星是個體能夠更好地成為自己的關鍵。
?
?
Part01.
追星,是一場心靈成長的盛宴
讓人擔憂的追星行為,多發生在青春期這一特殊階段。青春期的少年會經歷2個至關重要的轉變:大腦逐漸發育成熟以及從依賴到獨立的過渡。這一過程中,青少年會經歷四種典型的心理“不適”:從關注自我身體,到渴望與父母拉開距離,再到尋找新的社交對象,最后對自我身份進行深刻探索。在這一連串的成長轉變中,追星行為作為一種獨特且重要的表達方式應運而生。
追星其實并非是盲目或膚淺的娛樂行為,而是青少年在青春期實現自我成長與認同的重要途徑,仿佛是一場心靈的成長盛宴,他們收獲的不僅僅是歡樂和滿足,更是一系列珍貴的成長體驗。
首先,青春期是一個尋求自我認同與獨特性的時期,他們渴望與眾不同,卻又害怕過于顯眼。追星行為就恰如其分提供了這樣的心理慰藉,讓他們在尋找獨特自我時保持一定隱私與自由。青少年在偶像身上看到或渴望自己擁有的特質,這種認同讓他們感到被理解和接納。青少年將自我投射于偶像,共享其榮耀與蛻變,所以追星的過程實則也是在追尋自我。
其次,青春期對異性產生好奇與好感是成長的自然本能。這些能力需逐步成長,而非一蹴而就。在青春期這個戀愛的啟蒙階段,少年將異性憧憬投射于偶像,體驗純粹情感,實則在安全范圍內預演戀愛,滿足情感需求和戀愛憧憬,也是在為未來戀愛鋪路。
再次,追星行為過程也會伴隨個體獨特的個性與價值觀的表達,是青少年的成長宣告:“我不是孩子了,我有個人的見解”,“我想要平等地尊重”,“我的偶像堅韌進取,帶給我榜樣的力量”,青少年可以從偶像的成功中汲取力量和啟示,逐步豐盈自己的成長畫像。
此外,追星過程中,青少年可以暫時忘記煩惱和壓力,享受這份純粹的快樂;也可以和志同道合的粉絲一起分享喜悅、分擔痛苦,共同為偶像加油助威,強化同伴歸屬感;還可以通過創作來表達對偶像的喜愛和支持,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創造力,收獲成就感。
?
?
?
Part02.
當心!追星之路會有“甜蜜陷阱”
雖然追星會為青少年帶來積極的影響,但我們也必須正視其潛在的負面影響。這些“隱患”會阻礙青少年的正常發展。因此,清醒認識追星中的“隱患”,避免陷入“甜蜜陷阱”。
01.
浪費時間與精力。過度追星會占據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青少年可能會學業受損并引發家庭矛盾。
02.
投入過多金錢。部分青少年可能會為了購買偶像的周邊產品、參加偶像的活動或支持偶像的事業而花費大量的金錢。這種不理智的消費行為不僅會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還可能讓青少年陷入財務困境。
03.
沉迷于虛擬世界。過度關注偶像在社交媒體上的動態,忽視了現實生活中的交流和互動,這種過度依賴虛擬世界的行為會影響社交能力和身心健康。
04.
粉絲沖突和網絡暴力。一些粉絲會因為對偶像的過度熱愛而對其他粉絲或偶像產生攻擊性行為。這種不理智的行為可能引發網絡暴力事件,也會傷害少年的身心健康。
Part03.
正確追星,少年才能更加靠近光芒!
?
?
1. 適度追尋但不過度模仿,構建適合成長的行為方式
少年求學成長之路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如果你因為盲目追星而荒廢自己的學業,傷害自己的身體,無底線模仿為了影視效果而“偏離”的行為,如看個古惑仔就去學著紋身,為了所謂的高顏值去整形,為了追星背負債務傾家蕩產等等,那這肯定也是你的偶像不愿意看到的,也將會在未來的時候會遭遇因為錯誤行為所帶來的成長代價,可能會后悔、遺憾……卻追悔莫及。但是如果我們嘗試用心中那個持續努力、堅韌不拔、成功版的“自己”,來汲取成長的正能量,勇敢追夢,激勵自己不斷前行,你的偶像定會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少年,祝愿你與你的偶像在更高處相見!
?
?
2. 合理認同但不全盤接受,學會擁有自己的判斷力
潔白無瑕的云彩也有被污染、變灰、變黑的時候;再優秀的偶像也是人,不可能完美無缺。因此,在追星道路上,我們不應該因為喜歡一個偶像,就盲目接受他的一切行為,認同他的一切觀點,欣賞他的所有價值觀,而對于不喜歡的偶像,就通盤否定和排斥,這種非黑即白的思維方式會讓我們失去理性和判斷力。只有視通八方,才會啟智潤心,才能全面辯證地看待問題、覺察問題、評判問題、思考問題、應對問題。
?
Part04.
理智“出手”,父母善用成長“引路人”
感同身受追星帶給孩子的“快感”,
以開放態度接納合理的追星行為
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追星行為某種程度上的確為孩子帶去了快樂與喜悅。作為父母,在發現孩子有追星行為且比較正常時,可以先保持一顆好奇心,有機會與孩子坐下來,坦誠地交流。聽聽孩子跟你分享為何對偶像情有獨鐘,哪些特質和作品打動了ta,對ta有哪些積極影響。并借機與孩子和你分享一些日常不知道或者不愿意分享的事情,為親子溝通打開一扇新的大門。也許你會發現,哎呀,原來我的孩子也是很有思想,很厲害的嘛!
面對極端追星行為,
先處理情緒,冷靜應對
當您發現孩子展現出對某位明星的過度熱愛與追捧時,請先稍稍冷靜,不要過于焦慮和擔憂,也不要著急打壓和叫停,也無須對明星咬牙切齒、痛恨不已。請記住,這些極端行為并不是明星或追星本身的問題,它們更像是孩子內心問題的一種外化和展現,只有當我們找到這些真正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去幫助孩子時,孩子的極端追星行為才會緩解消失。就如同發燒只是身體內部問題的表象,只有當找到發燒的根源并進行治療時,體溫才會恢復正常。
了解追星背后的“故事”,
再解決問題,對癥下藥
如果孩子出現極端追星行為,作為家長,不應該僅僅關注于他們該不該追星,而應該深入探究背后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秉承“不粗暴干涉,也不放任忽視”的態度,既賦予孩子成長過程中自主決策的權利,也能夠承擔在矛盾迷茫時給與孩子關懷支持的責任,與孩子一起尋找背后的難題,度過難關。比如:孩子在生活中是否遭遇了過多的挫???他們是否在人際交往上遇到了困難?家庭環境是否給他們帶來了壓力?或者其他需要關注的異常心理現象?以關心、關懷去覺察孩子背后的困境,和孩子一起思考解決辦法。
咨詢師的話:
青春期的少年處在一個心理需求多元且旺盛的階段,考取好大學、找到好工作非常重要,社交、戀愛和群體歸屬等需求也非常重要。人的心理和生涯發展階段具有不可逆性,若在特定成長階段未能及時滿足這些需求,雖然未來仍有彌補的可能,但往往需要付出數倍甚至數十倍的代價。
追星行為就像是孩子發出的成長信號,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引導青少年保持理性、健康地追星!家長可以用更加開放和理解的心態看待追星現象,在尊重、理解追星行為的基礎上,正確引導孩子借助榜樣正向力量,鼓勵他們勇敢翱翔,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