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村里的升學宴,吃掉我一年的生活費
文 | 小聽 楚客
編 | 饒言
“不管考啥樣,都得辦升學宴。”
每到暑假,舉辦升學宴便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今年更是如此。
“一個暑假,不是在參加升學宴,便是在去參加升學宴的路上。”有網友在社交平臺這樣吐槽,他表示,今年暑假,他已經參加了十余場同學的升學宴。
“升學宴”也叫“謝師宴”,在過去,孩子升學了,家長總要感謝一下老師,謝師宴也就應運而生。每年7月底至9月初,都有為數不少的升學宴擺進酒店。
不過,近年來,本該熱鬧的升學宴,卻成為很多人的負擔。
“現在的升學宴太卷了,有些升學宴,比結婚宴還隆重,整個呆住了。”在社交平臺,不少網友表示,自己參加的升學宴,“禮隨得越來越多,儀式越來越隆重,吃完還不知道孩子考了什么學校。”
誠如網友所言,近年來,一些地方的升學宴正在變味。
有些升學宴,也已經成為純粹收取份子錢的契機。據悉,為了能“討回”自己曾經交出去的份子錢,哪怕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沒考上好學校,有些家長也會堅持辦升學宴。
對此,不少網友笑言,現在的升學宴五花八門,“以前考個211都不好意思辦升學宴,現在考個駕校也辦升學宴”、“英雄不問出處,吃席不問分數”。
除此之外,升學宴現場布置得五花八門的宴席,也讓升學慶祝變了味。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討論,有些升學宴,比結婚現場還奢靡,“嘆為觀止”。
各地餐飲商家也因此推出各式各樣的升學宴套餐:平步青云宴、鵬程萬里宴、魚躍龍門宴、金榜題名宴……價格從少則數百元,多則近萬元一桌。
這些“要面子、講排場”的升學宴背后,也滋生各種不良現象,甚至暗藏著種種“玄機”,有網友直言,“那些僅僅出于物質利益考慮、只想維護面子的升學宴,毫無意義,更沒必要舉辦。”
另一方面,這些升學宴,也讓親戚朋友“苦不堪言”,有人表示,“一個月的生活費,還不夠一個暑假的升學宴。”
《聽筒Tech(ID:Tingtongtech)》與幾位朋友聊了聊,他們當中,有鄉村的農民,一個暑假隨升學宴的禮,隨掉了一年的生活費;有人一個月吃了數場席,賺的還不夠份子錢;有人不在老家,卻隨了好幾份禮。
實際上,不少學生也坦言,他們本人并不想辦升學宴,但父母卻有強烈的意愿,一方面是慶祝自己終于結束了“寒窗苦讀”;另一方面,確實也有一些家長是“將過去送的禮收回來”。不少學生表示,“自己也很無奈”。
對此,有網友指出,“升學宴”本身只是表達祝福、寄托美好希望的一種方式。如果想增加生活里的儀式感,可以采用其他更人性化的方式。比如,只邀請最親近的親友,舉辦小規模的聚會,而不是大操大辦,講究排場。
“別讓升學宴變了味。”不少網友直言。
-01-
一個月吃5場席,這個月沒賺夠份子錢
陳女士 河南信陽 個體戶 53歲
進入8月份以來,家住河南南部某鄉鎮的陳女士就在發愁。
“不是這家升學宴,就是那家。前前后后已經吃了5家席面,每家隨禮最少500元起。”
陳女士是個體經營戶,打理著一家煙酒店,雖然賺不到大錢,但生活費和基本開銷不會發愁。用陳女士自己的話說,“小有結余,比種幾畝田經濟條件好點。”
但接連不斷的升學宴,還是吃窮了陳女士。
隨著高考成績的發布、學生錄取通知書的陸續送達,陳女士所在的這鄉鎮升學宴逐漸熱了起來。
其實,升學宴一直在當地盛行。陳女士自己的孩子也在早些年前考入大學,陳女士也辦過升學宴,但她還是覺得虧了。
“我的孩子是2008年考入的大學,那時候人們的份子錢大概是200元。現在最低500元起,200元根本拿不出手。”
陳女士有兩個孩子,但只有一個孩子辦了升學宴。對比其他家庭有幾個孩子、每個考上大學都辦升學宴的來說,她表示,“感覺自己更虧了。早知道,應該兩個孩子都辦。”
讓陳女士不能理解的是,現在的家庭無論是考上什么學都辦酒席。她去赴宴的升學宴,有考上211、985大學的;還有考上一般本科的,甚至還有考上專科的。
按照陳女士的說法,考上好的學校慶祝一番著實必要。但考上專科的也大辦宴席,早些年,在這個鄉鎮也是不存在的。
“許是為了再收份禮。畢竟一次宴席,收到的禮金還是十分豐厚的。”陳女士這樣解釋。
實際上,每年的七八月份是煙酒生意的淡季。“不年不節的,很少有人來置辦這些相對來說價格比較昂貴的商品。”陳女士感慨,“自己這個月賺得錢還不夠隨禮升學宴的。”
陳女士身邊的朋友也有同樣的煩惱,“不知何時這種風氣在鎮上全面興起,現在感覺就是在疲于應對。”
-02-
一個暑假花掉一年的生活費
張先生 湖南長沙 農民 70歲
“我們本來就沒有什么收入,今年這個月隨升學宴的禮,都花了好幾千。”對于升學宴,家在湖南某農村的張先生頗為苦惱,“我們老兩口平時在家,生活費一年也就幾千。”
張先生和老伴兒一直生活在農村,年紀大了以后,主要在家里種田作地,除了孩子們給的生活費,基本沒有其他生活來源。
對于張先生而言,平時生活自給自足,倒也沒有太多憂慮,“我們基本不用買菜,有些東西孩子也會買回來,自己的花費就很少,一年下來,除送禮之外,也就花幾千。”
不過,今年暑假,張先生感覺有點招架不住。
“這個月村里辦升學宴都辦了5場,還有兩場等著。”張先生感嘆,“以前也有,但很少,一般是考得比較好,才會辦升學宴,今年是隨便考個學校,也辦。”
張先生大致算了一下,一場升學宴,最少的200元,稍微沾親帶故的,會隨到500-800元,5場下來,他已經花掉了2200元,“后面還有兩場等著,還要花500塊。”
實際上,張先生理解那些辦升學宴的家庭,“孩子考上好學校,是光宗耀祖的事,值得辦。”
但張先生卻不能理解,有些考得一般的,也會操辦升學宴,“有些小孩,考400多分,也辦升學宴。”
“還有人,在城里辦了一次,回鄉下再辦一次。”張先生苦笑,“鄉里鄉親的,不去好,去了多少有點想不明白。”
-03-
人不在老家,升學宴的禮隨了好幾份
林先生 湖北武漢 網約車司機 40歲
“我今年是人在外面‘當牛馬’,老家升學宴的禮隨了一份又一份。”一問到升學宴,林先生滿是感嘆。
老家在安徽的林先生,現在在湖北武漢開網約車,平時收入并不高,還在負擔一家人的開支,每年暑假,林先生總會隨掉幾份升學宴的禮,但今年卻更讓他感到無奈。
“以前只是隨隨身邊的人的禮,今年老家幾場升學宴,我人不在老家,邀請的電話卻打過來了。”林先生很是無奈。
邀請林先生參加升學宴的,多數是家里的親戚,但有些已經多年不聯系,卻突然接到了升學宴的邀請。
“有位親戚,很多年都沒有聯系了,前幾天突然接到電話,說孫子考上了大學,邀請我參加升學宴。”
林先生一問家里的母親,才知道這位親戚幾乎邀請了所有能邀請到的人,“說了幾代才出了一位大學生,要好好操辦。”
按照母親的說法,這種禮是肯定要隨的,而且因為林先生多年在外,還需要比鄉親多隨一點,林先生最終隨了500元,“隨得不明不白。”
不僅僅這一份,林先生還收到了幾份“老同學”的邀請。
“我們有幾個初中、高中同學群,這些同學平時從來沒聯系過,孩子考上了大學,大家就在群里祝福,后來就說一起湊份子。”
這個份子一湊,便湊出了好幾份,“我們這個年紀,大部分同學的孩子都在這幾年陸續高考,我大致算了一下,如果今年參加高考的孩子都要湊份子,我要送出去五六份。”
這個暑假結束,林先生一算,自己人在外面上班,老家的禮已經送了近3000元。
“都是面子惹的禍。”林先生苦笑道,這3000塊錢,相當于自己一家一個月的生活費。
-04-
平時很少聯系,升學宴卻被邀請
馬女士 上海 白領 35歲
“升學宴這個禮,多少隨得有點莫名其妙。”對于升學宴,馬女士是抗拒的。
在此之前,馬女士并沒有受到過這種困擾,“我單身,平時也沒有太多應酬,頂多就是朋友結婚隨個禮,升學宴這個,我以前從來沒有參加過。”
但今年,馬女士卻收到了兩份邀請。
一份來自公司的同事,說是同事,實際上馬女士很少與其打交道,“我們不在一個部門,平時基本沒有交流過,想都沒想到過會邀請到自己。”
同事將邀請函送給自己的時候,馬女士多少有點驚訝。事后,她向同事打聽,才知道這位同事幾乎邀請了公司大部分的同事,說是孩子考上了非常不錯的大學,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喜悅。
雖然平時很少交流,但在一個辦公室,低頭不見抬頭見,和其他同事一樣,馬女士也不好意思拒絕,便參加了該同事的升學宴,隨了500元的份子。
馬女士收到的另一份升學宴的邀請同樣有點莫名。
“我一位遠房親戚,和我生活在一個城市,在老家辦了一場升學宴,我家人也去了。前幾天,我又收到了他家的邀請。”馬女士無奈地表示,“他們家說,在城里還辦一場,大家熱鬧一下,看我也在上海,就想邀請一起吃個飯。”
雖然馬女士內心很是拒絕,但因為母親說,既然邀請了,還是要去的,無奈之下,馬女士只好又隨了500元的份子,但自己卻以加班為由,沒有參與那場升學宴。
“我在上海多年,平時很少與這家親戚聯系,突然被邀請了,多少有點無奈。”馬女士表示,辦升學宴無可厚非,但感覺今年的升學宴,多少有點過了。
(文中均為化名。)
(頭圖及內文配圖來自Pexels。)
(聲明:本文僅作為信息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參考建議。)
—END—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