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數說奧運|中國11枚金牌中,9個都由“00后”拿下
2024 年巴黎奧運會上,松弛感十足的中國“00 后”獎牌得主陸續出圈。
截至 2024 年 8 月 2 日 10 點,中國 11 枚金牌有 9 個是“00 后”拿下的——先有 17 歲黃雨婷和 19 歲盛李豪在射擊混合團體 10 米氣步槍金牌賽中拿下中國隊巴黎奧運會首金,后有 20 歲潘展樂在男子 100 米自由泳中破世界紀錄奪冠。
在奧運成績之外,更出圈的或許是這些“00 后”的松弛感。
比如楊昊戴上五環眼鏡出席發布會,網友 @momo 喵 透過眼鏡看到了他戳手機的手指頭。被稱為“梁王組合”的梁偉鏗和王昶的贏后慶祝動作被網友戲稱為“辣椒求雨”。
更早的時候,還有“00 后”獎牌得主的“抽象”微博名逗笑無數網友。網友 @胖球少年環花花 就把射擊隊四位小將稱為:阿條姐、干飯哥、忍不了姐、卡皮巴拉哥。
上圖為多名“00 后”奧運選手的微博名,下圖是跳水運動員楊昊在出席發布會時佩戴五環眼鏡。圖源自 央視新聞和網絡
目前,賽程還未過半,還有一些“00 后”選手有望在比賽中取得成績。如果算上截至目前的所有獎牌得主,中國代表團獎牌得主中的“00 后”濃度高,超六成都是“00 后”。相比之下,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獎牌得主中,只有近四成是“00 后”。
縱觀整個奧運歷史,年齡最小和最大的獎牌得主足足相差了62歲,分別是10歲的體操運動員迪米特里奧斯·倫茲拉斯(Dimitrios Loundras)和72歲的瑞典射擊選手奧斯卡·斯旺(Oscar Swahn)。
這些年齡各異的選手們在不同項目中的表現如何?澎湃美數課通過分析奧運會 128 年的歷史數據,試圖解答哪些奧運項目里年輕選手容易“冒頭”,又有哪些項目是老將當道。
00 后已經快頂住中國奧運半邊天
在中國的奧運歷史上,年紀輕輕就拿下獎牌的奧運選手不在少數,集中在跳水、游泳、體操等項目。
1992 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年齡為 13 歲 353 天的伏明霞獲得女子 10 米跳臺項目的金牌,成為中國跳水歷史上最年輕的奧運金牌得主。
2021 年東京奧運會上,年僅 14 歲的全紅嬋贏得個人首枚奧運金牌,被贊有“水花消失術”。當時她在決賽的完美五連跳拿下了 466.2 分,創下女子 10 米跳臺的歷史最高分。
為什么在這些項目上,年紀小的選手頻頻獲獎?以跳水為例,“發育關”對跳水運動員來說猶如一座大山,極大地挑戰運動員們的職業生涯。
東京奧運會時,初代跳水女皇高敏就對全紅嬋的未來發出預警:“她馬上就要長身體,在生長發育期和技術力量交替的過程中,對小姑娘就像走鋼絲一樣”。這也是高敏等一眾跳水運動員都經歷過的關卡。
在奧運史上,最年輕的冠軍同樣是跳水運動員——瑪喬麗·格斯特林(Marjorie Gestring)。她在 1936 年柏林奧運會上以 13 歲零 267 天之齡拿下了跳板跳水金牌。
如果算上所有類型的獎牌,史上最年輕的奧運獎牌得主是 1896 年的競技體操銅牌得主之一的迪米特里奧斯·倫茲拉斯,當時他年僅 10 歲。
而在今年的奧運賽場上,“00 后”已經快頂住中國奧運的半邊天——43.7%都是 00 后,53.6%是 90 后,2.8%是 80 后。其中,年紀最小的是 11 歲的中國滑板選手鄭好好,和她相差 38 歲的英國選手安迪·麥克唐納(Andy Macdonald)也“滑”進了奧運會,成為史上最年長的奧運滑板項目參賽者。
英美等國的奧運獎牌得主年齡較大
為了吸引年輕觀眾,奧運會也在不斷“年輕化”。
近年來,奧運會增設了許多新項目: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引入了自由式小輪車、沖浪、運動攀巖和滑板等極限運動;霹靂舞則于今年首次亮相巴黎奧運會。在這些項目中,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年輕的身影。7 月 31 日,參加自由式小輪車比賽的 18 歲小將鄧雅文為中國拿到了該項目的首枚金牌。
但是,難道所有項目都在拋棄日薄西山的“老人”嗎?
透過中國的奧運歷史,我們會發現在一些奧運項目上經驗老到或許更加重要,很多選手能夠多次參賽,并厚積薄發奪得獎牌。
像馬術、帆船和射擊等運動,這些項目對運動員的力量和速度的要求較低。更多地,選手們需要在比賽中保持穩定、沉著才能出色地發揮。
以射擊項目為例,中國獎牌得主在 16 至 43 歲間的各個年齡段幾乎都有所分布。在 2004 年的雅典奧運會上,43 歲的王義夫第六次參加奧運會,奪得男子 10 米氣手槍金牌。當時,王義夫在接受《遼沈晚報》記者的采訪時說道:“有人說我是老將,我不覺得自己老,否則我現在就不會奮戰在一線上。很多人認為我經驗豐富、每逢大賽臨危不亂,失敗也是運氣不佳所致,其實在關鍵時刻我和年輕選手一樣緊張!”
在巴黎奧運會上,51 歲的土耳其射擊選手尤素福·迪凱奇(Yusuf Dike?)也跟不少“00 后”一樣,憑借“松弛感”出圈。他僅僅戴了一副普通近視鏡外加睡眠耳塞,在單手插兜的情況下拿下銀牌。
但如果從平均值來看,即使中國的射擊、田徑、曲棍球等項目存在年齡偏大的選手,其平均年齡也都集中在 25-28 歲之間,運動員們仍然處在人生的年輕力壯階段。
相比之下,英國和美國的奧運獎牌得主年齡偏大。例如,英國在整個奧運歷史上的射擊項目獎牌得主平均年齡是 39.1 歲。
而在整個奧運會歷史上,年齡最大的獎牌得主來自射擊項目——1920 年,72 歲高齡的瑞典射擊選手奧斯卡·斯旺拿下射擊銀牌。
不過,如果從 2000 年開始統計,在許多項目上,中國和日本的獎牌得主年齡逐漸接近英國和美國的獎牌得主年齡。比如,在 2000 年之前,中國和英國的射擊項目獲勝者平均年齡相差 13.7 歲,而在 2000 年之后,兩者相差已經變為 2.8 歲。
這或許與英美兩國較多的參賽屆數有關。截至 2024 年巴黎奧運會,英國從未缺席過任何一屆夏季奧運會或冬季奧運會,而美國只缺席了 1980 年的莫斯科夏季奧運會。
在金牌之外,銀牌和銅牌選手也同樣值得關注。本屆奧運會上,就有多名中國選手拿下銀牌和銅牌,比如 20 歲唐錢婷在女子 100 米蛙泳中獲得了銀牌,程玉潔和余依婷等四名“00 后”在女子 4×100 米自由泳接力中獲得銅牌。
近日,獲得奧運銀牌的中國“00 后”體操運動員張博恒還因為一句話引發了網絡熱議。
一名網友在場館內遇到張博恒和肖若騰,當時他想掂量下獎牌的重量,結果張博恒苦笑:“銀牌就不掏了吧”。不少網友點贊了微博熱門帖子的評論:“明明已經夠好了,還是差 0.2333,你是世界第二耶”“世界第二咋就拿不出手了”。
可以發現,00 后已經走進奧運賽場,成為爭金奪銀的主力。但步入中老年的奧運選手,也仍然活躍在賽場上,這或許就是奧運精神的代表。
7 月 31 日晚,61 歲且六戰奧運的倪夏蓮以 0 比 4 不敵 23 歲中國小將孫穎莎。這一老一少的對決,是新時代的“快樂乒乓”——認真比賽的同時,享受奧運。
這是當下席卷奧運的“松弛感”,也是“年齡無界”的奧運精神。倪夏蓮就用實際行動說話:“三年前我都沒想到會在這里,never say never。”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