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的阿勒泰》啟示錄
最近,一部根據李娟同名散文集改編的網絡劇《我的阿勒泰》,不僅在網上大獲好評,而且登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一套黃金檔播出,引發強烈反響,可謂譽滿屏壇。
體量:中篇不死,中篇活了
在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以體量論,先有短篇(1—2集),再有中篇(3—8集),后有長篇(9集以上)。實踐證明:三種不同體量的電視劇,各有優勢,互補生輝,共同彰顯出中國電視劇創作在反映生活的深廣度和滿足人民群眾不同層次的多樣化需求上的豐富功能。在多姿多彩的中國電視劇發展史冊上,既有像《秋白之死》《希波克拉底誓言》這樣的短篇經典,也有像《尋找回來的世界》《黨員二愣媽》這樣的中篇佳作,當然,更有像《長征》《人世間》這樣的長篇力作。這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電視劇創作的一大特色和優勢,也正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歷史必然。
首先,生活的豐富性和題材的多樣化,決定著作品體量的選擇,這是由創作主體與審美表現客體的關系決定的。恰如小說創作歷史中形成了短篇、中篇、長篇一樣,電視劇創作也歷史地形成了與之對應的短篇、中篇和長篇。其次,觀眾的多層次性及其鑒賞趣味、格調、習慣的相異性,也決定著短篇、中篇和長篇分別適應一定的觀眾群體。尤其是在生活節奏普遍加快的信息化時代,對忙于事業的大量觀眾來說,很難騰出充裕的時間去慢慢地鑒賞越拍越長的長篇電視劇,而更愿意在相對不長的休閑娛樂時間內完整地欣賞短篇、中篇電視劇。
但是,嚴峻的現實卻告訴我們,面對市場經濟,由于廣告因素、投入與產出的比例因素等復雜的功利緣由,導致近十余年來電視劇的短篇、中篇創作日益萎縮,以致在電視類的“政府獎”——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的評選時竟發展到基本空缺的地步!盡管政府主管部門及評論界年年都呼吁必須改變這一現狀,但仍收效甚微。
《我的阿勒泰》橫空出世,并成為現象級作品,讓我們欣喜地驚呼:中篇不死,中篇活了!去年,一部集十部短篇電視劇于一體的《我們這十年》和前年也是集多部短篇電視劇于一體的《功勛》,曾令短篇電視劇創作起死回生;如今,《我的阿勒泰》又令屏壇的中篇電視劇再萌生機,可喜可賀。
須知,這意義不可小視。如果說,生物界缺失消亡了某一物種,對于人類和“萬有相通”的世界來說,決非幸事;那么,同理,電視劇界倘若缺失消亡了人民需要的短篇、中篇,亦非幸事。《我的阿勒泰》《我們這十年》《功勛》熱播的事實啟示我們:這樣的創作符合人民的需要、時代的需要、文藝創作百花齊放與培根鑄魂的需要!
風格:散文化存,詩化永生
較長時間以來,電視劇創作強調戲劇性、強情節、故事化。這自有其道理?!段业陌⒗仗冯m也別致地講好了一個發生在中國新疆阿勒泰的漢民族與哈薩克民族的獨特故事,但它卻并不強調戲劇性和情節性,而是堅守了原著所秉持的抒情濃郁的散文化風格。這是地道地繼承中華優秀傳統的散文化審美思維與現代審美交融整合的創新之作,是繼承發展中國主流電視劇優秀創作傳統的又一豐碩成果。
熒屏上較多的強調情節性、快節奏、重刺激的電視劇,看重的是以視聽語言作用于觀眾的生理感官,以產生快感,博取眼球,贏得收視率,但是,能否通過這種生理快感達于心靈,真正升華為精神美感,恐怕就少有人問津了。而《我的阿勒泰》并非如此。它繼承弘揚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散文詩化傳統,繼承的是像根據現代著名作家艾蕪的同名散文化小說改編拍攝,并榮獲過“飛天獎”和國際電視節“金熊貓”大獎的電視劇《南行記》的優秀傳統。它從散文原著里提煉情節元素,編織故事,著重聚焦于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心靈軌跡。顯然,李娟雖非文學科班出身,但一方面,她 “讀書滋逸氣”,閱讀了不少文學名著;另一方面,“閱世生豪情”,從四川遂寧到新疆阿勒泰,廣闊天地的世間人情和“夢想當作家”的不懈追求激勵她產生新時代偉大女性的“豪情”與“定力”。她的文筆簡潔流暢,透明質樸,詩意飄逸,渾然天成?!段业陌⒗仗返囊暵犝Z言忠實地轉譯了這種風格。它以久違了的慢節奏的散文詩化的風格,講述故事,表達人物情感,通過訴諸觀眾的視聽生理器官,產生快感,進而達于心靈,升華出精神美感。這種文化是化人的;這種藝術是養心的。這對于凈化文化鑒賞的生態環境、提升廣大民眾的審美創造能力和鑒賞修養,功莫大焉!
道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我的阿勒泰》的成功再次雄辯地證明了“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創作的唯一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個源泉”;“文藝創作的道路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歸根結底就是一條——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從文學到電視劇,李娟和導演滕叢叢,主演馬伊琍、周依然、于適等都牢牢堅守住這一創作道路和真理。李娟從未離開過養育她的生活、土地和親人們。生活環境的艱辛和家庭成員的殘缺,學歷不高和天生笨拙,都成了她逐步走向自在自由、認同自我的創作境界的動力。母親張鳳俠熱愛生活、遇挫不折、瀟灑不羈、幽默刻薄的性格,戀人巴太英俊孔武、隨遇而安、樂善好施、敢愛敢恨的人格,奶奶清醒時的通情達理與發病時的癡呆麻木,以及阿勒泰各族人民和藍天白云的草原風光……這一切都成了她成長為散文作家的生活養料和人生閱歷,再加上自學文學的豐富營養,她的成才之路和《我的阿勒泰》的應運而生,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深入生活和扎根人民、堅持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相結合的結果,與那種靠購買外國劇本版權,用與藝術并不相干的噱頭去造作、賺眼球、贏票房、當政績的創作歧途,有天壤之別。我們還應看到,熒屏上的《我的阿勒泰》成功塑造了個性鮮明、風采各異的人物,不著一字、盡得精髄地、自然而然地揭示了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宏大主題。
(作者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聯原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作者:仲呈祥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