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去年GDP1.27萬億,“新年十大事”首談提升首位度
2018年是南京邁入GDP“萬億俱樂部”后的第三年。這一年,南京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7萬億,可比價增長達8%。
1月9日上午,南京市第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市長藍紹敏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公布了上述數據。在2019年重點抓的十項工作中,“提升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高標準建設創新名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高度和競爭力”等分別列為前三的重點工作。
在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方面,南京提出要用消費拉動經濟,發揮“南京購物”對周邊城市的帶動。同時,還有構建“米字型”交通網絡,發揮區域輻射帶動作用等等。
隨著山東撤銷地級萊蕪市,將其“地盤”劃歸省會城市濟南,山東省會濟南的城市首位度將明顯提升。與之同時,南京建設“高首位度省會城市”更是迫在眉睫。
有學者認為,南京經濟體量在省內確不及蘇州,但綜合各方面因素來看依然是江蘇“首位城市”。還有學者認為,坐擁人才、科創優勢的南京,其可持續發展潛力值得看好。
“提升南京在蘇皖兩省都市圈城市中的輻射度”
澎湃新聞從藍紹敏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獲悉,2018年南京經濟發展呈現良好勢頭,不少經濟指標在“GDP萬億城市”中實現了進位。
據藍紹敏介紹,預計2018年全年南京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27萬億元左右,可比價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70億元,同口徑增長11.1%,兩項指標增速均快于全省、高于全國。
而在2019年,南京將重點做好十個方面的工作。第一項工作便是“搶抓機遇,提升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這也是“提升城市首位度”第一次進入了南京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
藍紹敏表示,要以國家和江蘇省全力支持南京建設發展為動力,“理直氣壯講首位度、全力以赴干首位度、名副其實增首位度”。
藍紹敏說,提升首位度,首先要推動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力爭經濟總量規模和對標城市縮小差距”,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保持全省前列。特別是,要實施“商圈消費引領工程”,提檔升級新街口商圈,改造湖南路商圈,推動夫子廟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發揮“南京購物”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
其次,南京要加快構建“米”字型交通網絡,爭創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示范城市。
第三,要完善省會城市服務功能,特別是要強化金融功能,加快建設江北新區和河西新城“一江兩岸”高端金融服務集聚區,“建設金融中心”。
最后,要發揮區域輻射帶動作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積極爭取南京都市圈納入國家布局,“提升南京在蘇皖兩省都市圈城市中的輻射度”。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南京都市圈八市中,有四城來自鄰省安徽,分別是馬鞍山、蕪湖、滁州和宣城。
“吞并”萊蕪后,濟南首位度提升
1月9日,就在南京市第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的同時,濟南“吃下”萊蕪獲官宣。國務院批復同意山東撤銷萊蕪市,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
經此調整后,山東省會濟南的面積、人口和經濟總量都得到了增加,在省內的首位度也必然有所提升。
資料顯示,“城市首位度”是美國學者馬克?杰斐遜于1939年提出的概念,主要衡量發展要素在一個城市的集中程度,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廣義首位度有多種算法,是衡量城市在人口規模、經濟發展和社會服務等多個方面的領先于其他城市的程度。
而對于省會城市首位度,其中一個算法是,將省會的經濟總量除以該省內最強非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所得出的數值。
根據這樣的算法,在“吃下”萊蕪之前,濟南位居全國省會城市首位度排行榜末位,南京位居倒數第二。目前,魯蘇兩省的“經濟龍頭”分別是青島和蘇州。
但在“吃下”萊蕪后,以2017年的GDP數據為例,濟南的經濟總量提升了近1000億,其經濟首位度數值也由0.65提升至0.73,超越了南京的0.69。
學者建言南京如何提升首位度
2018年8月,南京市社科院院長葉南客曾在《南京日報》發文稱,南京南北長、東西窄,在新一輪發展中受到了區劃面積的限制,“需適當通過擴大區域規模提升城市首位度。”
此外,還要重視“寧(南京)宣(宣城)黃(黃山)城市帶”發展,以及發揮實體經濟支撐功能,聚焦人才與科技創新,建設民生服務高地,放大城市文化旅游功能。
同時,葉南客也提出,南京目前經濟總量比不上蘇州,人口總量也不是第一,但就中心城市本身來說,南京的體量還是很大的。
“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起來,南京還是江蘇省的首位城市。”葉南客認為,南京要有強烈的“省會意識”,在發展定位和工作標準上確立更高的追求。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蘇州的經濟體量大,得益于過去這些年大力招商引資,發展外向型經濟。但在支撐城市長期發展,也是新一輪城市競爭關鍵的人才、科技創新指標等方面,南京有很好的基礎,也正逐漸體現出優勢,因此其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是被看好的。
倪鵬飛表示,當然,蘇州也正在轉型發展,就像幾年前的深圳一樣處在爬坡階段,應努力實現由要素驅動轉向產業驅動、內需帶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