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張信哲旗袍珍藏捐贈上博,將亮相“江南造物”
上世紀90年代,中國臺灣歌手張信哲因其流行歌曲演唱而走紅兩岸三地,成為幾代歌迷心目中的“情歌王子”。在繁忙工作之余,張信哲癡迷于收藏20余年,尤其鐘情于月份牌、海派旗袍的收藏和研究,并多次舉辦展覽。7月24日,上海博物館舉辦“張信哲文物捐贈儀式”,12件晚清民國服裝首批入藏,其中包括10件20世紀20至30年代旗袍及2件清代女服。這批受贈服飾文物體現出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特色,將在上博相關主題展覽中進行展示。
張信哲出生于中國臺灣,出道30余年的他,除了有著知名歌手的這一身份外,還是一位收藏家。在20多年間,他收藏了不少家具、月份牌海報和創作原稿,不同時代的旗袍服飾等。張信哲表示,他一直熱愛著文博藝術,作為上海博物館的粉絲,他經常在繁忙工作之余悄悄步入展廳,靜靜地獨自欣賞展覽,他尤其鐘愛上博四樓少數民族工藝館里的服飾展品。當他了解到上海博物館東館正在籌備的“江南造物”主題展覽對海派旗袍有展示需求時,便提出可以從千余件旗袍藏品中挑選上博所需,并無償捐贈,以填補此類藏品空缺,弘揚傳統與時尚,東西方元素兼容的海派旗袍藝術。他所捐贈的2件清代襯衣、女褂則增補了上博藏品中清代女服這一江南特色品類,豐富了上博館藏。
海派旗袍
據上海博物館介紹,張信哲先生捐贈的這批服裝共計12件,經館外資深服裝專家鑒賞評議,認為該批服裝款式多樣,風格鮮明,工藝精湛,突出反映了晚清民國時期江南和海派女性服裝的藝術風格和工藝水平,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和展示價值。
其中旗袍皆為手工縫制,工藝精湛,有精細典雅的江南或海派刺繡、花扣等裝飾;面料紋樣品類豐富、藝術性高,有絲絨、大提花等華貴面料,又輔以刺繡、花扣、撞色、鑲滾等裝飾工藝。其中有3件旗袍為當時知名品牌作品,如“先施有限公司”“新新有限公司” “金剛公司”等。
清代服飾
清代襯衣以江南蘇繡的三藍繡法裝飾出清新秀麗的藝術風格,而對襟女褂則是精工細作,刺繡紋樣和技法可以看到蘇繡特有精細雅潔的地方韻味。該批服裝保存狀況良好,大多品相上佳,時代特征鮮明,設計審美高雅,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和展示價值。該批服裝能夠補充館藏江南主題和海派服飾系列的品類缺項,完善藏品體系,為后續開展相關主題的展覽和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資源。
海派旗袍
捐贈旗袍中,有幾件還被認為是海派旗袍中稀見但重要的“Art Deco”風格, 這種藝術風格演變自十九世紀末的Art Nouveau(新藝術)運動,流行于20世紀20-30年代,主要流行于以歐洲為代表的歐美,成為當時主流時尚藝術。從這批海派旗袍中可以看到當時東西共融的面料藝術氣質以及服裝剪裁工藝上洋為中用的時尚變遷,能夠證明海派旗袍與國際時尚的關系密切,不愧為“東方巴黎”的美譽。另外,國貨商標的興起,尤其是旗袍品牌的出現也能看到服裝商品化和中國百貨業的興隆發展,而作為實例的印證尤為稀少。
張信哲表示,收藏于他是一種常態,更是一種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消遣方式。他最早在外曾祖母和曾祖母的影響下開始織繡類的收藏。1998年來首次來上海舉辦演唱會時,被上海獨特的摩登、懷舊氣息所吸引,其風靡一時的專輯《用情》就是以上海為故事背景進行創作。他曾對澎湃新聞記者談到,當自己遇到美的,能激發起研究興趣的東西時,就會投入熱情去購藏。月份牌和海派旗袍都是上海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他希望自己的收藏能去串聯藝術史中缺失的部分,如月份牌和旗袍可以彌補民國時期的藝術和文化潮流研究等,2020年,他及其工作團隊還在上海籌辦了“民·潮——月份牌珍惜畫稿與二十世紀時尚潮流展”。
張信哲文物捐贈儀式
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談到,他衷心感謝張信哲先生向上海博物館捐贈服裝文物的義舉。社會捐贈是上海博物館藏品主要來源之一,上博有將近1/4的珍貴文物都是來自社會捐贈,他很感念各界人士對上海文博事業所做出的貢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