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8年后,西安憑什么重回全國20強
文丨西部君
過去的一年,對于西安來說,有太多值得銘記和放大的時刻。
其中,在2018年全國主要城市前三季度GDP排位中,西安時隔38年后,重回全國20強的位置,絕對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節點。
近兩三年時間,西安無論是內在發展,還是外在形象塑造,幾乎都經歷了一個轉折性的發展過程,讓人刮目相看。
有理由相信,經濟總量一路躍升多個名次,重回全國20強,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成績,西安的野心遠不止于此。
在城市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西安到底是如何實現強勢趕超的?它到底做對了什么?
01 “三駕馬車”:搶人、招商、營銷
近兩年城市競爭的一個重要變量,是以二線城市為主力的人才爭奪戰。
西安不是最早發起“搶人大戰”的城市,但一出手就不凡。
2017年初,西安推出“史上最寬松”戶籍政策,具體內容可概括為“三放四降”。
“三放”就是放開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的落戶限制、放寬設立單位集體戶口條件、放寬對“用人單位”的概念界定;“四降”就是降低技能人才落戶條件、降低投資納稅落戶條件、降低買房入戶條件、降低長期在西安市區就業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員的社保繳費年限。
自此,西安在“搶人”路上縱情向前。
“史上最寬松”戶籍政策出臺三個月后,西安再度調低落戶門檻。
2018年初,西安乘勢在全國率先推出面向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完成的在線落戶。曾創下了三天時間,落戶1.5萬人的記錄。
截至2018年12月11日,西安2018年的新增落戶人數達75萬人,2017年也有25萬人落戶。也就是說,西安的人才新政實施不到兩年時間內,新增落戶總數已超過100萬。相當于再造了一個中等城市。
正是得益于在“搶人大戰”中的驚艷表現,2018年的西安才能提前喜提千萬人口。當然,僅有人氣是不夠的。事實上,在參與“搶人大戰”之前,西安就把招商引資列為全市的“一號工程”。
這一兩年,西安的招商引資成績是有目共睹的。
2017年,絲博會暨西洽會西安分團簽約項目共計420個,總投資11650.71億元。
2018年,絲博會西安分團簽約項目537個,比上屆增加117個;總投資額13976.11億元,較上屆增加2325.41億元。均再創歷屆絲博會之最。
一邊通過絲博會、西商大會、企業家節等平臺主動招商引資,一邊借力打造“店小二”精神優化營商環境,西安成功入選2018年中國企業營商環境十佳城市。
多方發力之下,一大批大項目、巨頭企業都紛紛奔向西安……苦練內功的同時,西安也沒忘記外在城市形象的打造。
在城市營銷上,西安已是不折不扣的“網紅城市”。
2018年4月,西安市旅發委與某視頻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攜手向全球推廣傳統文化。
借助于互聯網平臺的造勢,以及專業公司操盤的城市形象營銷,西安從一個傳統文化濃厚卻熱度不夠的西北古都,正悄然轉身為一座人氣與網絡曝光度壓過一線城市的“網紅之城”。
有高漲的人氣加持,有大項目的支撐,有城市形象的光環,GDP總量上升,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
02 一名新員:代管西咸新區
對比成都、武漢等典型強省會城市,西安人至今的一個“隱痛”,是何時能夠真正走上“大西安”之路。
說得更具體一點,西咸一體化何時能夠真正實現?
節點在2017年初到來——陜西省正式將西咸新區劃歸西安托管。這是近年來西咸一體化進程中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事件。
作為全國第七個國家級新區,西咸新區于2014年1月6日成立后,就走上了開掛之路。
首先定位就是高起點。國家批復提出要“把西咸新區建設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樞紐、西部大開發的新引擎和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范例”。即將迎來五周歲的西咸新區,目前已是國家產業的聚集高地、內陸開放高地、科技創新高地,并獲批了國家級臨空示范區。
在具體的產業發展上,西咸新區明確提出了打造六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包括以新能源汽車、智能電力制造、無人機、新材料為主導的先進制造業,以云計算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主導的電子信息,以及臨空經濟、科技研發、文化旅游、總部經濟等產業,形成產城融合、產城一體的發展格局。
2017年初,西咸新區交由西安代管,更是將西咸新區與西安推向相互賦能的發展軌道。
作為國家級新區,西咸新區最開始由省級層面統籌管理,有利于打通西安、咸陽、西咸新區三者之間的行政壁壘,為新區規劃等打好基礎。
而在具體框架形成后,交由西安代管,便是多贏之舉。
一方面,西安這幾年的發展有目共睹,已完全有能力代管好國家級新區;另一方面,西咸新區注入西安,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同時也使得西安的發展空間,前所未有的擴大。一定程度上講,當前正處于脫胎換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階段的大西安,也亟需一個國家級新區的強力加持。
就拿西部來說,蘭州有蘭州新區,成都有天府新區直管區,西安要真正承擔起西北的龍頭,怎能缺少西咸新區這樣的得力臂膀?
尤其是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將西咸新區定位大西安都市圈的核心和大西安新中心,讓大西安的發展空間一下子豁然明朗。
如果說未來西北看西安,那么,未來西安就得看西咸。
西咸新區劃歸西安代管,直接助力了“大西安”雛形的養成。2017年,西安GDP從全國26位一舉躍升至21位,作為新員的西咸新區功不可沒。
但是,西咸新區劃入西安代管,絕不只是在人口、GDP等統計意義上做加法,而是一種化學反應。
最重要的一點,它幫助西安在跳出城墻思維上跨出了實質性一步,大大拓寬了大西安未來的想象空間。
此外,西咸新區對于提升整個大西安的城市品質和格調,同樣將扮演關鍵性角色。
從顏值上看:西咸新區將以“大開大合”的空間發展模式,構建“一河兩帶、一心三軸、五大組團”的空間結構,這標志著大西安也將擁有自己的城市中軸線。
西安中軸線未來的西咸新區,絕對是西安的顏值擔當。
從城市發展內涵上看,2015年,西咸新區入選國家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該區五個組團之一的灃西新城作為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核區,歷時三年多建設,已具雛形。
媒體斷言,一直困擾眾多城市的內澇、熱島效應等“城市病”,在西咸新區將率先被“治愈”。
綜合言之,西咸新區之于大西安,可謂如虎添翼。不僅助力西安在經濟規模上躋身全國20強,也在綜合實力上,將西安推向一個更高的臺階。
03 一種發展紅利:多重政策賦能
西部君在此前的文章中多次講過,一個城市要實現超常規的發展,必須同時聚集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紅利。
對于西安來說,千年古都,地利自不必說;人和,這幾年“搶人大戰”的強健勢頭就是最好的證明;而天時,西安當前遇到的,同樣可謂多年難逢。
“一帶一路”規劃中,西安被定位為“打造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多數城市都難以比擬的。乃至民間不少聲音呼吁,西安應當成為“一帶一路”國際研討會的永久會址。
2018年,西安成功獲批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也成為去年唯一一個新晉國家中心城市。
同時,陜西出臺《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方案指出:關中平原城市群以西安為核心,橫跨陜西、山西、甘肅三省,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古絲綢之路起點,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戰略地位。
這意味著未來西安的腹地可不只是陜西,而還包括山西與西北其他多個省份。
過去都說西安的腹地有限,比如陜西的人口不到4000萬,這限制了西安的人口上限。但是,如果把西安當作整個大西北的中心來看,這樣的上限,其他人口大省省會恐怕都要羨慕了。
圖源:@長安范兒“把西安作為西北的龍頭,揚起來”。論戰略地位和發展勢頭,西安就應該有這樣的雄心。
另外,2017年3月,陜西自貿區設立,西安自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加之這幾年,“強省會”戰略越來越成為共識,以及大基建時代到來,都將加快西安城建與外部交通建設的步伐。
論區域規劃,對內有西咸新區的助力,對外有關中平原城市群作支撐;論國家戰略,有“一帶一路”和國家中心城市雙重加持,把這些政策紅利抓緊用足,大西安理當配得上更好的未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