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邊疆黨旗紅丨旅游小城滿洲里,如何通過種水果穩邊富民
8月底的滿洲里秋風習習,綠草茵茵。盡管暑期旅游熱已接近尾聲,滿洲里國門景區依舊有絡繹不絕的游客拍照打卡游玩。
內蒙古自治區的滿洲里市,西臨蒙古國,北接俄羅斯,是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城市,也是一個旅游城市。
滿洲里市委宣傳部提供的數據顯示,這個常住人口為12.72萬人的城市,旅游直接從業人員近萬人,帶動相關就業6萬余人。2024年1月至7月份,全市接待游客428.59萬人次,同比增長22.64%。其中出入境旅游人數45.29萬人次,同比增長103.59%。
2023年,滿洲里市地區生產總值110.89億元,增長6.8%,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8:11.6:86.6。通過這組數據可以看到,第一產業農業占滿洲里經濟總量的比重很小。
澎湃新聞日前在滿洲里市采訪了解到,農業產業占比雖小,卻在穩邊富民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滿洲里新開河鎮有一個緊挨著中俄邊境的二卡社區,近年來在社區黨支部的帶動下,社區居民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發展種植業增加收入,守邊興邊,為祖國守好了“東大門”。
8月的滿洲里國門景區,游人絡繹不絕。澎湃新聞記者 高宇婷 圖
緊鄰俄羅斯的農業社區
“卡倫”是滿語,意為崗哨。光緒三十四年,呼倫貝爾副都統宋小濂在邊疆地區設置了二十一個卡倫,其中第二卡倫簡稱“二卡”,當年的第二卡倫就在今天的二卡社區轄區內,這也是二卡社區名字的由來。
二卡社區也是內蒙古自治區距離邊境最近的一個農業社區,有戶籍人口898人。2006年二卡社區成立后,當地的村民變居民,但他們的主要生產生活方式并沒有變化,依舊是種地為生。
“到了二卡社區,看到的都是綠油油的菜地、溫室大棚,我們二卡和城里的社區不一樣的。”二卡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胡亞軍介紹,最近十多年里,二卡社區黨支部帶領當地居民建設冷棚、暖棚等設施農業,努力探索“南果北種”“南菜北種”技術,增加居民收入。
十多年前,二卡社區居民徐曉艷看到街上有人賣草莓,自己也想試著種種。最初她租了一棟別人的暖棚試種,“頭一年做得還可以,第二年發的(草莓)苗子不適合咱這,有一年就沒種成功,剩下都成功了。”徐曉艷總結這十多年來的草莓種植經歷時講道。
再后來種植草莓收益可觀,又趕上政策好,居民建設暖棚、冷棚,國家給予相應補貼,于是徐曉艷投入了20余萬元建設了一棟占地面積1畝的暖棚,獲得國家補貼10萬元。
現在,徐曉艷的暖棚里一半種著草莓、一半種著葡萄。草莓苗剛剛種下約有10日,采摘期是11月中下旬至來年6月。價格則按照季節來算,80元至40元不等。
二卡社區居民徐曉艷介紹暖棚里的葡萄、草莓種植情況。澎湃新聞記者 高宇婷 圖
葡萄正值采摘期,徐曉艷暖棚里的葡萄架上掛著大串的紫色玫瑰香葡萄,采摘價每斤30元。每年到她家里采摘的回頭客也有不少,一年下來一棟暖棚的毛收入有十多萬元。最關鍵的是,這一棟暖棚徐曉艷一個人就能打理得過來。
徐曉艷家幾乎是整個二卡社區里第一個開始種植草莓的人。自此之后,社區黨支部也加大宣傳,推廣設施農業。
胡亞軍回憶,2007年左右,二卡社區居民建設一個冷棚國家補貼1萬元。到2016年左右,社區居民建設一棟暖棚國家補貼10萬元。起初居民對種水果、蔬菜,以及建暖棚等并不是很積極,后來有徐曉艷這樣種草莓成功的例子,二卡社區的居民也逐漸種起了草莓。再加上社區黨支部的聯系和宣傳,居民種香瓜、西瓜、哈密瓜、櫻桃、葡萄等水果的也越來越多了。
新開河鎮一位干部告訴澎湃新聞,整個滿洲里的農業種植面積并不大,不論是發展農業產業為居民增收,還是為穩邊、興邊、富邊,當地黨員干部都盡可能為百姓積極申請相應補貼。
二卡社區轄區面積155平方公里,可以種植的土地不算多,僅2400余畝。如今,二卡社區有800多個棚,其中暖棚有160個(約160畝)。農業種植已經成為二卡社區70%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也因為二卡社區居民勤于鉆研種植技術,居民人均純收入已從此前的8000元增長至2023年的3.33萬元。
2023年,二卡社區黨支部書記胡亞軍聯合轄區民警拍攝短視頻宣傳二卡葡萄。受訪者供圖
二卡社區里的暖心服務
二卡社區緊挨著俄羅斯聯邦赤塔州后貝加爾斯克區阿巴該圖鎮,轄區陸地邊境線西起58號界碑,東至69號界碑,全長15.18公里,水上交通線5.34公里。
二卡濕地景區里的71號水上界碑。澎湃新聞記者 高宇婷 圖
如今,二卡社區黨支部依托軍警民聯防組織,構建了陸上水域為一體的綜合聯防體系。二卡社區里還有13名居民被選為陸地邊境線護邊員,定期巡護二卡社區的15.18公里陸上邊境線。胡亞軍告訴澎湃新聞,護邊員不僅要身體素質過關,最好是家里的農田也在距離邊境線較近的位置。
今年50歲的高俊杰就是二卡社區的一名護邊員,每周最少要巡邏兩次。巡邊護邊每個月僅發600元,高俊杰還是主動報名,他覺得自己時間充裕,完全可以勝任這一工作。
高俊杰非常勤奮,他家里種有玉米、土豆等作物。每天早晨5點,高俊杰還會早起趕早市,“賣得好的時候一天能賣100多塊錢。”
二卡社區在市區道南天橋早市里有固定攤位,每天幾乎都有百十名二卡的居民在這里趕早市賣菜,他們不用繳納攤位費,只需要交衛生費即可。
胡亞軍說,新開河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恰好是二卡社區轄區的黨員。也正是這名二卡社區的黨員,幫助二卡居民聯系到這個免除攤位費的早市點位,讓二卡社區田間地頭的蔬菜直達市民飯桌。
二卡社區黨支部、黨員不僅在居民增收、穩邊興邊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澎湃新聞了解到,在豐富社區的文化活動方面,二卡社區也做了很多努力。
近年來,幾乎每逢佳節二卡社區就會搞些活動。
胡亞軍告訴澎湃新聞,社區在2006年剛成立時,居民沒事不太愿意到社區來,對社區工作也不太認可,搞活動居民也不愿意參加,需要給居民買些禮品,大家才愿意來。
農民豐收節二卡社區舉辦的變裝走秀活動,居民參與熱情很高。 二卡社區供圖
后來社區黨支部慢慢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情,居民才有所改變。元宵節做花燈、吃元宵,三八婦女節插花,端午節包粽子,七夕做戒指、為金婚銀婚老人拍婚紗照,中秋節做月餅,重陽節為老人剪頭發、吃長壽蛋糕……每年社區開展的活動內容不一,但是年年佳節社區都有活動。
2023年重陽節,二卡社區邀請理發師為老人剪頭發,給老人吃長壽蛋糕。 二卡社區供圖
再比如今年母親節,二卡社區為轄區內的一位貧困母親送去了一大束鮮花。這位母親幾乎是人生中第一次收到鮮花,非常感動。
社區的工作實實在在,居民也越來越認可社區工作,再逢社區搞活動,參加的居民也越來越多了。“總之現在二卡老百姓很愿意參加社區的各項活動,也愿意在活動中展現自己,唱二人轉、自編快板兒表演節目。”胡亞軍說,現在二卡社區里還有秧歌隊、舞蹈隊、鑼鼓隊、廣場舞隊、辣媽走秀隊、鄉村二人轉隊、快板說唱隊等多個文藝小隊。
胡亞軍告訴澎湃新聞,她想在社區崗位上的時候盡量讓大家體驗不同節日帶來的歡樂。每到佳節,城里會有很多熱鬧的活動,而二卡比較偏遠,只有社區組織活動,把活動搞好了、搞得熱鬧了,邊疆的居民才能更有文化歸屬感,增加文化自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