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
研究發現:長江源區的崗隴加瑪冰川的消融速率顯著加快
在全球變暖加劇的背景下,冰川破碎化和差異消融形成的復雜冰面地形,給傳統的冰川觀測方法(如冰川物質平衡的花桿測量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近日,澎湃新聞從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處了解到,冰凍圈科學與凍土工程重點實驗室康世昌研究團隊依托唐古拉冰凍圈與環境西藏自治區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采用先進的地面三維激光掃描(TLS)技術,對長江源區的崗隴加瑪冰川進行了5年的監測研究。

不同時間尺度下的崗隴加瑪冰川下游冰面變化狀況
該研究通過運用Multiscale Model to Model Cloud Comparison(M3C2)算法,以厘米級精度對崗隴加瑪冰川下游的變化進行了全面刻畫。結合花桿觀測數據與降水記錄,研究團隊成功重建了該冰川的物質平衡序列。
研究結果顯示,2017年至2022年間,崗隴加瑪冰川的消融速率顯著加快。冰川末端總計變薄13.305米,非夏季消融量占全年冰量損失的約28%,而夏季的消融速率則比其他季節高出2.6到4倍。此外,冰面河道與湖泊的演變也是冰川局部融化和崩塌的重要影響因素。觀測期間崗隴加瑪冰川的總物質負平衡達到了2.58米水當量,物質平衡線在海拔5800米左右。

點云剖面視角下的冰面河道及冰面湖泊的分布與演化
該研究凸顯了TLS技術在冰川觀測中的巨大潛力,展示了其在捕捉冰川變化細節方面的獨特優勢。通過精細刻畫冰川表面特征,TLS技術顯著提升了對冰川動力學的理解。這一成果對未來冰川變化預估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研究團隊表示,未來將繼續探索如何利用點云數據定量化冰川運動,并精準分割冰川運動與物質平衡。此外,今后如何將TLS技術與無人機監測(如UAV-SfM等)遙感數據相結合,以獲取更全面的高分辨率冰川變化數據,也將是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
該成果以An evaluation of TLS-based glacier change assessment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為題,發表在《國際數字地球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上,西北研究院博士生薛雨昂為論文第一作者,何曉波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項目、西藏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水利部重大科技項目以及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共同資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