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濟經管羅瑾璉教授團隊在《管理世界》發表研究成果
科創板這一為國家動能切換而生的資本板塊,開市五年來正逐步成為我國“硬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地。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公布之后,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改革方向也更加清晰。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羅瑾璉教授研究團隊一直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針對科創企業如何協同實現多重創新目標的問題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近日,羅瑾璉教授、程國萍副研究員、鐘競副教授和在讀博士研究生王象路等人的合作論文《科創企業創新架構的設計邏輯與演進過程——來自“SN”的探索性案例研究》在中文核心期刊《管理世界》在線發表。
本文采用縱向單案例研究方法,通過探析科創板上市SN公司突破高精度北斗/GNSS技術,并將創新成果轉為規模化市場應用的創業歷程,解構了科創企業創新架構的設計邏輯與演進過程。
研究發現:(1)科創企業創新架構的設計邏輯是從管理者認知上升到戰略性意義建構,進而構建創新架構的認知與行動過程:在初創期,科創企業管理者在面臨導航技術封鎖時形成技術自主型認知,通過自主創新的戰略性意義建構,構建創新單元緊密耦合、董事長嵌入的鉛球態創新架構;在發展期,科創企業管理者在面臨北斗產業競爭時形成技術孵化型認知,通過技術—市場雙元的戰略性意義建構,構建探索—利用創新單元結構分離、董事長牽引的啞鈴態創新架構。(2)以董事長、總經理共同領導而形成的創新賦能—協同機制是科創企業創新架構產生創新效應的關鍵:在初創期董事長行動賦能與總經理要素協同的作用下,科創企業以鉛球態創新架構實現技術突破;在發展期董事長認知賦能與總經理文化協同的作用下,科創企業以啞鈴態創新架構實現技術升級與技術轉化。(3)科創企業經歷內部單元聚合、關鍵資源導入以及運作機制更新,實現由鉛球態向啞鈴態創新架構的演進。
本文研究發現不僅揭示了科創企業創新架構的設計邏輯與演進機理,也為我國科創企業通過創新架構設計來實現“卡脖子”技術突破提供了啟發與參考。
教授簡介
羅瑾璉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組織管理系(籌)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管理學會(管理現代化研究會)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研究領域:組織悖論、創新效能、雙元領導。
原標題:《我院羅瑾璉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在中文核心期刊《管理世界》發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