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體檢查出膽囊息肉要緊嗎?關鍵看這幾點
原創 關愛您和家人健康
現在體檢發現膽囊息肉的人越來越多,拿到體檢報告單,看到“膽囊息肉”這四個字,心中難免害怕、緊張。膽囊息肉是常見病,既不能過于擔心,也不能大意,這里給大家詳細介紹膽囊息肉是怎么回事和要注意哪些問題。
膽囊息肉到底是什么
息肉本身不痛不癢,人們之所以對息肉有“偏見”,主要是擔心息肉惡變。的確,一部分膽囊癌起源于膽囊息肉惡變,但其實超聲報告上的“膽囊息肉”或“膽囊息肉樣變”,與真正會發生惡變的“息肉”還是有差別的。
膽囊息肉或膽囊息肉樣變是個籠統稱謂,大多數人都是在體檢中進行超聲檢查時發現的。嚴格意義上講,超聲報告只能描述“膽囊息肉樣病變”,還不能直接診斷膽囊息肉。所謂“息肉樣”,就是說像息肉,而不一定是息肉。這是在影像學檢查中的稱呼,具體膽囊息肉是好是壞,顯微鏡下的病理學檢查才是“金標準”,但臨床上通過影像學特點基本可以初步判斷良惡性。
膽囊息肉癥狀如何
膽囊息肉一般癥狀輕微,甚至無癥狀;少數患者有上腹部不適,可伴有腹痛,不適或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偶伴向右肩背放射的疼痛。息肉位于膽囊頸部,可出現膽絞痛;合并結石時,可有膽絞痛發作和急、慢性炎癥發作的表現。
常見的膽囊息肉有哪些
臨床上最為多見的是膽固醇性息肉和非膽固醇良性息肉,只有極少部分人發現息肉型早期膽囊腺癌。
膽固醇性息肉
超聲發現的膽囊息肉50%以上是這種類型,它沒有血供、易脫落,有人認為是膽固醇結晶在膽囊黏膜表面形成或導致黏膜隆起,故又稱假性息肉。目前認為,此類息肉不會癌變。
膽固醇性息肉的特點:多發,易脫落,直徑多在1cm以內,外觀呈“桑葚”狀,脆而易碎,蒂細如棉線,多位于膽囊體部。
膽固醇性息肉和飲食有關,高膽固醇飲食或脂肪肝患者容易出現膽固醇性息肉。膽固醇性息肉無須特別處理,建議患者飲食要規律、吃早餐、低膽固醇飲食,可試用藥物。對于直徑1cm以下的膽固醇性息肉,可每6個月到1年定期復查B超,觀察其大小、形態、數量的變化。
非膽固醇性良性息肉
非膽固醇性良性息肉,又稱真性息肉,是指真正從膽囊壁上長出的一塊“肉”,包括炎性息肉、膽囊腺瘤、腺肌瘤、腺瘤樣增生等。炎性息肉是膽囊結石長期刺激+慢性膽囊炎形成的;膽囊腺瘤是一種良性腫瘤;腺肌瘤、腺瘤樣增生有癌變風險。如果膽囊息肉有血供,則多為乳頭狀瘤或腺瘤,有癌變風險。
息肉型早期膽囊腺癌
有少部分患者在超聲上診斷為腺瘤性膽囊息肉,結果術后病理是腺癌,其實這種類型嚴格意義來說已經不屬于膽囊息肉的范疇了。目前對于混雜在膽囊息肉中的息肉型早期膽囊癌,有時僅靠B超難以鑒別,必要時要做薄層增強CT或增強MRI。一旦懷疑此種病變,應盡早行手術切除。
癌性息肉的超聲特點:約80%以上直徑大于1cm且單發;約70%位于膽囊頸部;約50%伴有膽囊結石。
如何大致判斷膽囊息肉的良惡性
在超聲檢查的描述上通常會有這些信息:單發還是多發,個頭有多大,基底是寬還是窄,是否有血液供應等。
多發的、個頭小的膽囊息肉多屬于良性息肉,如膽固醇性息肉。短時間內生長迅速、直徑大于1cm、單發、廣基底、伴有膽囊壁局部或整體增厚、合并膽囊結石或慢性膽囊炎、影像學檢查不除外癌變可能的膽囊息肉,從臨床經驗來看,惡性傾向比較大,通常建議在惡變前行手術切除。
若需要進一步明確膽囊息肉的類型和性質,可行增強CT或增強MRI輔助診斷。惡變傾向大者通常藥物治療效果欠佳,不建議行保膽及藥物治療,建議行膽囊切除術。
膽囊息肉患者如何檢查和復查
多數情況下,超聲能早期判斷膽囊里的是結石還是息肉,且對數量、形態、大小的敏感度甚至高于CT和MRI。但要進一步明確息肉的類型和性質,則需要行薄層增強CT或增強MRI輔助診斷。誠然,有時靠這些檢查也不能100%確定,故需要醫生綜合患者的情況判斷。有時膽囊息肉的性質不能確定,甚至需要3個月復查一次B超進行密切觀察。
對于有明確惡性傾向的膽囊息肉,建議手術切除:一是明確病理診斷;二是阻斷惡變的可能。對于沒有惡性傾向的膽囊息肉,不建議積極手術,應根據具體情況每6個月到1年定期復查B超。
膽囊息肉如何治療
膽囊息肉的治療很簡單,就是將膽囊整個切除。治療方法雖然簡單,但大多數患者糾結的還是切不切。
膽囊息肉要不要手術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手術是為了防止癌變或漏診膽囊癌,主要是指非膽固醇性良性息肉和息肉型早期膽囊腺癌;另一方面,若用藥不能緩解癥狀,繼發的慢性膽囊炎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且可除外胃病等其他因素,則可以考慮行膽囊切除術。
對于多發的膽固醇性息肉,有些藥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合并慢性膽囊炎的癥狀,并對有些直徑小于5mm的膽固醇結晶或預防新發息肉有一些效果,但如果是真性息肉,那吃什么藥也不管用,只能切除。
膽囊息肉是常見病,既不能過于擔心,也不能大意。
醫生建議
存在以下情況的膽囊息肉進展為膽囊癌的風險高,建議手術切除膽囊以絕后患。
★基底寬、不帶蒂。
★單發,直徑超過1cm。
★短期內增大或逐漸增大。
★50歲以后出現。
★合并膽囊結石或膽囊炎。
如果存在這些情況,應注意首先排除癌變的可能性。
內容來源: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胃腸健康那些事》
本書主編: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 馬晉平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