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讀丨朋友都是分階段的嗎?
前幾天,我在社交媒體上刷到兩句很“扎心”的話,一句是“上船不思岸上事,上岸不提船上人”,一句是“人的朋友都是分階段的”。這兩句話,讓我不禁反思自己,想起了我小學、初中、高中、本科、碩士各個階段的朋友們。
很遺憾,其中很多已經(jīng)失去了聯(lián)系;也很幸運,每一個階段,我都有收獲足以相伴一生的摯友。也是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更完整的世界,以及人生更多元的可能。“朋友是生命的拓展”,或許就是這個意思。
我的小學與初中離得很近,身邊也幾乎是同一群人。那時我有兩個最要好的朋友,住在同一個小區(qū),又都喜歡打籃球。共同的愛好讓我們從小就在一起玩,父母們也都認識我們,去彼此家里蹭飯是常有的事。
每天上下學,我們都會一起走,路上聊得最多的就是籃球。我們有時幻想自己是一支NBA球隊的老板,討論如何進行球員交易;有時也為各自支持的球隊不同而產生意見分歧,甚至激烈爭吵,但很快又和好如初。
后來,“鐵三角”中的朋友A沒考上高中,中專畢業(yè)后就自己創(chuàng)業(yè)了,現(xiàn)在是我們三人中收入最高的。朋友B跟我進了不同的高中,后來依靠籃球特長上了大學,現(xiàn)在是我們當?shù)睾苡忻麣獾捏w育老師。同在老家的他倆依然常聚,每次我回家,也總少不了與他倆“再續(xù)前緣”。
高中我進了重點班,自然和接觸最多的同學成了朋友。那時候的友情,就是一起去教室,一起去食堂,一起回宿舍;在擅長的科目上互相幫助,有不會的題大家一起討論;在成績上“暗中較勁”,又真心希望共同進步。那時候的我們害怕分別,說得最多的是“如果咱們以后能上同一個大學該多好啊”。
奈何分離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最后大家都去了不同的大學,拐向不同的分岔路。有人剛剛工作,有人已經(jīng)結婚生子,有人還在讀博。但我們依然不時尋找理由相聚。
我最難忘的還數(shù)兩位朋友。D的老家是一座小縣城,大學畢業(yè)后,他沒有留在大城市,而是考了老家的公務員。因為他從小就沒有父親,母親身體不好,回老家工作方便照顧母親,也能用大學所學反哺家鄉(xiāng),他覺得這讓自己變得有價值。另一位考上了某著名大學,本有著光明的未來,卻因為一場意外永遠離開了我們。每每想起,難免悲戚。
我的本科與碩士就讀于同一所大學的同一個專業(yè)。本科時,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少數(shù)民族同學,我稱呼他“哥”。他當過兵,比我略大幾歲。那時,我剛走出家鄉(xiāng),見識到外面廣闊的天地,對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充滿了不安。他十分照顧我,也教會了我很多,給了我一份踏實的安全感。他是轉專業(yè)來的,對我們學科的思路與研究范式不太適應,好在我的專業(yè)課學得還不錯,我倆一起組隊,取長補短,在學業(yè)上共同進步。畢業(yè)后,他回到了幾千公里外的家鄉(xiāng),我倆依然保持聯(lián)系。我也一直憧憬著能去他的家鄉(xiāng)出差,與他再見一面。
碩士階段,像是從校園到社會的緩沖帶。那時候結交的很多朋友,在工作后也有著千絲萬縷的勾連,自然也更容易保持密切聯(lián)系。但真正投緣、互相欣賞、彼此激勵的,卻十分珍貴,很慶幸,我遇到了幾位這樣的好友。
短短一千多字,道不盡過去二十多年的友情歲月,也訴不完埋藏心底的情愫,但希望可以借此聊表感激。感謝他們,讓我成為今天的我。如果要對他們說三句話,那應該是“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常回家看看”,“祝你平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