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定州的微笑 | 我真的很容易被神性中蘊含的人性打動
1.北齊-隋,時代的一粒微塵
其實在逛博物館的日子里,我已經看過了很多很多佛造像,一眾博物館中的佛像莊嚴、典雅、寧靜、慈悲、肅穆、悲憫、恬淡……
但直到站在在她面前之前,我都是匆匆趕路的人。
這并不是最好的石料,也不是最好的雕刻功法,甚至她的體積也只有半臂那么大,但她臉上有著最好的微笑。
王資涵拍攝于河北定州博物館
我真的很容易被神性中蘊含的人性打動。
她讓我駐足不前,讓在離開前又專門再留出時間來看一眼。
原來之前我錯過的,在此刻都得到了回應,未讀懂的會一再的出現,直到我真正的看到她。
穿越塵外千年,我在北齊遇見她的天真無邪。
我用目光反復描摹的,就是這位月光白的東方女神。
這一尊小小的供養菩薩給了我特別美好的感受。
她臉上有一種自洽的從容,在這種坦然的氣場之中,唇角的微微一笑就極為動人傳神。
更有意思的是,她的手勢,在大千佛國中也如此的與眾佛不同。
王資涵拍攝于河北定州博物館
明明是雙手合什,但又向右傾向肩膀,松弛自然,像是聽到飛天的奏樂后,妙而擊掌。
再看她全身的身姿,真的是沉浸在舞蹈中的自在快樂。
觀之可愛可親,好一位天真無邪的女神呀!
王資涵拍攝于河北定州博物館
我想在一千多年前,一定有一位這樣的女孩,她的快樂笑臉讓工匠記得深刻,
微笑觸動著石鑿,自然而然的雕刻,就浮現出心中最生動的容顏。
穿過時間的長河洪流,我仿佛看到,匠人在雕刻時嘴角也是含著笑意的。
這是發自內心的喜悅高興,我們一眼就能看見。
那真是一種坦然自如的快樂。
突然我就知道了,在這樣人命如草芥的年代里,也曾經有人過得還不壞。
550-618年,這中間的跨度是六十八年;
是一棵槐樹從幼苗長成大樹,見證四季更迭二百七十二次;
是一個人不太漫長的一生;
是一顆恒星穩定燃燒,釋放光與熱約二億一千萬秒;
但也是在公元550到618年這些年頭里,打了不下25場戰爭,換掉16個皇帝,迎來四個王朝的興亡更替。北齊啊,短命混亂但實在美麗。
當時的定州,曾為都城,也曾為疆土的邊界。
誰的江山,馬蹄聲狂亂。一朝一代前仆后繼的更迭著,在無法到達的時間的彼岸,我看到一朵天真的微笑。
——·——
2.資涵的看展筆記
“曹衣出水”就是這個時代的經典藝術指紋。
北齊當時的雕刻、繪畫都受到了曹仲達的影響,尤其是雕塑薄衣貼體,猶如身著濕衣從水中出來,因此稱之為“曹衣出水”。曹仲達是一位神奇的人物,他是中亞曹國的粟特人(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一帶),他師承南朝袁昂,學到了工筆重彩細勁有力的線條;但也借鑒了從馬圖拉到笈多造像的“濕衣”表現方式。
而且,曹仲達的藝術影響力和他的事業高度也是分不開的,在北齊竟然做官一直做到了朝散大夫,也許大約相當于現代的副廳級?
文獻記載中說曹仲達善佛畫,長泥塑。他的藝術風格深刻地影響了后世,尤其是衣帶稠密的紋理,細節更體現了服飾質地和肌體起伏。
北齊佛造像通常具有纖長結實的形體,面部特征為豐滿的臉龐,高鼻梁,長目,衣紋疏宕。
在雕刻技法上繼承并發展了北魏的風格,使用圓刀法進行衣紋轉折處的處理,使造像更加圓潤和逼真。
定州的北齊佛造像中有獨特的造像題材,雙佛像、雙觀世音菩薩像、雙思維菩薩像等。主要以曲陽白石為材料。
我要怎么形容曲陽白石的顏色呢?在時光里流轉千年里,它不再是新鮮開鑿的明亮白色,被歲月侵染了風霜的白石,燈光打上去后仿佛是月光的白色,是不是可以稱為“月光白”啊?
此時,佛教傳入才四、五百年,又剛經歷了北魏拓跋燾的第一次滅佛,但僅僅一百年后,處于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末期的北齊,已經融匯了多種文化的審美,雕刻出如此精美傳神的佛造像,在寫實之美、寫意之美、裝飾之美三者間做到完美的平衡。
私以為當時佛教有了受眾是它因為解答了一個重要人生問題:死亡之后。
人是有思想的蘆葦,因此面臨的難題不僅僅是明天的早飯在哪里,還有更難以回答的:我死之后,魂歸何處?
在受佛教影響前,本土普遍都認為人之生命只有一次,“死卒不可復生”、“人死命終,死不復生,亡不復存。”“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而佛教則宣揚眾生死后輪回轉世,這個說法對于身處亂世,朝不保夕的人來說,實在是太有誘惑力。
——·——
3.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是誰紅袍黑甲孤身入敵營
是誰戰馬長摧金戈斷
是誰熱血染
是誰君王負
是誰逃荒路上含淚易子
是誰的村落青蒿不見人
是誰被軾在王座
是誰的一生,寫在紙上被風吹亂
……
石頭沒有答案。
人們塑造它,雕刻它,膜拜它。
它見證了太多太多的人們在此誕生,膜拜,死去。
于是在鐵馬冰河中它成為歷史的刻度。
北齊造像在技法上繼承了北魏的風格,圓刀法使造像更加圓潤和逼真,手形豐贍華美,敦厚結實。
可惜我在太年輕時,對博物館三過其門而從來不入,更讀不懂李賀的那句:“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惟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也許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
生前有生前的廣袤,死后有死后的無涯。
今夜,我將夜宿何處?并不重要。這世界又將如何?是否將有新的神祇、新的法則、新的自由出現?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見過了漢白玉雕琢的天真笑臉,垂目內觀的菩薩慈面,過往1500多年的時光,輾轉奔流至心懷。而在時間無聲的流逝里,于華北平原的江河大地之間,我得到了永恒不變的微笑。
往后歲歲仍是,月寒日暖,來煎人壽。但有微笑取暖足矣!
看完菩薩出門去,天地眾生無一停駐,世間萬物川流不息。
——·——
4.相關博物館:
定州博物館
鄴城考古博物館
青州博物館
山東博物館
河北博物院·曲陽石雕
響堂山石窟
太原北齊壁畫博物館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