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電子廢棄物拆解,還需要一點新動力
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碼,3000億元資金加力支持。自2023年3月《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發布以來,各地政策密集推出,鼓勵“更新”“換新”。
《中國廢棄電子產品循環經濟潛力報告》指出,作為回收再利用金屬資源的重要來源之一,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價值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據推算,中國2030 年的廢棄電腦和手機的電路板中,可回收金屬總價值將達到1600億元。
“拆解”是實現資源化利用的重要環節。然而,近期研究員通過與拆解企業、業內專家交流發現,電子廢棄物回收七成以上靠個體戶,市場競爭激烈,推高了拆解企業的回收成本;“拆解基金”拖欠、專項資金新政不確定,影響了拆解企業的動力。這些難題,都不利于電子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
原材料回收成本高
一般來說,電子廢棄物回收后,拆解產生的廢鋼鐵、廢塑料、廢有色金屬等,作為再生資源,銷售給再生利用企業,用于生產新的產品或材料。這意味著,如果企業可以降低回收成本,提高產品銷售收益,就更有動力回收電子廢棄物,提高資源化利用水平。
“實際中,拆解企業沒有‘毛細血管’,難以將電子廢棄物納入回收網絡中。”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劉華道出了目前行業存在的普遍現象。據《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24)》,中國電子廢棄物的回收,七成以上靠個體戶。約三分之二的電子廢棄物,通過走街串巷、主動上門的方式進行收購。因此,大部分電子廢棄物,需經過層層轉手,才能抵達拆解企業,拆解企業只能在回收鏈條后端“干著急”。
電子廢棄物是拆解企業的原材料。個體戶將電子廢棄物賣給拆解企業時,遵從“價高者得”的規則,一味比拼價格推高了回收成本,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可能只是因為一、兩元的回收價格差異,就會影響到拆解企業的整個回收供應鏈,導致貨源競爭激烈。”偉翔環保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偉翔”)總經理王意中談到。
補貼政策影響營收
為了支持正規企業發展,規范廢電器的回收處理活動,早在2009 年,國家頒布了《廢棄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拆解基金”),用于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用的補貼。2012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出臺,適用品類包括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109 家處理企業被納入拆解基金名單。
拆解基金是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EPR)的一種做法,即電器電子產品的生產者出錢,補貼給拆解企業。然而,拆解基金的收支難以平衡。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的相關調研發現,截至2022年底,拆解基金累計收入278.26億元,發放補貼276.94億元,拖欠企業199.79億元,赤字率高達41.9%。
據了解,拆解企業現在最關心兩件事:一是過去拖欠的拆解基金補貼如何補,二是未來專項資金怎么給到位。2024年1月17日,《關于停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有關事項的公告》發布,自2024年1月1日起停征拆解基金。標志著運行近12年的拆解基金退出歷史舞臺。緊接著,2024 年 3 月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出臺,支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專項轉移支付。然而,目前這兩項補貼政策,在執行層面都存在不確定性。王意中談到,由于補貼政策不明朗,拆解企業面臨較強的未知性,這對動力帶來一定影響。
拆解企業如何更有動力
拆解企業既面臨貨源競爭帶來的回收成本增加,又面臨政策補貼拖欠導致的收益減少。要想走出這一困局,既需政策對外“輸血”,也需企業自我“造血”。
首先在政策方面,今年4月開始推行的資源回收企業“反向開票”稅收優惠措施,有望降低拆解企業的運營成本。這是因為,電子廢棄物回收中,個體戶難以開票,企業缺少進項票,無法抵扣增值稅,只能全額繳納,增加了稅負和運營成本。
負責多家拆解企業業務的相關負責人認為,“反向開票”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營造了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很多拆解企業并不開票,還可獲得地方退稅,稅負并不高。“反向開票”的優惠措施更適用于正常納稅的拆解企業,“反向開票”不僅能減少這類企業的稅負,還可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與其他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
同時,國家自2021年起,也通過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鼓勵家電生產企業開展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有望降低拆解企業的回收成本。該政策提出,責任企業回收后的廢舊家電,應全部交由有資質的拆解企業進行規范處理。據了解,拆解企業通過家電生產企業、電商平臺等回收渠道,無需通過層層中間供應商,就能以較為合理的回收價格獲取貨源,開展拆解業務。
其次在企業層面,拆解企業可嘗試向產業鏈下游拓展收益渠道,將電子廢棄物“拆解”這一較粗放、利潤低的前端工序,延伸到后端“資源再生”的深加工環節。拆解企業通過深加工,將電子廢棄物“還原”成原材料,使其回到產業鏈上游的制造企業,形成產業鏈閉環,實現循環經濟。
以再生塑料為例,偉翔從電子廢棄物中拆解出塑料后,通過與科思創等改性制造企業合作,進行塑料再生。據了解,也有拆解企業在內部通過深加工,生產再生塑料,提高了經濟效益。企業在這方面研發投入較大,研發人員需根據客戶要求,對材料性能進行深入研究和不斷改進。
------
城市因集聚而誕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環境、習俗風氣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觀察,聚焦公共政策,回應公眾關切,探討城市議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