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三角議事廳·周報︱上海加速建設大零號灣科創策源功能區
7月1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該文件提出,力爭到2035年將“大零號灣”打造成創新能力突出、科技力量雄厚、原創成果豐富、成功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世界級“科創灣區”。
作為上海唯一以“科技創新策源”為定位的功能區,“大零號灣”是上海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承載區。2015年,“零號灣”在緊鄰上海交通的西北片區啟動建設,旨在打造科創產學研一體轉化鏈。經過不斷發展,“零號灣”進一步拓展為“大零號灣”,并于2023年上升為上海市級戰略,規劃范圍涵蓋北至S32申嘉湖高速、西至滬閔路、東至虹梅南路、南至黃浦江的17平方公里區域,包含核心策源區(C區)、成果轉化區(T區)和開放創新區(O區)。
本次發布的《政策措施》立足“大零號灣”區域實際,提出了20條具體措施,圍繞“強策源、促轉化、增動能、聚要素、造氛圍”,形成以下四方面的創新亮點:
資金支持與激勵:新增專項資金支持科技創新企業,包括創業補貼和科技成果轉化獎勵,特別是對初創和高成長性企業的資助,增強融資渠道。設立創新引導基金,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項目,推動企業發展。探索“撥投結合”“投貸聯動”等機制創新,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本效率,支持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
人才引進與培養:靈活引進政策,放寬戶籍、居住證辦理條件,加大高層次人才住房和教育支持,打造吸引人才的環境。新增創新創業人才專項培養計劃,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通過多層次培訓和實踐,提高創新能力。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完善歸屬和利益分配機制,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
產業聚集與協同創新:支持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新興和未來產業的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鼓勵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形成多層次產業生態體系,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實施首創式改革試點,推動政策創新和制度突破,促進資源高效配置。構建科技企業梯次培育體系,支持“揭榜掛帥”,發布“關鍵核心技術需求榜單”和“優質科創企業、企業家榜單”,支持企業研發和創新產品推廣。
國際合作與交流:加大國際合作力度,吸引國外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推動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落地,提升國際化水平。新增國際科技交流活動支持政策,促進跨國科技交流與合作,提出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交流機制,增強全球影響力。建設“未來科學家”數據庫,強化跟蹤服務,引進和培育一流學術期刊,加強國際科技合作交流。
與此同時,盡管“大零號灣”在快速發展,但也面臨著以下5個主要挑戰。這些挑戰不僅影響著當前的進展,更關系到未來的持續發展和提升。
資金持續性與多樣化支持:確保資金的持續性和有效性是大零號灣面臨的重大挑戰。盡管政府設立了專項資金和創新引導基金,但政府資金有限,需通過創新機制和政策,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的長期投入。推進“撥投結合”“投貸聯動”等多樣化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資本運作效率,重視為中小企業提供靈活的融資方案,保障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
全球人才競爭與本地人才培養:在全球高端人才爭奪戰中,大零號灣還面臨著其他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激烈競爭。吸引和留住頂尖人才,需要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優質的生活配套設施及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培養本地人才,實現本地與國際人才的有效融合,增強本地人才的國際視野和競爭力,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產業鏈完善與協同創新:雖然大零號灣在新興和未來產業方面已有布局,但仍需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努力形成上下游配套齊全的產業體系。促進大中小企業的協同創新,實現資源共享與高效利用,是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因此,當前需要建立有效的跨行業合作機制和平臺,推動創新資源的整合,促進不同產業和技術領域之間的深度合作,構建完整的產業生態體系,提升區域競爭力。
基礎設施建設與智能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能否及時跟上大零號灣的快速發展是重要問題,對此需要在短時間內投入大量資金和技術支持,提升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確保區域競爭力。同時,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支持企業和人才的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智慧園區建設,提升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水平,為企業提供一流的創新創業環境。
深化國際科技合作與克服文化差異:盡管大零號灣在國際合作方面已有一定布局,但進一步深化國際科技合作,提高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仍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需要更多高水平的國際合作項目和平臺,增強區域的國際影響力。在國際合作過程中,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和制度差異可能帶來挑戰,建立跨文化溝通機制,增強合作的包容性和適應性,是推動國際合作的重要保障。
長三角
長三角“超級環線”首月平均客座率近九成
7月15日,長三角G8388/9/8次“超級環線”高鐵列車開行滿月,首月累計發送旅客約11萬人次,平均客座率近九成。“超級環線”兼顧了日常通勤、商務出行等客流需要。暑運期間,旅游客流出行比重大、區段客流交換密切,日均約4000名旅客乘坐,前往池州、九華山、黃山西、黃山北、千島湖等著名風景區車站的旅客日均830余人次。(來源:新華日報)
長三角(鹽城)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正式啟用
7月16日,國內首個覆蓋智能網聯汽車及自動駕駛能力測試全部場景要求的大型綜合封閉式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長三角(鹽城)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正式運行。該項目占地約4000畝,擁有全球唯一的封閉式真實隧道場景,能兼顧飛行汽車和低空飛行器測試并滿足全部智能網聯汽車及自動駕駛測試需求。(來源:新華日報)
經濟
上海數據交易所發布“碳板塊”
近日,上海數據交易所正式發布上線“碳板塊”。該板塊將重點匯聚碳排放數據,聚焦綠色金融和碳排放管理等核心場景,努力辟通相關領域的數據流通路徑,為綠色低碳轉型注入新動力。(來源:解放日報)
上海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8%
上半年上海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345.5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8.63億元,同比增長11.3%;第二產業增加值5132.40億元,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17174.56億元,增長5.8%。(來源:文匯報)
江蘇上半年進出口增長8.5%
今年上半年,江蘇省進出口始終保持較快增長,貨物貿易進出口達2.68萬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下同)增長8.5%,增幅較全國高2.4個百分點,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2.7%,其中出口1.72萬億元,增長8%。進口9597.4億元,增長9.3%。(來源:新華日報)
產業
安徽出臺25條措施支持科技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
安徽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發布《支持科技企業運用資本市場高水平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25項具體舉措,如構建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整合多種金融資源,提供定制化服務,解決債券發行等痛點,推動金融改革創新等,旨在暢通科技、產業與金融的良性循環。(來源:安徽日報)
生態
江蘇成立海綿城市聯盟標準化專委會
近日,江蘇省成立海綿城市聯盟標準化專委會。該委員會由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組建,主要負責制定海綿城市團體標準、研究行業重大科技問題、推廣示范科技成果以及收集分析行業科技信息,旨在推動海綿城市建設的規范化和專業化。(來源:新華日報)
浙江首座重力拱壩中型水庫水電站正式投產
7月16日,浙江首座重力拱壩中型水庫正式投產發電,為迎峰度夏期間提供綠色能源保障。該水電站預計年發電量超1000萬度,節約標準煤3000噸,減排二氧化碳7580噸。國網杭州供電公司通過多方聯動和全流程管理,打造數字化電力系統,挖掘小水電和光伏等能源潛力,實現水光融合的調控樣板,提高發電效率。(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范之千系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碩士研究生、孫弘健系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碩士研究生)
-------
“長三角議事廳”專欄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發起。解讀長三角一體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線調研報告,呈現務實政策建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