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起底研學游②丨研學游的利潤有多高?已有地方發布研學承辦機構“白名單”
暑期以來,研學市場的熱度高居不下。一方面,研學游能夠豐富學生在這個超長假期中的學習娛樂生活;另一方面,對于沒有“超長”假期也無人幫助的家長而言,研學游是能夠將“無處安放”的孩子安排好的最佳方式之一。
不過,隨著各類機構、旅行社等相關平臺的入場,尚未受到嚴格監管、缺乏統一標準規范的研學游市場也亂象頻出,無論是“走馬觀花式”的拍照打卡,或是收了高昂的團隊費卻僅僅去一些免費的文博館、高校參觀。那么,研學游都是“割韭菜”嗎?研學游到底值不值?澎湃新聞(www.6773257.com)采訪了包括學生家長、研學機構負責人、暑托機構負責人、在線旅游平臺相關人士、旅游行業研究人士等,試圖分析研學市場亂象產生的原因、探討研學游市場該如何規范。
企查查數據顯示,國內現存研學相關企業約3.49萬家,從注冊趨勢來看,2018年研學熱度初現,注冊量猛增101.69%達6321家。2019年依然保持高熱度增長,注冊量首次破萬,達1.26萬家,同比增長99.29%。2020-2022年注冊量接連回落。2023年全年注冊相關企業2974家,同比增長76.81%。今年前7個月已注冊1722家,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從區域來看,湖南省現存5052家研學相關企業,居全國首位。廣東省、山東省分別現存3789家、3437家,不相上下,分居第二、三。此后是江蘇省、安徽省、河南省等。
究竟是什么讓機構們趨之若鶩,研學游的價格真的高得離譜嗎?其利潤又到底有多少?
“月入一萬不夠研學7天”
“研學”的項目越來越多,質疑也越來越多。
有網友表示:“我去年帶孩子在桂林旅居過暑假,就看見大榕樹景區外一群研學的小朋友和那個地標石頭合了個影就撤了,連景區門都沒進。”
還有自稱“前研學從業者”的網友表示:“我可以負責地說,市場上絕大多數機構都不曾踩線,同時也沒有自己的線路,都是照扒(搬)地接的線路,一點自己的想法都沒有,以次充好比比皆是。”
在投訴平臺上,也有用戶對“貨不對板”的研學產品發起投訴退款。
8月22日,有用戶在投訴平臺發起投訴稱,7月花費14698元報名的研學團已經結束,但“高品質的研學內容變得很粗糙,入住的酒店與當時承諾的相差甚遠,房間中出現了蟲子等一系列生物,衛生狀況堪憂……”該用戶表示,回來后向反饋人員提出退還研學費用2000作為補償,“待我提出補償后,不予理睬,現在就酒店問題,研學課程問題,還有資質無合同、無發票問題進行投訴,望受理,謝謝。”
澎湃新聞注意到,該投訴已經平臺審核通過,但截至目前并未和商家匹配成功,投訴尚無進展。
更多的則是關于研學游價格的討論。
在社交平臺上,諸如“月入一萬不夠研學7天”、“研學游變‘到此一游’”、“比普通旅游團貴兩三倍”等吐槽屢上熱搜。
澎湃新聞搜索發現,不少國內一日游的研學團價格都在700元以上,出境游產品則都超過五位數。
有在讀學生曬出自己學校組織的暑期夏令營的價格表顯示,3天2晚的活動價格皆在人均2000元以內;4晚以上的產品價格在3580元/人至5680元/人不等;6天5晚的新加坡夏令營價格為13980元/人。
研學游為什么這么貴?研學游的價格是如何構成的?
某位經常組織高校探訪研學活動的負責人徐老師表示,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自己的晚托機構組織免費的周末高校探訪研學活動,每個月都能組織一兩次,一次20個孩子左右,活動價格免費,家長平攤大巴和午飯的費用即可,一個人六七十元。
在徐老師看來,高校研學一日營的成本不高:“除了交通午飯之外,主要成本就是大學里負責接待的老師的費用。老師會按照研學手冊上的內容進行講解,比如說我們剛去的同濟大學,研二的學生作為小老師給孩子介紹同濟的歷史,現在設置有哪些系院專業。中午她帶我們感受下大學食堂。下午呢,就是在一個教學樓的教室里上課,同濟特色是建筑嘛,那就圍繞著這個建筑——力學原理、屬于什么工藝,給孩子們普及下知識。如果去中醫藥大學,就了解中醫方面的知識,急救知識;華東政法大學就模擬法庭。”
徐老師也組織過收費的研習營,如收費399元的上海天文館的一日營。
“說實話,我只組織了幾期上海天文館的一日營,就稍微賺了一點利潤,合作機構根據人頭分我利潤,這個很省心的,我就組織學生啥也不用管。后面我還想談下給暑托、晚托的老學生組織一次免費的。”徐老師直言,“現在很多機構都在開展研學,就是把家長的需求擴大嘛。我現在做研學還比較偏向公益性,找貼近我們機構的活動,是想為我的晚托引流。”
至于跨省市的研學,徐老師也有自己的想法,“國內很多一個人八九千元的研學活動,是不包括大交通的,這里的利潤就很可觀。通常兩個孩子一個標間,有些景點的費用是非常低的,甚至免費。”不過,徐老師也認為研學并不是個穩賺不賠的項目,“一個是安全,帶出去的孩子不能有事,雖然都會買保險,但是孩子對每個家庭都太重要了。另外一個就是前期的探路,各個環節要打通好。跟我合作的這個機構,去年設計了一條東北的路線,不含大交通,一個人7900元,最后收入差不多和成本拉平,沒有賺什么錢。”
研學機構的利潤有多高?
但更多的研學機構,看起來似乎“利潤豐厚”。
一位在南京從事研學旅行五六年的機構負責人表示,“一年營業額穩定在大幾千萬,能有20%~30%的利潤”,而該機構加上負責人“也就10個人左右”。
多家旅游行業人士向澎湃新聞表示,正規旅游平臺的所謂“研學”產品和正常的跟團游產品價格相比并不會貴太多。
“價格其實差不多的,只是行程設計上不太一樣。常規的跟團主要是照顧大人的游玩需求,研學的話景點少一些,重在研學和小朋友的體驗。”某在線旅游平臺人士表示。
“正常的行程基本不太能做到這個毛利率(20%~30%的利潤)。”某大型旅行社內部人士向澎湃新聞坦言,“國內游太卷了。”該人士表示,其旅行社的研學游產品和普通國內游產品的利潤率差不多,“研學游目前就是太過市場化了,越正規的越不會亂開價。”
攜程研究院分析師周慧婕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父母是研學游這類知識型旅行產品的主要購買者,通常來自年收入超過30萬元的家庭,他們在教育上的月均支出超過2000元。“這些‘80后’、‘90后’父母大多擁有本科或更高學歷,不僅每年至少安排1-2次家庭旅游,在孩子教育的廣度和深度上都有著更高追求。”周慧婕指出。
不少機構正是“鉆”到了家長愿意為了孩子“好”而“一擲千金”的“空子”。
攜程主題游游學負責人胡鑫認為,知識類旅行作為教育與旅行的結合體,需要從教育和旅游兩個維度來綜合考量。從教育角度來看,如果學習內容豐富、師資力量強大,其價格自然會高于普通產品。從旅游角度來看,如果行程中包含稀缺資源,價格也會相應提高。家長們在選擇產品時,應選擇信譽良好的專業平臺或研學機構。同時,可以根據產品的設計和安排,對價格的合理性進行初步判斷,避免成為“冤大頭”。
不過,澎湃新聞從多家在線旅游平臺了解到,今年研學游的均價已同比下降不少。
澎湃新聞從攜程獲得的數據顯示,今年暑假,研學產品訂單量同比增長168%,訂單均價同比下降58%。去哪兒此前披露的數據也顯示,研學產品的預訂從5月中旬就開始起量,截至6月,研學產品預訂較去年同期增長了四成左右,價格略有下降。
周慧婕指出,國內研學價格的回落,預示著市場正在回歸理性。
“隨著行業的規范化和家長們對研學產品的甄別能力的提升,那些質價不符的‘天價研學團’將逐漸失去市場。”周慧婕分析,“海外游學市場則具備潛力。根據市場研究機構智研瞻的最新統計,2024年中國研學行業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20億元,同比增長率高達30.89%。其中,海外游學市場占比高達48.39%,反映出家長對于孩子‘走出國門看世界’的強烈愿望。”
已有地方發布研學承辦機構“白名單”
可見的是,目前,研學游市場亂象的產生源于缺乏統一的從業規范和行業監管。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研學游產品對于開發機構的師資力量有較高要求,研學團的接待業務一般須由具備相關資質的旅行社承接,產品的定價由產品內容、行程等組成要素來決定。研學市場的健康發展需要政策引導,為行業的發展建立標準體系和準入機制,促進研學市場的規范發展。
事實上,已有地方在研學游的監督方面作出了努力。
今年1月,廣州市教育局、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就聯合發布《廣州市教育局 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關于遴選廣州市第一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承辦機構的通知》(下稱《通知》),經相關機構自行申報、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和公示,29家單位被推薦為廣州市第一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承辦機構,首批研學承辦機構有效期為3年,并將進行動態管理,對于違反相關規定和要求的,將撤銷相關資格。
也就是說,“靠譜”的研學承辦機構有了“白名單”。有位于廣州的旅行社內部人士向澎湃新聞表示,該白名單制度引入后,廣州的研學游亂象“好了一些”。
今年7月26日,廣州市教育局又發布《暑假研學實踐,如何擦亮眼睛選機構和產品?廣州市教育局發出倡議——》(下稱“《倡議》”),附件公布了廣州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名單和校外綜合實踐活動八大特色主題線路。根據《倡議》,廣州有國家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11個,省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29個,市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營地115個;并已研發35個研學實踐課程資源,發布了300條具有廣州本土特色的8大實踐教育特色主題線路。
《倡議》建議,廣大家長朋友從行程路線、研學內容、收費標準、安全保障等方面,貨比三家……不建議讓孩子參加以“野外網紅景點”戶外拓展等為名義組織的研學旅行活動,以確保出行安全。
程超功分析認為,研學旅行或修學旅游屬于旅游與教育的融合產品,其中,以在校學生群體為主的研學旅行產品相對更偏重教育。研學旅行目前還不夠成熟,市場規模相對不是太大,業界缺乏制定相關行業標準的積極性。隨著研學旅行市場的日趨成熟,尤其是在研學旅行的社會接受度快速提高的當下,社會各界對于制定相關的行業標準將逐漸形成共識,行業的規范發展也將迎來全新的階段。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