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打工人帶娃,非得夫妻有一方做出犧牲?
9月2日,全國各地中小學生“神獸歸籠”,迎來新學期。很多家長也開始了焦慮:暑假作業(yè)沒寫完咋辦?孩子的“開學綜合征”如何應對?怎樣高質(zhì)量陪伴孩子度過新學期?
在當今高速運轉(zhuǎn)的社會中,忙于工作的父母沒有時間陪孩子,常常用美食、玩具、電子產(chǎn)品等來進行補償。然而,一個從小物質(zhì)條件豐富的孩子,也可能擁有嚴重的“心理匱乏感”。吃好穿好,要啥買啥,為什么孩子還是不滿足?那么,怎樣算是高質(zhì)量的陪伴?當職場夫妻升級為父母,除了犧牲一個人的事業(yè)就別無他法了嗎?如何通過言傳身教,讓娃成為一個“有愛”的孩子?澎湃問吧邀請高級教師、中國家庭教育指導師張靜艷,一起聊聊高質(zhì)量陪伴。
點擊圖片即可提問
雙職工帶娃
@藥師傅:父母實在忙工作怎么辦?一個家庭必須要一個人是犧牲事業(yè),陪伴孩子嗎?
張靜艷:現(xiàn)在中國大城市的生活節(jié)奏很快,家長的工作節(jié)奏更快,如果雙方都很忙,在育兒方面確實會面臨比較大的壓力。但無論是身邊親朋好友,還是工作中遇到的各類家長,很多父母工作很忙,但依然有不少“兼顧好孩子教育和陪伴”的幸福案例,當然,也有不少家長因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長。因此,父母工作忙碌只是面臨的挑戰(zhàn),并不意味著家長一定要在工作和孩子之間做唯一性選擇,而是可以一起協(xié)商、互助合作尋求動態(tài)平衡。
當然,階段性的調(diào)整可以采用,比如說孩子剛剛出生的半年或一年內(nèi),母親暫時離職或停薪留職,因為這個階段孩子處于嬰兒期,特別需要母親全方位的呵護,媽媽也需要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休息調(diào)養(yǎng),如果此時還要面對高強度工作,可能工作和育兒兩方面都力不從心。
中國家庭經(jīng)常采取“兩代合作育兒”的模式,當孩子進入幼兒期以后,媽媽可以開始重返職場,爸爸要適當調(diào)整一下,多帶帶孩子,多關心媽媽,給媽媽足夠的時間、信心和安全感。這時候,可以請家里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幫忙帶娃,年輕的爸爸媽媽不要著急,也不要挑剔,要充分相信老人家,血親還是最值得信任的,只要有耐心、有溫度、有方法,有理的話好好說,一點一滴引導老人家,他們也可以“科學育兒”,如果實在感覺不合適,再考慮雇傭其他人。
到孩子上了幼兒園,那就實在沒有必要家長全職帶娃了,因為家長作為成年人,更需要正常的社會交往。還有一點提醒,“犧牲”這個詞太沉重,不管是對于居家照顧孩子的家長,還是對于外出工作的家長,甚至對于孩子,都是很大的心理包袱。如果是“犧牲”的心態(tài),后面的路會越走越窄,那其實是一種家庭的“戰(zhàn)略調(diào)整”,是為了給孩子更多照顧更多陪伴,為了整個大家庭更和諧幸福。當然,對于孩子的陪伴,質(zhì)量比時間更重要。
精神富養(yǎng)
@山有木兮卿無意:對于女兒來說,怎樣才算真正的精神富養(yǎng)?
張靜艷:正好我也有一個女兒,所以這也是我個人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什么是真正的精神富養(yǎng),沒有一個固定答案,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關注點可能不盡相同,但有些精神特質(zhì)可以跨越時間、空間和文化壁壘,具有普適性,“向下扎根,向陽而生”是我對女兒精神富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
“向下扎根”,希望女兒能夠擁有踏實和韌勁,不管是學習方面,還是興趣愛好,甚至是生活細節(jié),這兩種特質(zhì)都可以助力孩子走得更自信、更堅定,長大以后,遷移到工作和家庭生活,也會保持努力、具有責任心。
“向陽而生”,主要培養(yǎng)女兒陽光樂觀的性格和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從小教育孩子,心里有想法就表達出來,有愿望就盡力去嘗試,思維方面敢于質(zhì)疑,行動方面敢于嘗試,結(jié)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關注過程中的收獲和體驗,結(jié)果很美好,歡呼雀躍,結(jié)果不理想,反思總結(jié),但永遠不要失去嘗試的愿望和勇氣。
具體養(yǎng)育方式主要體現(xiàn)在閱讀愛好的深度培養(yǎng)(夯實知識的積累)、天馬行空的話題探討(激發(fā)思考的能力)和旅游徒步的體驗探索(探索世界的多元)。
當然,因為是女兒,父母還要多注意一些養(yǎng)育的細節(jié),比如得體的言行和優(yōu)雅的舉止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精雕細琢,當然,言傳身教非常重要,尤其是母親在女兒心目中的形象很重要,對女兒的影響也最大。
學會感恩
@飛天小巫婆:怎樣讓孩子懂得感恩?
張靜艷:這是個很有溫度的問題,尤其在現(xiàn)在特別關注成功和優(yōu)秀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家長重視孩子的“感恩”教育有特殊的意義,也是為孩子、甚至整個家庭的長久幸福奠基。
讓孩子懂得感恩,言傳身教是最佳途徑,甚至身教重于言教,家長可以從“日常交流”和“實際行動”兩個維度給予孩子正向引導。一方面,一家人在一起交流某個話題、討論某個事件或談論某部電影時,家長一定要特別注意“先思而后言”,因為不經(jīng)意間的表達和見解就直接展現(xiàn)了家長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如果家長比較陽光、善良、正直,孩子耳濡目染,慢慢也會受到良好熏陶,品格得到提升,對社會、對他人都比較有熱情和溫度,對家里人或親朋好友就更懂得尊重和感恩了。
另一方面,家長日常的為人處世和待人接物,孩子也都看在眼里,比如,中華傳統(tǒng)文化特別崇尚尊老敬老,在春節(jié)、中秋節(jié)和重陽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甚至平時的節(jié)假日,家長主動關心關愛家里的長輩,給他們買喜歡的禮物,經(jīng)常去看望他們,陪他們聊聊天,這樣有儀式感的探望經(jīng)常要帶著孩子同去,甚至還可以邀請孩子一起給長輩準備禮物,堅持這樣做,孩子就接受了“愛的教育”,良好的家風家訓就能傳承下去。
當然,平時也多聽聽孩子的心聲,從中發(fā)現(xiàn)一些適合的教育契機,讓孩子懂得感恩需要特別關注“同理心”和“共情力”的培養(yǎng)。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