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8世紀初日本人的平均壽命超過30歲嗎?
美濃國和九州地區戶籍中所描述的村莊,反映出農民生活的各個方面,這些人口動態統計數據為8世紀初的日本狀況提供了概括性說明。關于我的研究結果的有效性,可以在以下三方面得到證實。
其一,人口預期平均壽命與歐洲中世紀和日本德川幕府時期的人口平均壽命的推算數字相吻合。初看上去,28歲至33歲的平均壽命值似乎低得驚人,然而,根據哈利·米斯基明的研究,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口平均壽命在30歲至35歲之間。歐洲8世紀的人口平均壽命,可能等同或低于米斯基明對文藝復興時代的估算數值。蘇珊·漢利已將德川幕府時期大約40年間的人口平均壽命情況制成表格,該表格反映出,在近代時期,日本人口的平均壽命有了逐步提升。
其二,嬰兒死亡率很高。一項土地所有制變化的研究對此結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根據虎尾俊哉的研究,持統天皇在位期間,日本朝廷于690年首次試行國家班田制度?;⑽部≡照J為,依照690年的班田制規定,所有農民自出生之日起便被班授稻田。702年,《大寶律令》增加了一項限制條款:虛歲5歲及5歲以下的嬰兒,無權持有土地。河內詳輔主張,《大寶律令》之所以增加了限制條款,其原因是,按照690年的班田制度規定,許多新出生的受田人在受田后不久便夭折了,當地官吏隨后不得不收回所班授的新田,并將其班授給其他人。近來,虎尾俊哉對河內詳輔的觀點表示贊同,因為河內詳輔強調,在土地制度改革中,嬰兒的死亡率起到了一定作用。
其三,8世紀初,人口增長非常迅猛。關于人口增長的首個文書證據出現于715年,當時,奈良朝廷改革了地方行政機構,將行政村的戶數由50戶提高到100戶或150戶。根據岸俊男的研究,促使朝廷出臺該決策的一個主導因素是農村人口的快速增加。然而,人們很難相信人口增加是715年改革的唯一動因。實際上,人口的高速增長無法解釋由這次改革促成的所有新戶和新村出現的原因,然而,岸俊男引證了自702年以來各年的人口增長數據,并將其作為新法令出臺的一個重要動因,就這方面而言,岸俊男可能是正確的。
我們發現了723年人口增長的更多信息。《續日本紀》中包含下述公告:近年來,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田地已不堪重負。本府懇請元正天皇采取措施,鼓勵帝國農民開墾更多田地。
同年,朝廷對受田人資格做了一項修改。《大寶律令》曾規定,6歲及6歲以上的奴婢享有稻田班受權。723年,年齡限制提高至6歲至12歲。依照官本救的觀點,提高年齡資格限制的決定因素乃是農村人口激增,致使稻田的余量不足、平民的受田量都很少,奴婢的就更少了。
729年,朝廷出臺了另一項措施,來處理由于農村人口激增所造成的問題:
本年度,按《田令》班田及收回田地的政策已無法適應現實,因而本府請求批準收回一切土地并按新標準重新班田。
729年的法令是在許多力量因素共同影響之下促成的,其中包括朝廷的政治陰謀。然而,立法者一定考慮到了農村人口激增的問題,人口的激增造成了耕地的細碎化。通過調整農村人口的土地持有模式,地方官吏能夠加強耕地管理,并能給新受田人提供生存空間。
甚至在702年,農村人口過多的端倪便已顯露出來。想一想半布里居民的慘狀,便可略知一二。該居民區坐落于岐阜縣的一個小盆地之中,周圍群山環抱。在重建了半布里當年的景觀后,彌永貞三斷言,大約有120町(360英畝)的土地可能被改造成了稻田。然而,依照律令規定,應班授給半布里居民150余町土地。隨著半布里人口的增長,土地短缺的問題變得尤為突出。該村人口年增長率達到1%,與對半布里的男女居民統計出的夸大數據相比,這個數據更為實際;按照這一增長速度,在短短30年間,半布里的人口增加了1/3以上。農民除了從事稻作農業,還須有其他的謀生方式,然而,這些謀生方式自有其局限性。顯然,8世紀初,人口激增狀況不可能無限期持續下去。
(本文摘自《早期日本的人口、疾病與土地》,[美]威廉·韋恩·法里斯著,劉俊池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