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遠朋逝世,跨越半世紀研究《資本論》
內心深處的信仰,是他一生的堅持。
跨越半個世紀,他潛心《資本論》研究教學和普及,用一生確信馬克思主義。
廣育人才、開放胸懷,他立足中國,思考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命題,成為最早建立社會利益理論體系的政治經濟學家。
8月23日,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洪遠朋因病于上海逝世,享年89歲。
他,曾擔任過復旦大學經濟系主任、經濟學院院長、經濟學院學位委員會主席、復旦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站長、國家社科基金學科組成員、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全國綜合大學《資本論》研究會名譽會長、復旦大學泛海書院院長、《世界經濟文匯》編委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本文圖均為 復旦大學微信公眾號 圖
深耕馬克思主義,半生潛心研究《資本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洪遠朋接受媒體采訪,將國家發展的70年總結概括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的三個春天”。
“我很幸運,每個‘春天’都經歷了,都參與了,都努力了。”
1956年,洪遠朋響應黨中央、國務院向科學進軍的號召,作為調干生考入復旦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
1961年本科畢業后,洪遠朋師從蔣學模先生,自此,與《資本論》結下不解之緣,也開啟超過半個世紀的研究教學和普及。

蔣學模(左)與洪遠朋(右)在學術研討會上
蔣學模對學生要求嚴格,強調要深入理解《資本論》,不僅要逐字逐句閱讀原文,“連附注也不可以放過”,他要求學生在闡述其中要義時,既不可生搬硬抄,更不能用生硬的學術語言,必須用“大家都聽得懂的語言,把道理講清楚”。洪遠朋把這段時間的學習稱為“一生治學的基礎”。
1964年,洪遠朋在復旦學成畢業,留校任教。歷經歲月跌宕起伏,眾生喧嘩,他認為:“自己最大的收獲就是安安靜靜地讀完了《資本論》”。

迄今為止,洪遠朋發表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相關著作60余本,學術論文360多篇,被譽為“既能堅持又有創新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這些著作中,關于《資本論》研究的專著、教材就有近二十本。
“我這個人就是這樣,任何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自律自勵,言出必行——這是提及洪遠朋性格時最常見到的評價,他還有個稱號叫“拼命三郎”,1991年至1996年任經濟學院院長時,他每日必到辦公室,每天接送教師的第一趟班車上總有他的身影。

洪遠朋、周建平夫婦
“他是很勤奮、很艱苦的。女兒出生前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他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凌晨,只睡三四個小時,一大早又趕去給家人排隊買菜”,他的夫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周建平談起丈夫當年的刻苦治學感佩不已。
20世紀80年代,是洪遠朋學術生涯的重要時期。僅1983年,他就獨立發表8篇論文,同年,其著作《政治經濟學入門》在全國政治理論通俗讀物評選中榮獲一等獎。次年,他躋身全國百名50歲以下特批教授之列。他的碩士生程恩富回憶:“現在的科研最早受他啟發。他很刻苦,中年的時候在復旦成果他第一”。
不僅自己做深邃的研究,他還用深厚的理論修養做通俗講解,提倡“通俗化經典理論不僅要尊重原著、清晰表達,更要提出新問題,激發讀者興趣”。

1985年,《通俗〈資本論〉》問世,著述舉重若輕、深入淺出,讓復雜深奧的經濟理論變得通俗易懂,一經出版,激發無數人對經濟學的興趣,是洪遠朋學術生涯最看重的著作。
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海內外再現“馬克思熱”“《資本論》熱”,中國也不例外。正是那時,洪遠朋接到出版社編輯電話,問他是否愿意再版23年前的那本《通俗〈資本論〉》。
“我愿意。”僅僅用了2個月時間,洪遠朋就完成了書稿的修訂工作,交付出版社。“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大眾化和中國化,是理論工作者的共同事業。”
后來這本書不但成為理論讀物中的暢銷書,還被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列入第二屆優秀通俗理論讀物的推薦圖書,獲得上海市2010年鄧小平理論研究與宣傳一等獎。

晚年的他退而不休,仍舊活躍在理論研究舞臺上。2017年,《資本論》第一卷發表150周年之際,83歲的洪遠朋又接下重任,躬身書桌,睡眠時間更比平時少了一半。數月之后,《〈資本論〉學習叢書》的正式亮相上海書展,成為晚年洪遠朋對自己一生研究《資本論》的回望和總結。
一生嗜讀《資本論》,一生研究《資本論》,洪遠朋卻總是說:“我只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小學生。我只有一句話——確信《資本論》是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確信馬克思主義萬古長青”。
追求新思想,建立社會經濟利益理論體系
“問題導向、知行合一、經世濟民、追求卓越。”復旦經濟學科百年發展,始終同時代發展變遷緊密相連,與國家、民族的命運休戚與共。洪遠朋的學術生涯,也是如此走過。

1989復旦經濟學院訪日代表團參加在日本東洋大學的中國經濟形勢與發展研討會(左起:張薰華教授、蔣家俊教授、鄭勵志教授、洪遠朋教授、葛霖生教授、葉世昌教授)
1988年,世界經濟與政治經濟學兩個專業被國家教委定為全國首批重點學科,在這次評選中復旦共有16個重點學科。第二年,以蔣學模、伍柏麟、洪遠朋教授領銜的政治經濟學課程改革獲得國家級特等獎。
“先生的學術事業,奠基于《資本論》研究,延展于理論經濟學領域,關注于社會主義經濟實踐,為當代中國經濟改革奉獻出系列探索,從理論學習與探索,到深切關注社會發展,他的人生軌跡與學術貢獻,都顯現著理論與實踐融合無間的特點”,洪遠朋學生、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馬艷回憶說。
洪遠朋是國內公認的“經濟利益派”的代表人,被譽為最早建立社會經濟利益理論體系的政治經濟學家。

他主張理論家應該走出書齋,密切關注風云變幻的中國改革,尤其是越來越與世界接軌的中國經濟。2008年,洪遠朋所著《社會利益關系演進論》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類一等獎。201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成果《新時期社會利益關系總論》系列著作出版,回答新時期遇到新的不可回避的理論與實踐問題,不僅為政治經濟學界所認可,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實踐的政策導向。次年,洪遠朋獲得上海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和學術貢獻獎。

曾圍繞這一主題的著述到多次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類一等獎,洪遠朋也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學術貢獻獎”等榮譽,2014年,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第九屆論壇授予洪遠朋教授“世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獎”(Marxian Economics Award),以獎勵其為經濟學發展和人類進步作出的卓越貢獻。
作育人材,既做“嚴師”也是“慈父”
2021年冬天,在《共產黨宣言》展示館,年近90的洪遠朋,在參觀了展示館一樓后,執意要到二樓參觀。當看到陳望道老校長教書育人、治學治校的故事時,他在照片前駐足良久。后來,他對講解員說:“老校長對學生的關愛,影響著我的一生”。
師者仁心、以身示范,諄諄教誨,桃李天下。
在洪遠朋眼中,復旦不僅是一個令人向往的人才高地,更是一個師生教學相長、互促提升的好地方。他認為年輕時的進步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導,扎實的基本功訓練打下較好的學術基礎,而有所成就則離不開與學生的共同努力。諸多研究課題“得到認可并不單是我個人努力的結果,而是團隊的共同成果”。

他帶博士生有自己的特色,一般會盡可能吸收學生參與自己主持的國家科研項目,鼓勵他們選擇與課題相關的學位論文選題,使之在“傳幫帶”中得到鍛煉與提高。
“一篇論文,改上十遍八遍是家常便飯。每篇文章,他都會字斟句酌,用紅筆在上面做好批注或親自動手修改。”后來,馬艷的博士畢業論文《風險利益理論》編撰成書,收錄在《經濟利益理論與實踐》叢書,成為社會經濟利益理論體系中重要的著作。
“他在人才培養上堅持系統化的訓練,對語言表達,對數據引用都非常嚴格,往往把學生推向前沿”,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孔愛國曾和洪遠朋就經濟周期論、勞動價值論、經濟利益論合作研究過好幾個課題。“我不是洪老師指導的學生,但他從來都把我當他的學生,他和周老師常常關心我們。每年還會小范圍討論一些熱點,就擔心大家思想上掉隊,趕不上時代的發展。”
而在學生眼中,洪遠朋是一個絕對的嚴師,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慈父”。
“每次有學生去他家拜訪,他都會輕聲詢問,‘我能為你做些什么?’”馬艷說:“他總是希望再為學生做點什么,無論是學業,還是生活,像個‘慈父’。”
中華藝文基金會理事長余政是洪遠朋的首批博士生,他回憶,“我們從老師那學到不僅是做事的學問,更是做人的本領”,有一次余政愛人來滬,正好洪老師和師母出差,就讓夫妻倆住他家,臥室寫字臺上放著錢,字條上寫著“最近換季,上海東西也便宜,你們拿上這些錢去買些喜歡的東西”。
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西歐經濟學家”,周建平在學術道路上與丈夫比翼齊飛。而博士生們就幸運地擁有“雙導師”的待遇。
夫婦二人一直住在復旦涼城路的“博導樓”,二十多年沒換過房。最大的房間,是二人的書房。每次博士生來家里上課,周建平都一起參與討論。后來,家附近的“章記粥鋪”成為師生討論、聚餐的固定場所,學生們笑言,那是洪老師家的第二個廚房。不少博士生在論文致謝中,也特別感謝老師與師母,“家庭般的溫暖”。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回憶,洪遠朋曾贈言青年教師四個“一”:講好一門課程、主攻一個研究方向、熟練應用一門外語、承擔好一項社會工作。

多年后,當洪遠朋的學生提起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師總是提前一刻鐘抵達教室,拿著一摞厚厚的講義,對原文原典摳得很細,概念把握極其到位,考試要求也是一絲不茍。即便是‘庸俗經濟學家西尼爾之流’,少了‘之流’二字,就要丟掉兩分。”
IMF副總裁、復旦大學杰出校友朱民先生在世界經濟系成立三十周年回校之時回憶在復旦的歲月,他一直記得當時洪遠朋老師一個字一個字地教他們《資本論》,“到現在都還能把《資本論》背兩段”。

那摞厚厚的講義,就是后來的《<資本論>難題探索》。馬艷稱之為自己的啟蒙之作,“當時大家人手一冊,完完整整地讀過一遍,我才對《資本論》有了感覺。時至今日,我還會時常翻看,依舊對我的研究和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他對教學充滿熱情,以科學研究的嚴謹求實精神,編寫了多部政治經濟學專業教材,其中《新編?資本論?教程》(一至四卷)發行量大,影響廣泛,成為復旦一屆又一屆學生的必備教科書,同時還被其他高校紛紛采用,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經濟學人才。2021年,教師節之際,他還在忙于《<資本論>教程簡編》一書的再版。

洪遠朋與家人
從復旦畢業留校后,洪遠朋就再沒離開復旦,一門三代都是復旦人,他關心復旦青年的未來。
2015年10月,洪遠朋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恢復建院三十周年慶典上致辭,“我們的未來青年要有好的成果,不是天上掉下來,既要學習,又要創新,只講學習,不搞創新,是沒有前途的,只想創新,不學習,是空話,是不能成功的。要學習學習再學習,創新創新再創新”。致辭最后,他提出希望:“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不僅是我們國家的經濟學院的一流,而且是第一名”。
如今,先生已去,但他為人、治學的精神,仍將激勵一代又一代復旦人,心有所信,方能行遠。
沉痛悼念并深切緬懷洪遠朋先生!
(原標題為《緬懷復旦經濟學院教授洪遠朋:他用一生確信馬克思主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